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企经验>同仁堂:海外扩张秘方(一)

同仁堂:海外扩张秘方(一)

详细内容

在《“国之瑰宝”同仁堂》画册的最后一页,清晰印着这样一行字:“2003年,同仁堂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利润总额2.5亿元,利税总额5.5亿元,出口创汇1720万美元。”其中,“出口创汇1720万美元”被重重地划上了一条红色底线。在同仁堂看来,一个中药企业在中国企业频频受挫于国外市场的今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值得骄傲,同时也值得思考和回顾。

  从香港开始

  1993年,同仁堂的第一家大陆外合资企业――香港同仁堂药膳有限公司开业,在当时引起了全港的轰动。

  “当时的媒体曾经这样报道说,香港街头有两个地方门前需要排队:英国大使馆门前签证排队,同仁堂药店门前买药排队。”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传部金永年部长至今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选择香港作为第一个海外扩展的根据地,同仁堂有着充分的理由。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固守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习俗;而且,同仁堂的长期合作伙伴――香港源昌公司,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在香港代理同仁堂的产品,这个时段也几乎是同仁堂中药最早走向国外的时间。

  而几乎就在同时,同仁堂取得了进出口权,这对已经看到巨大海外空间的同仁堂来说,扫清了外扩道路上的贸易障碍。

  虽然如此,同仁堂在迈出第一步前还是有刹那的迟疑。“主要面临的是观念上的问题。”金永年说,“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还没有走出去的经验,中药就更没有了。”

  不过,长期以来,香港市民对同仁堂产品的反应是非常积极;而且市场调研人员反馈回来的信息也是切实可行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再者,“只要在香港建了店,就是作了广告,还有什么形式的广告会比在繁华街头建店的效果更好呢?”金永年说。本着这样退一步的想法,同仁堂人迈出了开拓大陆市场之外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