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存的核心是什么?(一)
详细内容
中国企业家精神过时了吗?
在任何时候,创业领袖对公司创业过程的领悟都是公司发展的一笔财富,这是公司文化中凝聚员工的一种“不可复制”的方式。所有世界级的公司在强调创业领袖的“精神”时,都在强调人性化的公理与基于客户价值的追求,如果把一些具有明显时代局限性的东西当成永恒,这种神化的结果必然是“作茧自缚”。正如有些观点所讲的,企业家特别是创业领袖的精神是世界上所有优秀公司文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当然也不会例外,问题是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是不是过时了(具有明显时代局限性)?很多中国企业家的成功并没有正统管理学做理论导向,上个时代的中国企业家,成功者99%都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或者说是企业家天生的商业敏锐成就了他们,而这样的成功经验,西方企业界是很难理解的。所以说,中国企业家精神有没有时代的局限性,关键并不是看他们的语言是不是能够用现代管理语言来表达,而是这种精神是不是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这块土壤上,能不能用开放的心态接纳外界各种先进管理思想的精髓,即做到“洋为中用”又不“崇洋媚外”。
怎样才能凝聚人心?“上下同欲者胜”,老祖先曾告诉我们,只有建立一种全体员工都认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凝聚人心。企业文化对于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中国企业不是不懂企业文化,而是讲的太多了,以至于一讲企业文化就让人心烦,在西方,企业文化也曾经让人感觉是形式、空洞的东西,一般的经理人不会老是对员工讲企业文化,但他们的企业文化却是行之有效的,区别在于他们是有实际行动来体现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企业确实不懂企业文化,以为企业文化就是员工的娱乐活动,以为企业文化就是一套套的文字游戏,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手册拿出来可以吓死人,厚厚的几大本,其实这是在自欺欺人,不要说是员工,就是公司的领导,也不可能准确说出那里面的内容,结果只能是有形式而没有内容,这就是当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