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企经验>格力:旋涡中的增长(一)

格力:旋涡中的增长(一)

详细内容

腐败、官司,麻烦缠身的公司却前所未有地获得近40%的收入增长,这正是格力电器的故事。不过,这神话看起来难以持续。

  如果不是2004年5月和国美在销售模式上的较量,如果不是这次愈演愈烈的“父子之争”,格力这家本性严谨的公司很难成为外界的焦点。从2003年底至今的一年,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始料不及地陷入了“腐败”、“官司”、“父子纠葛”、“收购”等各种传媒“爆料”中。

  朱江洪一下子显老了。1945年出生的朱江洪,在59岁这一年遭遇了他人生的诸多煎熬,“那是一段黑色的日子。”尽管现在朱可以甚为豪情地说,“我已经有了免疫力,我可以再承受第二次、第三次。”但这个多事之秋显然在这个内向的人身上形成了极大的伤害。

  12年前当朱江洪初任海利电器(格力电器前身)总经理时,他面对的是一条年产2万台空调、技术落后至少10年的生产线。2003年格力电器的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人民币,年产量高达516万台。不过他一手带大的这个明星企业,并没有在他59岁的这场纠葛中成为他的“盾”,相反这一年它化身为“矛”,招招都扎向朱江洪的痛心疾首处。

  奇怪的是,这一切并没有阻止这个企业在2004年8月份向市场交出一份令其对手无力企及的中报业绩,而且还在基金经理的支持下完成了一项重大收购。正可谓麻烦不断增长不止。

  问题是,这样的增长神话在其管理层和董事会矛盾重重的僵局之下,还能持续多久?

  59岁多事之秋

  2003年10月底一篇《格力进军厨具市场》的文章被广泛转载,“格力电器”一度被认为要多元化了。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父子”之间的品牌之争由此展开。

  格力电器发表声明,称“某公司”借以“格力”之名误导消费者属于“侵权”。随后“格力”即“格力小家电”公开声明:格力集团授权合法使用“格力”字号和商标;格力集团迅速声援称“确曾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