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山多娇的文章
详细内容
篇一:《专题一江山多娇》
专题一“江山多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知和能力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思。
2、品味独具魅力的散文诗语言。
(2)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思,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品味独具魅力的散文诗语言。
学习过程:
(一)专题内涵: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永恒最具有不朽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梅兰芳蓄起胡须拒绝为日本侵略者唱戏,到钱学森抛弃优厚待遇而回国开发原子能事业,有多少仁人志士以身殉国,又有多少爱国赤子发愤图强。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鲁迅“寄意寒星荃(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不察,我以我血荐(奉献)轩辕(指祖国)”。祖国永远是中华儿女心中一段无法释怀的情结。
(二)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思。
一、实例引导:
散文作品很讲究语言的运用。纵览古今散文佳作,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考察,无一不具有形象、优美、朴实和简洁的特色。作者的感情、心声与客观事物的融合和谐,这是散文所独具的。
《祖国山川颂》的作者黄药眠是著名美学家,他的散文也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品味、感悟。
诵读提示: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①诗化的语言②形容词、动词的准确形象地使用,③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④句式的特点,⑤意境的创设⑥富有哲理,⑦直
抒胸臆等。
实例:1、不要去说什么俄罗斯的森林,英吉利的海峡,芬兰的湖泊,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了。中国自有壮丽伟大的自然图画。
赏析:作者运用了衬托(正衬)的修辞手法,以文明世界的四大外国风景来衬托祖国山川的壮丽,凸显其伟大。接着,第4节则用排比的手法一口气列举了十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景观.气势恢弘,感情热烈.更彰显出祖国自然的博大秀美。
2.语词语的准确想象的使用。
①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过它,冰雹曾来[]过它,霜雪曾来[]过它,大火曾来[]过它,大雨曾来[]过它,异族奴隶主的铁骑曾来[]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曾来[]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一到了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表现出盎然的生意和万卉争荣的景色。
赏析:作者连用“扫荡”、“打击”、“封锁”、“烧灼”、“冲刷”和“轰击”六个词语,对祖国在历史上所受的磨难进行了列举,有自然的侵蚀,有帝国主义的侵略,但这一切的屈辱并没有冲淡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作者在此节一开始就深情地说道:“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这一切反而更使“我”对祖国爱得更加热切,更加深沉。因为祖国在磨难中表现得是那么坚强,那么傲然挺立。而且,作者对祖国的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祖国终于“苏醒”了,向我们“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的景象”。
②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到其中最细微的感情,[]到其中耐人寻味的思想,[]到其中优美的图景,[]到其中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
[]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当它触动到我心灵的深处时,我就不觉流下了眼泪。
赏析:作者认为,诗歌是祖国语言中的精华,是最值得人反复吟哦品味的。诗歌中的感情思想、节奏韵律,以及那言之不尽的神韵,都是那么令人拜服;而最让人陶醉的还是它对祖国大自然盯叹为观止的描画。生于斯,服务于斯.祖国为诗歌提供了最丰富的营养,诗歌用最优美的语言赞美它,歌颂它。
3、《长江三峡》中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
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4、《肖邦故园》文章20—27小节,是本文中最华美的乐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肖邦故园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并把它们与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如诗如歌如画,令人陶醉、回味不已。
作者把音乐家的人生与自然景色描绘融会在一起,而这二者又与肖邦对波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热爱交织在一起,由人及事,由景及物,由故园到祖国,情感一步步地提升,这样,景语便成了情语,而情语又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作者刻意用形象阐释故园景物和音乐艺术的融合,展现出这样一个主题,故园即肖邦,肖邦即故园,而这个故园,在肖邦的爱国热情面前,意义又决不仅在于此,而是已经上升到祖国这一层面了。二者已经合而为一了。
二、品读交流
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品味、感悟,把你的鉴赏结论写出来并与大家一起分享。(写到语文作业本上)
三.请大家再次有感情的诵读你所喜欢语段
四、相关知识链接
1.有关“颂”的文体知识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
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2.游记散文的写法
①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
②描写景物要注意自己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
③文章结构安排一般以游程或时间为序。
④根据表达需要安排详略,可用“广角镜”描绘场面,也可用“长焦镜”展示“特写”,有远有近,有面有点,使文章错落有致。
⑤选取准确、鲜明的语言,善用各种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的特点,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3、解题《长江三峡》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景物,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三峡:长江的标志性景点,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山陡、流急、滩险,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利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现在,三峡大坝及新的三峡景观已成为吸引五洲四海游人的胜境。
写长江三峡,就是写祖国的山河,作家对三峡的情感就是对祖国情感的传达。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爱国情怀不言自明。
4、《长江三峡》描写景物和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三峡的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写出气象万千的景致变幻呢?作者在安排自己所见的景物时又有什么特点呢?
总结以下几点:
(1)景随时异。作者乘船过瞿塘峡是从“天已微明”到“早晨八点二十分”,景物也随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而变幻着。开始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轮廓”、“各处还是云海茫茫”;往后看到的则是“色彩缤纷”、“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作者在写景时,注意到了时间的交待。
(2)步移景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乘船观景,立足点虽然都在船上,但是船不断行进,立足点也就随之而变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就各有特色了。古
人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万群。”就是讲的船上观景变幻无穷的特点。作者对自己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交待是清楚的:如“‘江津号’停泊时”、“启碇续行”、“瞿塘峡口”“瞿塘峡中”、“过了八里长的瞿塘峡”、“船越驶越近”等等。
(3)同景换角。这就是变换视觉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作者的视角有时放眼望去写远景,如“远远前方”、“你朝江流上望去”;有时收住视线写近景,如“近处山峦”、“船越驰越近”,有时仰视描写峡顶的蓝天、白云;有时俯视描写激流澎湃的江水,作者左顾右盼,景物也就各不相同。
(4)两个引用突出瞿塘峡口的特征。文章在写到“船已进入瞿塘峡了”以后,首先概括介绍瞿塘峡口的特点:“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然后引用杜甫《夔州歌》的诗句和古时歌谣,让读者去想象瞿塘峡口的险要气势。现在,对准峡口的滟滪堆巨礁虽然已被炸掉,但是“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这“依然”一词告诉读者瞿塘峡的险要气势依然如故。
(5)在拟声绘色地描写基础之上,恰当地抒发情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文中“„„真美极了,„„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瞿塘峡像一道闸门。”等就是点睛之笔。有的直抒其情,有的通过比喻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篇二:《江山多娇人风流》江山多娇人风流
文/刘维嘉也许是早已注定的缘分,让我在网络上和江山文学网相识,并深深地喜爱上了这个新颖独特,文学底蕴坚实而厚重的网站。
那是2016年4月中旬的一天,刚刚完成一篇报告文学的创作,在新浪博客发了之后,又登陆已经注册多年的一些文学网站浏览,然后寻觅新的文学网。
猛然间,“江山文学网”五个红色醒目的字,映入我的眼帘,我迫不及待地点击了“江山散文”栏目,阅读了一些散文,看到了在每篇散文的后面,都有编辑撰写的编者按。这些编者按有长有短,其共同点是从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上着眼,对散文作品的布局和架构进行了分析,引导读者阅读欣赏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内涵,作者要表达的某个方面的重要观点或者是历史的背景,引导读者学习作品的文学艺术性,构思的特点,写作的手法和作品的谋篇布局。
阅读了这些作品和编者按,让我的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寻觅了多年的网站吗。我喜欢这样的设计和编辑,喜欢这样设计和编辑的书刊和网站。我曾经在书店得到了《最美的散文》这本散文集,这本散文集不仅收录了中外著名散文家的作品,而且在每篇作品后面,都有作者简介,特别是作品赏析。再看江山文学网,
所有的作品也都有编者按,《最美的散文》的作品赏析和“江山文学网”的编者按有着共同的特点和内涵,对于我们提高阅读欣赏能力,提高散文创作水平和作品质量,是很有意义,很有帮助的。这样的文学网站,目前还是不多见的。
于是,我就在江山文学网上进行了实名注册,并将新创作的报告文学《所有付出,都为了一个大写的爱》发到江山散文栏目。时间不长,这篇报告文学就被江山文学网录用,编辑是湖北武戈老师。他还采用写飞笺的形式,给我发来江山编辑部的录用信,内容如下:“尊敬的刘维嘉:您在本站投稿的文章{【报告文学】为了大写的爱},已经被我站选用,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欢迎您继续投稿到江山文学网站。编辑部。”点击这篇报告文学,我看到了湖北武戈老师撰写的编者按,他不仅对题目进行了修改,而且还对作品中一些段落以及标点符号进行了修改。那篇作品1.8万字,阅读下来,需要90多分钟,我不知道湖北武戈老师究竟看了多长时间?看了多少遍?他是我结识的第一位给我的作品撰写编者按的网络文学编辑,尽管我还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职业和年龄,但是,从他撰写的编者按中不难看出,他的思路开阔,文笔很硬,文学功底很深。我对照江山文学网发的这篇作品,对自己这篇作品的纸质稿子仔细进行了核对和修改,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这对自己以后的
散文创作,是很有帮助的,从内心感谢湖北武戈老师的辛勤付出。
近两个月来,我把自己以往的作品,认真进行了筛选,陆续发到江山文学网,经过编辑们的审阅,都配有编者按,得到了发表。
在这些日子里,我又陆续结识了江山文学网的春雨阳光、冰煌雪舞、上善若水、铁血胡杨、秋天的风、紫气东方、素馨、竹儿、树荫凉儿、军慧天冉、婉溪清扬等散文编辑。
从江山文学网的相关栏目得知,在这些散文编辑中,有省市、区县作协会员,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文学刊物编辑,退伍军人,机关公务员,还有自由撰稿人,他们来自四川、湖北、黑龙江、新疆、山东、河北等地,都是业余时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他们文学功底厚实,责任心很强,评论比较专业,待人热情诚恳,给作者和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令人赞叹!江山文学网,拥有一支优秀的文学编辑团队。这些编辑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年龄、学历、经历、职业、阅历都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却拥有共同点,那就是热爱文学,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辛辛苦苦编辑稿件和撰写编者按,默默无闻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和真情。
江山文学网有着严格的审稿制度,而且,编辑的工作量很大。从江山文学网公布的2016年5月编辑工作量汇总表看到,62名
编辑所审阅和编辑的诗歌、散文、小说、杂文随笔、作品赏析、微电影、影视戏曲编稿量4454篇,退稿量217篇,编辑量4237篇。其中散文的14名编辑,编稿量1204,退稿量26,工作量1230。这个月,春雨阳光编辑316篇,湖北武戈编辑237篇。
江山文学网的编辑是很辛苦的,他们把自己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文学事业。他们面对大量的投稿,都要进行认真仔细的筛选、审核、修改和推荐发表。
他们在作品的编辑中,仔细审阅所编辑的散文作品,把握其主题思想,对所推荐的作品进行概括综述和评价,逐篇撰写编者按。从编者按的整体水平来看,充分显示出这些编辑极具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阅读概括能力,很强的文字编辑能力,更是极具淡泊名利,甘当伯乐的奉献精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江山文学网发表作品的作者获得成就感的后面,正是有了各位编辑,他们和那些为人类幸福而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人一样,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凡而伟大,是值得我们浓墨重彩书写的。
令人赞叹!江山文学网,拥有一支优秀的文学创作群体。这支创作队伍的成员,来自天南地北,有各级作协会员,也有文学爱好者,更有后起之秀。他们的年龄、学历、经历、职业、阅历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相同的爱好,那就是喜欢阅读散
文,喜欢写散文。他们在当今文学作品多元化的潮流中,面对喧嚣、纷扰和浮躁的搅扰,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始终执着地坚守着散文创作阵地,刻苦阅读,勤奋写作,创作了很多积极、健康、催人奋进、引人向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散文作品,为社会进步提供了正能量的引领。
从江山文学网审核并发表的散文作品来看,这些散文,都蕴含着比较深刻的思想、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正如著名学者,散文大家林非先生经常讲的,关于散文创作方面的四个要求,那就是:“能够触发读者长久地感动的;能够唤醒读者回忆起或向往着种种人生境遇和自然风光的;能够引起读者深深地思索的;能够在艺术技巧和语言的文采方面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的。”
从江山文学网发表的15万多篇散文作品中可以看出,广大散文作者们,始终坚持以人民大众为中心,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始终自觉把个人的创作思想融入祖国情怀、民族情怀、人民大众情怀。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地植入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根,善良之根,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这些作品既有个性,更有共性,令人欣喜,从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散文事业整体前进的步伐。
出于对江山文学网和各位编辑的感激和感念,我把在江山文学网发表的作品和各位编辑撰写的相关编者按,逐一进行了整理
篇三:《江山多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这块我们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热土,萌生热爱之情。3、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4、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由此唤起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
教学设计: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有l1.6亿。在这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居住了汉、蒙古、西藏、维吾尔、高山等56个民族。祖国不仅人口多,民族复杂,地形也是复杂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自然环境要素之一的地形。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评: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揭示学习内容的有机联系。师: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请同学们翻书p.33、p.34。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一、地形与地势(板书)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师:对,答得很好。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字下有圈者板书,以下同),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评:加以比较,明确两个关键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师: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
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学生翻中国地图册p.8,教师出示五种地形景观图。)师: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上表有划线处,均系空白,经边讲、边画、边填,最后内容如上列)评:概括完整的知识结构,图文并茂地列表比较,清晰而易掌握。边问边讲边填,利于启发。师: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册下方的①、④图。)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生:相对高度小。(教师板书,在表中相对高度栏上填下小字。)评:针对初中学生在比较时不易区分相似者,再分组对比,有利理解。师: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略停顿)还是相对高度?生:海拔高度。师: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内蒙古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评:边讲边填绘,图形典型、简明、印象深。师:(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②、③图)评:利用地图册中的图,表现力较强。师:山地、丘陵地表起伏都大,但有显着不同的特点。(教师边指图观察,边说这可以从顶和坡(板书)两个方面来辨认。山地:一般顶尖坡陡(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丘陵一般顶浑圆,坡缓(教师填表,
及绘表中图)。除顶、坡之外,丘陵和山地它们在海拔和相对高度上有什么不同?从海拔看:丘陵一般在500米以下(填表)山地在500米以上(填表),但有的丘陵(指图)如黄士高原上的黄土丘陵,海拔有的就达到1000米。师:所以判定丘陵和山地最主要的标准,是海拔(停顿)还是相对高度?生:相对高度。师:对。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填表)丘陵一般在100米以下(填表)。(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⑤图。)师:盆地在五种地形中一般是哪两种地表形态的组合?生:山地和平原。师:对。它在地表形态上看有什么特征呢?生:四周高,中央低。(师填表,并绘图)评:将盆地作为山地和平原的组合,利用巳知推导未知,方式新颖有效。师:在相对高度上,四周相对高度比较大,底部较小。(师填表),像脸盆一样。我们福州就是一个小盆地,它底部是一个平原,如果我们站在平原的高处,可以看到它的东、西、南、北分别被鼓山、旗山、五虎山、莲花峰所围绕。所以福州盆地有:“东鼓、西旗、南虎、北莲”的说法。评:联系乡土地理,具体生动。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五种地形的区别方法,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可用一幅综合的剖面图来表示。(教师边画综合剖面图边说明。)评:用一幅剖面图综合表现五种地形的特征,既直观集中,又便于相互联系。如此小结方式新颖。师:请同学们看中国地形图,我国地形有哪些特征呢?
三、我国地形、地势概况(板书)师:从地形类型上看,它有什么特点?(学生一下子可能答不清楚,教师指出)1.特点:(板书)(1)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板书)评:朱启发提问,后板书结论,留有思考余地。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册p.8,中国地形图,指出:注意地图上的颜色。)师:(边指图边说明)如四川盆地中有丘陵,青藏高原上有山脉和盆地等,图中黄黄绿绿交错分布着。所以说,祖国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评:经常用到分层设色地形图,多图配合。师:从地势高低起伏总趋势来看,它有什么特点?注意观察地图上的颜色和高度表。评:运用已学技能,启发读图,比直告结论好。(学生议论并作答,教师总结得出:)(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师:大体可分为几级?;。生:可分为三级。师:这是第一级阶梯(示复合幻灯片,片上画出第一级阶梯的边界山脉和青藏高原)它位于祖国的西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是祖国地形最高部分,叫青藏高原。阶梯边界的山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评:利用幻灯片分解、组合,将死图变活,逐步展示,符合认识心理过程。这是第二级阶梯(复上幻灯片第二级)。从第一阶梯往北、往东是我们祖国高原和盆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它与第三级阶梯的边界山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海拔100q—2000米之间,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这是第三级阶梯(复上幻灯片第三级)。从第二级阶梯往东是祖国第三级阶梯,它的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评:将地势阶梯与地形单元相联系,并突出地理界线,很有必要,为后续地形分布奠基。师:为了更好地说明祖国地势从西往东的起伏状况,我们可以用已学过的哪种地图来表示呢?生:地形剖面图。师:我们以沿32°n纬线作一地形剖面图。(示幻灯片,先展示书p35上图,再展示该面的下图)从剖面图上,我们更清楚看到祖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这种西高东低地势分布特点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什么影响?2.西高东低的地势的有利影响(板书)(引导学生先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后阅读课本p.35第二段文字,结合讨论,最后教师指出)①气候上,西高东低地势使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供给大量水汽(边讲边画)有利于农业生产。复杂多样的地形,也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②交通上,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方便了我国东西交通,也方便了我国沿海和内地的联系。长江(指图)干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③水力资源上,许多大河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水流湍急,(边讲边画)水量又丰富,这样水能就十分巨大了。评:整理课文要点,理清了头绪。板画简明有效。师:我国为世界水能
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震动世界的着名的三峡工程的兴建,就要在第五次人大会上通过,而正式确定下来了,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它是祖国的荣誉和骄傲。它就位于祖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指图)。也由于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形区,使各大河上、中、下游的河段特征也不相同了。评:联系重大时事的地理背景,适时进行国情教育,强化学习动机。师: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什么影响?(学生感到兴趣,七嘴八舌地答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师:对这些你们可以答很多,课后你们还可以商量讨论,但最主要还是上面这三点。评:提供发散思维机会,留有课后思考余地。师:想一想,如果我国地势西低东高对水汽会有什么影响?(教师边讲边画)生:东面太平洋来的水汽就难进入内地。评:利用逆向思维和相反想象,是巩固正面理解、培养应变能力的好方式。师:对水能资源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评:逐步引导推理。生:由于水汽减少,水能资源也大大减少了。师: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生:从西到东的河流交通也不方便了。师:这些都对。现在再从地形图上看出我国哪种地形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评:越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机会越多,符合认识过程规律。生:(大体可以答出)高原、山地面积大。师:对,所以,我国山区面积很大,我国也是世界上有名多山的国家。多山的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何不利影响?生:(大体可以答出)耕地面积小。师:所以耍“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评:适时自然地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师: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大陆架部分。所以有人把它称为第四级阶梯。
四、大陆架(板书)评:这样归纳,更有利于系统掌握。师:大家看祖国地形图,大陆架是什么颜色?生:浅蓝色。师:(指图说明)从祖国地形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我国地形图上浅蓝色部分面积是很大的。师:请同学们看书p.36第三段。大陆架概念。概念:(板书)师:关于大陆架概念,我们要注意:(教师边强调要点,边画)①它是大陆领土向海洋自然延伸部分。(板书)②深度不大。(板书)③坡度平缓。(板书)评:用此板画,有效地说明大陆架概念诸内涵。师:大陆架在大陆边缘通航条件好,浅海地区矿产资源,如石油等容易开发;浅海地区阳光容易透彻海底,鱼产丰富,且作业条件好;由于大陆架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被称为“聚宝盆”(板书),正因为如此,现在世界上关于大陆架的争端也越来越剧烈。2.我国的大陆架;(板书)评:自然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师:谈到大陆架,我们应当感到自豪,我国是世界上大陆架面积最宽大国家之一。指图说明:渤海和黄海海底全部是大陆架,东海海底大部分和南海海底一部分也是大陆架。它们是祖国的巨大财富,这也引起了有些邻国对它的觊觎。关于祖国大陆架的情况,以后再结合有关内容对大家介绍。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地形和地势的概况。2.五种地形的区别。3.我国地形特点、地势三级阶梯及其意义。4.大陆架的概念。评:让学生明确重点所在。
六、课后作业:1、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平凉和高原,丘陵和山地的主要区别。(2)祖国地势三级阶梯的范围和意义。(3)大陆架的概念。活动生成:地形相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这部分内容更生动,易于学生学习,课上我采用了猜一猜的活动,首先介绍我国五种地形的特点,然后再分别出示各种地形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幅图中画的我国的哪种地形,你是怎么想?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在讲授长江、黄河这两条母亲河时,我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课前布置学习内容,讨论学习方法,课下同学们选择自己想要调查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再进行交流汇报,互相补充,交流学习到的内容。
篇四:《教育部参赛_江山多娇_陈萍》《江山多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作者:陈萍
单位:潍坊三中
地址:东风西街566号
联系方式:邮箱chenping800723@sohu.
手机13963671635
《江山多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请看西双版纳的密林里,神奇秀丽;海峡那边的阿里山上,风光如画;古人笔下的永州小石潭,水清境幽;黄州承天寺,积水空明;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别具魅力,自有神韵。一山一林,一潭一溪,莫不使你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
这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江山多娇》介绍的美丽风光。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写景佳作,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在享受审美愉悦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山川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
2.运用修辞,进行练笔。
3.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操
本节课要求学生达到的主要目标是抓住景物特色,运用修辞描绘出美丽景色。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点,朗读是必要的,通过朗读使学生们身临其境,自我陶醉,自我提升。同时,为了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设置了最佳评论组,最佳表现组,最佳导游组三个奖项,作为一条明线贯穿课堂,但最终都是为了完成导学目标而服务的。这样可以使学生们踊跃举手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选最佳评论组:
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这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强震。不仅摧毁了人们的幸福家园,也摧毁了许多世界级的自然遗产。其中之一的九寨沟已经面目全非。下面老师带你们重温一下神奇的九寨,好吗?(播放《神奇的九寨》为背景音乐,出示多张九寨沟的美丽图片。)
(教师讲解: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区,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录》,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神奇的“梦幻世界”。它以翠海、叠海、彩林、雪山、藏情“五绝”驰名中外。九寨沟以水景最为奇丽。泉、瀑、河、滩连缀成一体,碧蓝澄澈,千颜万色,多姿多彩,“水在树间流,树在水中长”。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之称。传说九寨的水是由天上仙女的胭脂水变成的。九寨的水静而清,清而透。各有不同的特色,或如处子恬静,或高贵美丽、或神秘庄严。色调五彩缤纷,如绿、黄、青、蓝、褐等,不同光线也有不同的色差,神秘而美丽。九寨沟还有挺拔的树木,巍峨的大山。山脱离了树便没有了生气,水脱离了树也失去了灵韵,也正是它们的相辅相成,才造就了这大自然的美景。远处那树木覆盖的山头在云雾缭绕之中,宛如仙境一般。溪水间伫立的小树丝毫没有受到流水的影响,溪水的冲刷似乎赋予了它们更强的生命力,大自然就是这样天然的能工巧匠。)
师:九寨沟美吗?你能说出怎么美吗?看看哪一组说得又好又踊跃,我们选出最佳评论组。(出示幻灯:最佳评论组、最佳表现组、最佳导游组)。
点拨:在学生们点评完后(出示幻灯:一抓住景物特点,二运用修辞)通过这个环节给学生点明写景,就要从这两点入手。且体会到运用修饰可以从平淡无奇中发现它的波澜壮阔。
二、评最佳表现组
师:同学们服不服?(不服)还有机会,我们来评最佳表现组。根据屏幕的提示,同学们来读第四单元的主题学习书《江山多娇》,看哪组同学说得又多又好。
(出示幻灯:《--------》抓住了(-------)特点;读出美的句子:(---------);美在(-------))
例如:《深信黄山天下奇》一文中,美的句子是“登上‘天山已屏’,遥望莲花峰,她像用壮美线条勾勒出来的一朵含苞欲放的新莲;在公鸡峰前,一块巧石长得像天鹅一样,昂起头,翼下还有许多圆石簇拥着,形成了‘天鹅孵蛋’的奇景。还有九龙峰上的‘猫头鹰’,白沙岭上的‘喜鹊登梅’,狮子峰顶的‘猴子观海’,鲫鱼背上的‘仙桃石’„„”运用排比、比喻,写出了黄山的千姿百态,似人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突出奇的特点。”
再如:《趵突泉的欣赏》语言幽默活泼俏皮。如“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了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把泉水比喻成大鱼吐水,有快有慢,一张一弛。
师:怎样读能更好一些?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生1:节奏再快些,并且有跳跃感。
生2:要面带微笑。
生3:分号之间的停顿可再短一些。
生4:要有重音,如“吐”,“歪”,“斜”,“攒”等表示动词性的词语要重读。
点拨: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具体景色的美,品味其语言,并说出修饰美。用诵读法进行导学。再扣目标。
三、议最佳导游组
师:我们进行最佳导游组评选。老师这有几幅风景图片,给你们5分钟准备时间,运用这节课所学来写景。然后你当导游,上讲台给大家介绍,看看最佳导游组会花落谁家。(背景音乐响起幻灯出示风景图片:黄山云海图,桂林山水图,九寨瀑布图,崂山仙境图等)
点拨:学生们体会到如何欣赏景色,如何写景后,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进行练笔。
生1: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带领大家游览的是黄山。它的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千道深谷,万道山梁,一起淹没在这云涛雪浪之中。云海的云,可真白呀,从脚下一直延伸到天际,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呀,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浮动,那么朦胧,那么静谧,把树木映衬得忽近忽远,若隐若现;黄山的云可真长呀,使你望不到边际只感觉它是那样浩瀚,那样磅礴,像一张巨大的帷幕笼罩着天空;黄山的云可真妙呀,虚无缥缈,撩人心弦;仿佛是一条纱巾遮住了山的脸颊,在雄奇壮丽的同时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大自然就是这样的鬼斧神工!
生2:我带大家到桂林。桂林的山水奇秀天下,那一座座清翠的山峰,高高低低,断开而彼此相望,勾连而彼此相恋,那目不所及的远山,只是浅浅的蓝,又为苍劲的青翠增添了几分朦胧与神秘。山无水不媚,有水便有了生命的流动,绿得深,也绿的浅;
绿的凝重,也绿得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