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企业战略>摩托罗拉的知识管理及传承内化(一)

摩托罗拉的知识管理及传承内化(一)

详细内容

前言

  透过知识的分享能使组织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藉由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知识创新的来源便会有乘数的效果。

  从企业管理的观点来看,在组织移转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引领组织学习,使竞争力能在市场中翻升,跳得比过去更高更远,动力则来自组织的知识管理与创新。企业在国际舞台上与群雄缠斗中,若无法做好知识管理,将不免遭时代巨浪所吞噬。摩托罗拉近来在并购浪潮下纷纷与其它企业联盟,以因应爆炸性变动的混沌年代。为确保企业移转后的基业长青与永续生存,唯有靠知识管理不断的改造、创新与学习,朝向精简、弹性与网络化的发展,才能因应明日的挑战。

  本文主要结合理论与实务的经验,以日本知识管理科学研究先趋野中郁次郎教授所提出的“知识创新模式”,以及摩托罗拉为例来探讨:一、在进行组织移转后,组织知识的传承及内化;二、如何将外部取得的知识有效地移转到组织内部,并经由组织的学习机制,在吸收、内化及整合后,有系统的建置管理,将内隐与外显知识,透过知识螺旋的转化并做有效流通与执行;三、如何使有用的知识在组织内累积及扩散,并且在更新、连结后,协助组织成员创造新知识及提升工作绩效。

  为什么要做好知识管理?

  一九九九年微软(Microsoft)的总裁比尔.盖兹在其《数字神经系统》一书中指出:“未来的企业是以知识与网络为基础的企业,未来的竞争则是植基于知识与网络的竞争”。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者梭罗(LesterC.Thurow)曾断言:“二十一世纪最有价值的企业,是以知识为基础(Knowledge-Based)的企业”。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F.Drucker)在一九九三年所著的《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Society)当中更表示:“我们正进入一个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当中,基本的经济资源将不再是资本(Capital)、自然资源(NaturalResources)或是劳力(Labor),而将是知识(Knowledge);知识员工将成为其中的主角。”换言之,员工因拥有生产工具与方法,并在组织的实务运作中累积资产。因此,组织如能促使员工分享信息与知识、贡献智能,则其生产力或创造力将会远胜于资本、劳工、土地和机器的价值创造。知识管理在团队学习中的集体决策将提升组织的成效,而成为组织成长最重要的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