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运作管理>苹果在中国是怎样变酸的?(一)

苹果在中国是怎样变酸的?(一)

详细内容

苹果公司的全球扩张模式是高度集权的,在这个过程中,分公司只是一个市场通道,企业文化和总部是高度一致的。在苹果公司的美国总部,以研发为核心任务,组织结构是自由松散、高成本的,这便于个体发挥优势。但是在以销售为核心任务的中国团队,完全照搬这套显然不行,而应该在保证企业文化原则的条件下,调整形成区域的“亚文化”。但显然,苹果公司并没有形成分公司团队以及适合团队结构的“亚文化”。

  “苹果曾在图形界面上占据垄断地位10年,这一垄断是如何失去的?最初,许多优秀的产品型人才开发出许多优秀的产品,于是公司取得了垄断,但当你在这一领域成为领先者,怎么做到更好?这时另一群人――销售员们――开始主导了演出。垄断由此被慢慢瓦解,最好的研发者们因为意见无法被倾听,纷纷离开,公司也就进入了困难阶段。”史蒂夫。乔布斯回顾苹果公司曾经在电脑市场的没落时,这样评价。

  乔布斯回忆的这个事情发生在1985年夏天,30岁的乔布斯在与自己聘请回来的以销售见长的CEO发生冲突时,败下阵来,被赶出了苹果公司。

  很遗憾,类似的事情正在上演,在中国的“另一群人”(销售员们)又让乔布斯头疼不已了:8月17日下午,苹果总部对苹果中国区进行人事“大清洗”,联想到今年以来苹果一年之内三易主帅四换渠道,引来业内颇多的负面猜测和评价。

  研发团队碰撞销售团队

  关于8月17日下午发生的人事大变动,苹果公司只以简短的对外公告保持沉默,市场部经理吴国淳得体而冷淡地对记者说:“我所能告诉你的只有公告的内容,我并不是发言人,其他的事情我没有权利评价,公司目前也没有安排相关的发言人。”

  与苹果在产品设计上的标新立异相比,这家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做事风格却保守得令人费解。对比其他的IT企业,你会发现苹果在中国特别的“低调”,极少有市场推广活动,即便是针对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也难得,而代理苹果的公关公司更是对苹果“一无所知”,即便是企业宣传资料也少得可怜,最慷慨的也只能是提供《财富》杂志关于乔布斯个人报道的原版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