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进入“蚁群”时代(一)
详细内容
新的CEO、新的组织架构、新的品牌、新的文化……英特尔已开始展现出有别于以往的特点。
他卖过热狗,在服装店干过库房伙计,在屠宰场拔过猪毛。他还搞过营销,干过财务。现在,他领导的是全球第五大品牌英特尔公司。
对于这个技术巨头来说,选择欧德宁这个非技术出身的人作为CEO本身就是极具标志性的事件。1月3日,英特尔又宣布变更公司标识,那句著名的口号“Intelinside”(内置英特尔)被“Leapahead”(超越未来)取而代之。
一个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会辉煌依旧吗?
平台化战略应对三大挑战
欧德宁抛弃的不只是英特尔的历史外壳,他正在从里到外重新塑造着这家时势造就的技术英雄。
在欧德宁的前两任葛鲁夫和贝瑞特期间,英特尔通过集中力量发展个人电脑芯片业务,成为该领域无人能望其项背的霸主。欧德宁正在抛弃这种模式,推动英特尔走出个人电脑芯片,成为在消费电子、无线通信、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扮演重要技术角色的公司。在他的推动下,英特尔正在从生产单纯的微处理器转变为制造融合各种芯片和软件的所谓平台产品。
平台化战略的实施在欧德宁上任4个月前就开始了。2005年1月17日,英特尔宣布进行重大重组,新设5个事业部,即移动事业部、数字企业事业部、数字家庭事业部、数字医疗保健事业部和渠道产品事业部。英特尔副总裁、渠道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比尔・休表示,此次重组标志着英特尔由纯粹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
重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平台化战略,而欧德宁正是该战略的主要制定者之一。所谓的平台化是与英特尔此前的个人电脑芯片相对而言的。按照欧德宁的设想,英特尔要向客户提供由处理器、辅助芯片、网络零件及将它们连成一个整体所需的软件组成的“平台”。
迅驰(Centrino)的成功是“平台化战略”出台的最直接推动力,但其背后的原因并不简单。有分析师指出,英特尔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技术方面的。多年来,英特尔一直致力于通过不断提高芯片运算速度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并不断拉动市场需求,然而随着芯片速度越来越快,耗电量随之增加,发热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芯片的运行稳定性日益受到影响;另一方面,AMD成功推出双核芯片也让英特尔看到了一条偏执于速度之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