中国公关的力量(一)
详细内容
“公关”――这一泊来品名词和职业,25年前对人来说还很陌生,印象里的“公关小姐”被曲解为请客吃饭、拉关系的高级“小秘”。15年前,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国际公司也带来了专业的公关代理公司,同时期,市场经济催生了形形色色的“点子”公司、“策划”公司,一些最先了解和接触国际成熟市场运作的人才和一些能占有信息资源以及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从业人员开始介入本土公关与咨询业务。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本土公关近乎100%的成长与发展,很多公司的客户名单里也有世界500强的身影。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中国的公关和咨询公司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根据公关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以协助企业市场推广为主营业务的就有2000多家,这还不包括很多组织会展、政府公关和咨询策划等业务方向的公司,以及那些散落在很多区域市场和一些行业里的公司和个人,如果这些都统计起来,5000家是绰绰有余的。
但行业的营业额却不大,2004年也就是不到50亿的规模,公关协会统计的国际和国内十大公关公司几乎占到30%的市场份额,其他的70%被几千家瓜分。营业额过了1000万、规模超过30人的公司屈指可数,多数的是散兵游勇,几个人、七八条枪的队伍很多。
作为创建三年的势能咨询,有幸跻身屈指可数的“少数派”,被行业协会评为“最具增长潜力”公司之一。跟其他的本土公关公司一样,势能咨询创立之初,也是一没人才,二没资金,连客户都是等了三个月才开发出来。势能咨询的发展,始终坚持了四种力量的平衡――执行力、策划力、学习力和创新力,这四力的持续稳定、丰富与完善,逐步提升了我们以及客户的品牌“势能”,有效的转化为势能咨询以及我们的客户在市场上的营销动力。
执行的力量
很多人把本土公关理解为“发稿机器”,说他们干的是体力活。也有人把本土公关的成功归结为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有几个客户关系,给媒体送点小钱,是个人就能戳起一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