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运作管理>大道之理相通――经营管理要有联系性思维(一)

大道之理相通――经营管理要有联系性思维(一)

详细内容

企业经营管理永恒的主题是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创新的核心是思维创新,中国古代思维方式超越时空,是企业思维创新的基石。

  中华民族善于运用联系性思维思考问题,联系性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古代儒道两家思想中皆表现为一种联系性思维的特点。所谓联系性思维方式是将二种具有同质的事物或现象联系在一起思考,其特点是将个人、世界、宇宙的诸多部份之间,建构紧密的联系性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

  丁渭修宫的故事,就是用联系性思维方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据《梦溪笔谈》记载:北宋真宗年间,汴梁皇宫为大火烧毁,大臣丁晋公受命修复宫殿。他先把宫前大街挖成沟渠,取土烧砖;再引开封附近汴水入沟,将上游木材水运至宫门;竣工后,又将废料填回沟渠,修复大街,“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丁晋公的施工方案,简单归纳起来:一、为修复宫室取土,顺便开挖出壕沟;二、引水入沟,运送建筑材料;三、最后用建筑垃圾填平壕沟。所以一举而三役。

  丁渭修宫,需要原材料、运输、废弃物处理,丁渭将这些看似无关的环节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思考,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一举三役。即通过挖水渠取土,解决材料问题,又能解决材料运输,最后还能填充建筑垃圾。

  联系性思维方式之渊源,与古代中国文明之整体性的宇宙形成论有关系。联系性思维方式认为在宇宙间的部份与部份之间,以及部份与全体之间是一种有机的而不是机械的关系,因此,整个宇宙各个部门或部份互相渗透、交互影响,并且互为因果,宇宙之诸多事物均有某种同构型,由于宇宙万物皆存有这种共同质素或运作的文法,所以诸多存在或现象之间均有其可模拟性。

  中国古代的联系性思维方式首先表现为自然与人文的联系性。自然秩序与人文秩序存有紧密的联系性。《易经?系辞》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次表现为身与心的联系性,认为人的身与心之间构成一种互相渗透的有机联系关系。最后表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性,中国思想传统中的个人,深深地浸润在群体的脉络与精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