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企经验>力帆:品牌知易行难(一)

力帆:品牌知易行难(一)

详细内容

生产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人才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尹明善推行海外战略的四只轮子。

  ・[专题链接]网友投票:“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

  生产全球化

  力帆动身比较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把目光转向了国外。

  1998年9月,民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意外地批了下来。起跑枪声一响,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就集中了最多的兵力,拼命开拓海外市场。

  尹的这个决策是基于其对全球摩托产业的高瞻远瞩。根据他的观察,从全球看,除中国之外,每年全球的摩托车市场容量大约是1000万辆,其中一半以上被日本企业占领,剩下的被我国台湾省、意大利等地企业瓜分,空间很大啊。

  他两年之内跑了数十个国家。

  走出去天宽地阔,走出去才发现这世界到处充满着惊喜,现实给尹明善上了生动的一课:原来这个市场大得很,原来我们的东西不比别人差,对国际市场我们缺的是了解,缺的是开拓。

  “人不出名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这是尹明善着力于海外市场的口头禅,后来他又加了一句“货不出国价不高。”

  可是偌大海外市场,从什么地方下口呢?尹明善坚持认为,新的利润要从品牌中产生,而打造品牌又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应全方位展开。要开拓海外市场,就要把力帆的品牌打向全球。

  在东南亚,弯梁车正大行其道,碰巧力帆弯梁车誉满全国,转眼间,它也就顺势席卷了东南亚。

  白种人喜欢高架跑车,这种车我国仅两家生产,由此尹明善又赢得了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的份额。

  在南非,早几年提到中国货,一般说法是:中国货便宜!现在则有了第二句:中国货,便宜,还行!多了两个字,说明中国货的形象在南非慢慢翻身。

  在越南、印尼等国,过去是日本摩托车大行其道,在力帆的强力攻势下,日货节节败退,力帆在当地占到80%左右的市场份额,打破了国内制造业“逢日必败”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