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搭建金字塔策略(一)
详细内容
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一位赛车的狂热爱好者。曾经与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兼CEO欧文中打赌:如果欧莱雅中国未来5年的业绩再增长5倍,欧文中就奖励他一部法拉利跑车。
现在看来,盖保罗很有希望得到这份“大奖”。
本月上旬,欧莱雅集团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其在华销售增长速度仍然高居欧莱雅全球榜首――较去年同期增长85.3%。
此前,欧莱雅中国已经连续两年销售额增长超过60%:2003年,欧莱雅中国增长69.3%(中国美容护理产品市场总体增长12%),销售收入达15亿元人民币,并首度迎来了盈利。
如今,欧莱雅已是中国市场上第三大美容护理品生产商。
而在1996年盖保罗第一次迈进中国之时,以上数据还全部都是零。
从巴西到中国
事实上,此前盖保罗甚至连亚洲都没来过。尽管在得知将被派往中国的消息时,他“吓了一跳”,但盖保罗还是欣然受命,“因为我喜欢接受挑战,而且我觉得自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非常强。”
这个能力已经在巴西得到了充分证明:1990年,盖保罗就任欧莱雅巴西总经理,刚到任就碰上巴西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很多跨国公司都被迫撤出巴西。而盖保罗则审慎地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严格控制资金支出;根据市场状况,实行短、平、快的决策和作业方法;利用业务放缓之际,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等等。
欧莱雅巴西公司在盖保罗的带领下渡过难关,甚至没有裁减一名雇员。到1996年,巴西公司在欧莱雅全球分公司中的排名由他上任时的第29名飙升到第9名。
于是,当欧莱雅决定开发中国市场时,欧文中点了盖保罗这员“猛将”。
而为了全面进军中国市场,欧莱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准备过程――1979年,欧莱雅就在香港成立了分公司。
“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我们进入时间晚了一点,但针对当时中国市场的现状,我们认为来得恰到好处。”盖保罗表示,“这使我们避免了犯错误,或者说避免犯更多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