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保护自己300
详细内容
篇一:《《学会自我保护》教学设计》
怎样保护好自己
教学目标
1懂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1.知识目标:○
2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1懂得依靠法律预防不法侵害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能力目标:○
2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法制维权观念。教学重难点
1未成年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1.重点:○
2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认识求助于法律的三种途径和方法○
1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2.难点:○
2掌握及时报警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式、案例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QQ帐号吧!是的,QQ如今已成为最常用的聊天工具。荣荣,一名和大家同龄的初中女生,也很热衷于QQ聊天。这不,刚上线就有新认识的朋友发来了聊天信息„„
(展示ppt:荣荣的QQ聊天对话)
学生思考:①荣荣家发生了什么事?②你推测,事件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③你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教师引入: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我们应该提高警惕,防范侵害,学会自我保护。
1、案例对比:(ppt展示)
案例一:“凌晨三点,14岁的少女马某没有告诉家长就拉着堂弟高高兴兴地向一个大操场走去,希望一睹传说中流星雨的美景。3点半,在往回走路上,他们碰到一个手拿橡胶警棍的陌生人,他们误以为是巡夜者便放松了警惕,和这个男人一起回家去拿学生证。走到离家还有300米处时,陌生人叫马某的堂弟回家去取学生证后,以去派出所距离较远为由要求乘出租车,马某不疑有他,还自己打开车门上车。陌生人将马某骗至一偏僻小公园的隐蔽处,意图勒索却不成,恼怒之下用木棍将其打死。”
案例二:“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张某被人贩子骗到外地,待她明白过来时,已被人贩子关进了八楼的房间。在孤立无援的绝境中,她灵机一动,写了一张求救
纸条放进裙子兜,把裙子从八楼的窗口扔了出去。裙子像一片云彩悠悠飘到了楼下大街上,围上来的行人拿起裙子,发现了兜里的纸条,立刻拨打了“110”。不到一个小时,这个小女孩得救了。”
师生讨论◆师: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但是为什么少女马某的惨剧仍然发生了?
[引导思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只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而要真正收到良好效果,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生:遭遇不法侵害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保护出现“缺位”,这时只能靠自己→(外在原因)
◆师:少女马某惨剧的发生反映了未成年人自身什么的缺乏?生: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内在原因)
◆师:这两个案例中的少女同样陷入危险当中,为什么结果却不同?生:后者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懂得运用智慧自救。
那么,作为这两个案例中主人公的同龄人,我们应从她们身上吸取什么教训,即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学会自我保护?
1自我保护意识非常缺乏,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仍时有发生○
2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有时不及时,出现“保护缺位”○,这时只能依靠自我保护
◆师:从案例二小女孩的行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引导思考:a.在面临歹徒时,她的情绪是怎样的?→沉着冷静b.她是如何应对歹徒的?是不是直接反抗或者大打出手?那她是怎么做的?
c.她的做法成功使她脱离困境,免遭侵害,这说明了什么?→讲究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生: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除此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巧和方法。
过渡:面对类似侵害,你又会如何选择?
2.情景小体验:
a而你手头的硬币有限,这时你怎么办?
b、两位同学一起乘公共汽车,同学甲刚搬了新家,同学乙问同学甲的地址,甲应该怎么说?
c、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有陌生人故意碰你,对你有非礼行为。这时你应该如何?
d、假设你独自一人在家,这时有人敲门,来人自称是上门检查电路的,要求你开门。你怎么办?
e、放学回家后的路上,遇到抢劫,你将?
过渡:从大家刚才的判断来看,大家的反应都很迅速而且正确,对预防或阻止侵害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世事难料,如果预防不成功致使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了损害时,我们通常怎么维权?
生:报警或者找警察等等
师:以上各种都是来自人为的侵害,但侵害并不止于此,还要水、电、火等自然界的侵害[亦可在ppt上展示相关图片]。这时又该如何?
生:也可以报警
师:也就是说,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依靠法律),最有效的措施也就是(求助于法律),我们都应该增强(法律意识)。那么,在下列情况中,你来判断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1)看一看:播放视频“火灾报警的错误演示”
师:这里演示的很明显是哪一类灾情?报警电话是多少?生:火灾。119
师: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报警电话?
生:110、120、122„„
师:你发现他报警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
生:没有说清地址„„(→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
师、生小结:(→分析得出报警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过渡:正确报警可以有效赢取更多的营救时间,但在紧急状况下是否能够把握好报警的注意事项,就看大家接下来如何各显神通了。现在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和自己的搭档准备一下,然后上台表演。
演一演(→学生表演正确的报警方法,表演前给3分钟准备)过渡:除了及时报警,你还能用哪些方式保护自己?
(2)案例探析:初一学生文某,父母离异后随妈妈生活,但是妈妈所在的单位最近效益不好,每月只有200元的工资,文某父亲原来每月给的100元生活费也停付了,母子俩的生活更加困难了.为了儿子,妈妈多次找到文父索取生活费,但文父一直不给.无奈文某把父亲告上法庭,但文某自知法律知识有限,他犯愁了„„
师:文某该怎么办?
生:请律师打官司。(ppt展示或请专业律师现场介绍或电话连线介绍律师及律师行业及其作用)
师:但我们都知道,请律师是要付一定费用的,而且还价格不菲,文某是否承担得起呢?那又该怎么办?
生:承担不起,但是可以寻求法律援助。
师:是的,请律师一般是要付费的,但对未成年人来说,如果经济上确有困难,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对此,我国有一套
相应的法律援助制度制度(ppt展示我国的法律援助相关制度)过渡:下列情形发生时,你会怎么办?
1遭遇诱骗○
2身后有人跟踪○
提醒:既要勇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刚才我们着重了解了自我保护的方法,那么,现在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怎样依法实施自我保护?
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因此未成年人一定要依法自律。自我保护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求助法律,如及时报警;学会请律师;寻求法律援助。
要勇于和善于与不法分子作斗争。
3.课堂小结
本堂课通过探讨研究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怎样依法实施自我保护,旨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希望通过各种案例和生活体验的分析加强对学生维权意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好正确地方法保护好自己。
4.板书设计1.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为什么未成年人要学会自我保护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有时出现“保护缺位”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
怎样依法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求助于法律
实施自我保护(如及时报警;学会请律师;寻求法律援助)
要勇于和善于与不法分子作斗争
5.随堂演练
(1)(2010〃恩施中考)放学回家途中,同村的几位青年请小宇去打老虎机。对此,小宇最好的做法是()
A.智找理由,婉言拒绝B.对方拿钱便去
C.大声喊叫,坚决拒绝D.迅速报警
(2)小智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遭到不法分子的勒索,最不可取的办法是()
A.忍气吞声,乖乖给钱B.奋不顾身,以死相搏{学会保护自己300}.
C.给钱后,及时报案D.注意观察四周环境,伺机呼救
用机智的方法摆脱危险境地。
(3)重庆某地六名小学生在无成人监管的情况下,到河中游泳遭遇险情。路经此地的中学生杨彬在救起其中一人后,与其他五人一起溺水身亡。这一事件警示我们()
A.不能进行游泳等危险的活动B.要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
C.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D.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4)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要讲究智斗。面对歹徒行凶,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①设法稳住歹徒②记住歹徒相貌
③假装没看见,悄悄溜走④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学会自我保护》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内容
湘师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探讨学生在面对突发状况和外在侵害时怎样去实施自我保护,教材在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掌握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自己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多方位的保护,对自身权利和地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少,自我保护能力有所欠缺。通过本课学习,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更多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增强维权意识。
教学目标
1懂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1.知识目标:○
2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1懂得依靠法律预防不法侵害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能力目标:○
2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法制维权观念。教学重难点
1未成年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1.重点:○
2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认识求助于法律的三种途径和方法○
1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2.难点:○
2掌握及时报警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式、案例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QQ帐号吧!是的,QQ如今已成为最常用的聊天工具。荣荣,一名和大家同龄的初中女生,也很热衷于QQ聊天。这不,刚上线就有新认识的朋友发来了聊天信息„„
(展示ppt:荣荣的QQ聊天对话)
学生思考:①荣荣家发生了什么事?②你推测,事件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③你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教师引入: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我们应该提高警惕,防范侵害,学会自我保护。
1、案例对比:(ppt展示)
案例一:“凌晨三点,14岁的少女马某没有告诉家长就拉着堂弟高高兴兴地向一个大操场走去,希望一睹传说中流星雨的美景。3点半,在往回走路上,他们碰到一个手拿橡胶警棍的陌生人,他们误以为是巡夜者便放松了警惕,和这个男人一起回家去拿学生证。走到离家还有300米处时,陌生人叫马某的堂弟回家去取学生证后,以去派出所距离较远为由要求乘出租车,马某不疑有他,还自己打开车门上车。陌生人将马某骗至一偏僻小公园的隐蔽处,意图勒索却不成,恼怒之下用木棍将其打死。”
案例二:“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张某被人贩子骗到外地,待她明白过来时,已被人贩子关进了八楼的房间。在孤立无援的绝境中,她灵机一动,写了一张求救纸条放进裙子兜,把裙子从八楼的窗口扔了出去。裙子像一片云彩悠悠飘到了楼下大街上,围上来的行人拿起裙子,发现了兜里的纸条,立刻拨打了“110”。不到一个小时,这个小女孩得救了。”
师生讨论◆师: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但是为什么少女马某的惨剧仍然发生了?
[引导思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只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而要真正收到良好效果,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生:遭遇不法侵害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保护出现“缺位”,这时只能靠自己→(外在原因)
◆师:少女马某惨剧的发生反映了未成年人自身什么的缺乏?生: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内在原因)
◆师:这两个案例中的少女同样陷入危险当中,为什么结果却不同?生:后者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懂得运用智慧自救。
那么,作为这两个案例中主人公的同龄人,我们应从她们身上吸取什么教训,即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学会自我保护?
1自我保护意识非常缺乏,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仍时有发生○
2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有时不及时,出现“保护缺位”○,这时只能依靠自我保护
◆师:从案例二小女孩的行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引导思考:a.在面临歹徒时,她的情绪是怎样的?→沉着冷静b.她是如何应对歹徒的?是不是直接反抗或者大打出手?那她是怎么做的?
c.她的做法成功使她脱离困境,免遭侵害,这说明了什么?→讲究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生: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除此之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自我保
护技巧和方法。
过渡:面对类似侵害,你又会如何选择?
2.情景小体验:a而你手头的硬币有限,这时你怎么办?
b、两位同学一起乘公共汽车,同学甲刚搬了新家,同学乙问同学甲的地址,甲应该怎么说?
c、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有陌生人故意碰你,对你有非礼行为。这时你应该如何?
d、假设你独自一人在家,这时有人敲门,来人自称是上门检查电路的,要求你开门。你怎么办?
e、放学回家后的路上,遇到抢劫,你将?
过渡:从大家刚才的判断来看,大家的反应都很迅速而且正确,对预防或阻止侵害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世事难料,如果预防不成功致使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了损害时,我们通常怎么维权?
生:报警或者找警察等等
师:以上各种都是来自人为的侵害,但侵害并不止于此,还要水、电、火等自然界的侵害[亦可在ppt上展示相关图片]。这时又该如何?
生:也可以报警
师:也就是说,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依靠法律),最有效的措施也就是(求助于法律),我们都应该增强(法律意识)。那么,在下列情况中,你来判断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1)看一看:播放视频“火灾报警的错误演示”
师:这里演示的很明显是哪一类灾情?报警电话是多少?生:火灾。119
师: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报警电话?
生:110、120、122„„
师:你发现他报警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
生:没有说清地址„„(→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
师、生小结:(→分析得出报警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过渡:正确报警可以有效赢取更多的营救时间,但在紧急状况下是否能够把握好报警的注意事项,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