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的成功给创业者的启示:从一根吊袜带开始(一)
详细内容
作家麦克唐纳(Duff McDonald)在关于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的新书The Firm中探究了这家咨询公司的源头,尤其是被称为“现代管理咨询之父”的马文?鲍尔(Marvin Bower)发挥的作用。下文讲述了鲍尔在上世纪60年代麦肯锡崛起过程中的发挥的作用。
一名企业顾问是否真能声称,他所从事的并非商业行为?尤其是从表面上看,这简直是个荒谬无比的概念──无私地帮助企业增加利润,但这正是鲍尔选择的做法,成千上万的麦肯锡人也遵从了他的观点。备受尊敬的麦肯锡前董事总经理罗恩?丹尼尔(Ron Daniel)2010年说,我仍然跑步上班──当然这是个比喻;这种理念听起来或许有些婆婆妈妈,但这是一种服务生涯;它不同于医生或牧师什么的,而是有我们自己的方式,我们在这里是因为我们为客户服务,这种服务的理念刚好对我很重要。
鲍尔在开展这项服务时,要求所有顾问采取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赚钱方法。按照他的指示,所有顾问都分享一个很大的公司收益池子,而不只是他们本部门的收益。这推动了麦肯锡内部的创业精神,不仅将开设新办事处的风险分散开来,而且还鼓励人才在公司内部自由流动。此外,这项政策还向潜在客户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即如果你选择使用麦肯锡的服务,那么该公司的所有资源都将供你支配。
为支持这一理念,鲍尔想出了一种新语言。麦肯锡的主顾是“客户”,而不是“顾客”;麦肯锡的顾问们实在扮演某种角色,而不是在做一项工作;麦肯锡是在实践一种惯例,而不是从事一项业务;麦肯锡拥有的是成员而不是雇员。麦肯锡不卖东西,也没有产品或市场。麦肯锡不与客户谈判,这是一个对抗意味太浓的词。麦肯锡只做安排。麦肯锡没有规则,有的是价值观。或许最重要的一点是,麦肯锡不是一家公司,麦肯锡是The Firm。
有些时候,鲍尔麾下的麦肯锡在举止行为上并不是一个世俗的传教士。虽然他规定,麦肯锡不许“拉活儿”,也不许为自己的服务打广告,但该公司将名为《成功管理之补足》(Supplementing Suessful Management)的42页小册子复印了2,600本,其中大多数最后都到了现有和潜在客户的手里。1966年,麦肯锡打着招募的旗号,在《时代》(Time)杂志上做广告。其中一条广告的标题是:如何能在麦肯锡取得成功?答案是:经一流教育精细打磨出来的超群头脑,再加上解决复杂问题所需的想象力,以及可让个人工作效能极高的自信、表达技巧和对他人需求的敏感性,当然还要有好个性和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