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自我的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作文教学呼唤自我回归》
作文教学呼唤自我回归
摘要:本文提出作文要抒发真情,彰显人的主体性。反思当
今高中作文教学的弊病,进而从淡化“道统”,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培植“写作期待”,开放写作时空;带领学生品读美文,积淀文化
底蕴等三个方面阐述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真情个性化
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叶圣陶指出:
“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不能只思索作文的
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问题”。一
切语言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的本领,如果与情感比较起来,都应该
放在次要位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鼓励学
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
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因此,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抒发真情,彰显人的主体性
是写作的主旋律。只有“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
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刘锡庆教授语),学生才能真正成
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打开心灵的闸门,挖掘生活素材,捕捉新
鲜独特的感受,写出自然的、真实的、个性化的文章。
然而受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
道”的作文法则的制约,以及高考的指挥作用的发挥,作文教学出
现了一系列急功近利、避难就易的程式化训练,学生作文呈现出老
篇二:《作文课呼唤“自我”的回归》一节呼唤“自我”回归的作文
作文背景:
3月29日上午,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在教学楼前举行了‚一人一瓶水,爱心送旱区‛的捐款活动,大家都踊跃捐款。有的学生把存钱罐里的钱全部倒进捐款箱里,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下这感人的场景。可当我路过一楼的水房回办公室时,又用相机记录下了令人深思的一幕——我班的几名学生把瓶子中的凉开水‚哗哗‛地倒入水房的池子里,然后又从热水器中接热水。还有的学生在水管旁边洗手边打水仗。他们几分钟前倾囊相助旱区人民,而现在又出现了毫无节水意识的浪费行为。这让我联想到前几天他们写的内容雷同、毫无鲜活之感的保护水资源的作文。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学生自身没有经受过缺水的考验,单纯的资料宣传和说教无法使节水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也就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保护水资源的作文。
为了让学生写好这篇关于‚保护水资源‛的作文,我决定先让他们体验‚一天一瓶水‛的生活。
课前准备:
‚即日起,五年级一班的全体学生不能再去水房洗手、喝水,请自备一瓶500毫升的水作为一天的水源。‛面对小黑板上的通知,教室里炸开了锅——
‚为什么?‛
‚500毫升怎能够喝的?就别说洗手了。‛……
我用一句话回答了他们所有的疑问:‚这是为了让你们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写什么作文呀?‛{呼唤自我的作文}.
‚和水有关吗?‛
在学生的质疑声中我微笑着离开教室。
课堂实录:
两天后上作文课,我只字不提写作文的事,只是让学生谈谈‚一天一瓶水‛的活动感受。他们争着畅所欲言——
‚第一天上午上完体育课后,我用二分之一的水洗了手,中午吃饭前洗手又用掉四分之一,一天只喝了几口水,放学时感觉嗓子都快‘冒烟’了,回到家我一口气喝掉一大杯水……‛
‚你比我强多了,我愿以为只要饿不着,一天不喝水有什么可怕的,于是我的水都用来洗手了。中午我只吃了半个馒头,就噎的吃不下去了。看着你们喝水,我哪个馋呀!‛
‚老师你看我的嘴唇抖掉皮了!‛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昨天我经过合理分配,最后还剩下一瓶底水呢。‛
……
我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学生往水池里倒水和打水仗的场面。(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已将学生的头部隐藏起来。)学生们都义愤填膺的指责:‚好好地水倒掉真可惜,他们太过分了!‛‚居然打水仗,不知道西南旱区的人连水也喝不上吗?‛那几位始作俑者在同学们的谴责声中羞愧的低下了头。我趁机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行为呢?‛有的同学悄悄地低下了头;有的在用手挠头皮,满脸的不好意思;还有的同学在小声地议论着。
‚老师,我们这里真的会出现西南地区那样的旱灾吗?‛一个上课从不主动发言的女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会这样吗?‛‚那可怎么办呀?‛……教室里又出现了刚才那种喧哗的场面。我用具体的数字向学生进行说明:‚我国在世界上属于贫水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有8%,人均淡水拥有量只为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一。我们国家一些地区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水荒。‛说着便把幻灯片切换到西南地区的旱灾资料图片,在学生看图片的过程中,我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再像平常那样毫无节制地使用水,西南地区那样的旱灾迟早会降临在我们这里。通过‘一天一瓶水’的体验,相信同学们都已经认识到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作为新世纪的少年,你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又一次陷入沉默。
在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的状态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水‛字,引出了这节
作文课的任务:‚下面请大家以‘水’为主题写作文,题目自拟,体裁、字数不限,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没有了以往作文课上茫然四顾、抓耳挠腮、咬烂笔头无从下手的表现,几分钟后都进入写作状态。
习作结果:
‚真情实感出佳作。‛学生这次的作文印证了这句话。路雪在《节水光荣,浪费可耻》中写道:‚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旱区儿童没有清水喝,我觉得很同情他们。现在通过‘一天一瓶水’这个活动,我也尝到了口渴的滋味。作文课上再次看到西南旱区儿童那渴望喝水的眼神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你说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节约用水呢?我为以前浪费水源的行为感到羞愧。‛郑磊的作文更让人深省:‚上次写作文时我班很多同学都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人类如果再不保护水源,他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清水将是自己的眼泪。我当时觉得这句话有点夸大其词、骇人听闻,可当同学们把饮用水哗哗的倒进水池和旱区土地干裂的画面在我的眼前交替出现时,我才领悟到那句话是在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如果继续浪费、污染水源,早晚有一天水源会被耗尽,我们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学生的作文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他们不仅写出了自己‚一天一瓶水‛的真实体验,而且抒发了保护水资源的真挚情感,一个个真实的‚我‛鲜活的跳动在字里行间,‚自我‛的回归,让他们的作文‚活‛力无限……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应试而形成的模式化作文教学中,一般都由教师命题,学生缺乏与作文主题相关的实践与体验,导致了人和文的分离,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作文中丢失了自我。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东拼西凑或无病呻吟,根本就没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让学生写了一篇保护水资源的作文,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作文内容雷同,毫无新意可言。直到看见学生刚捐过款又在肆意浪费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后,我才意识到‚没有亲身的体验,任何形式的说教都收效甚微的。‛即使在直观的看到西南旱区的灾情后,他们仍然把保护水资源的作文当作任务去机械完成,表达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完全把‚自我‛摒弃在作文之外。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同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也告诉我们:亲身的体验、实践是写作的源泉。所以我们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践体验来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从而进行联想思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事实证明,学生在进行‚一天一瓶水‛的活动体验后,写出的作文具有独特的自我感受,鲜活生动,颇具感染力。
所以,作文教学必须遵循人文合一的规律,呼唤学生‚自我‛的回归,为他们营造自然的习作氛围,使学生感觉不到是在写作文,为的只是写自己的经历,抒自己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篇三:《作文课呼唤“自我”的回归》小学作文教学案例
一节呼唤“自我”回归的作文课
山东省商河县郑路镇明德小学
孙学红
一节呼唤“自我”回归的作文课
山东省商河县郑路镇明德小学孙学红
案例背景:
3月29日上午,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在教学楼前举行了‚一人一瓶水,爱心送旱区‛的捐款活动,大家都踊跃捐款。有的学生把存钱罐里的钱全部倒进捐款箱里,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下这感人的场景。可当我路过一楼的水房回办公室时,又用相机记录下了令人深思的一幕——我班的几名学生把瓶子中的凉开水‚哗哗‛地倒入水房的池子里,然后又从热水器中接热水。还有的学生在水管旁边洗手边打水仗。他们几分钟前倾囊相助旱区人民,而现在又出现了毫无节水意识的浪费行为。这让我联想到前几天他们写的内容雷同、毫无鲜活之感的保护水资源的作文。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学生自身没有经受过缺水的考验,单纯的资料宣传和说教无法使节水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也就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保护水资源的作文。
为了让学生写好这篇关于‚保护水资源‛的作文,我决定先让他们体验‚一天一瓶水‛的生活。
案例描述:
‚即日起,五年级一班的全体学生不能再去水房洗手、喝水,请自备一瓶500毫升的水作为一天的水源。‛面对小黑板上的通知,教室里炸开了锅——‚为什么?‛
‚500毫升怎能够喝的?就别说洗手了。‛……
我用一句话回答了他们所有的疑问:‚这是为了让你们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写什么作文呀?‛
‚和水有关吗?‛
在学生的质疑声中我微笑着离开教室。
两天后上作文课,我只字不提写作文的事,只是让学生谈谈‚一天一瓶水‛的活动感受。他们争着畅所欲言——
‚第一天上午上完体育课后,我用二分之一的水洗了手,中午吃饭前洗手又用掉四分之一,一天只喝了几口水,放学时感觉嗓子都快‘冒烟’了,回到家我一口气喝掉一大杯水……‛
‚你比我强多了,我愿以为只要饿不着,一天不喝水有什么可怕的,于是我的水都用来洗手了。中午我只吃了半个馒头,就噎的吃不下去了。看着你们喝水,我哪个馋呀!‛
‚老师你看我的嘴唇抖掉皮了!‛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昨天我经过合理分配,最后还剩下一瓶底水呢。‛……
我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学生往水池里倒水和打水仗的场面。(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已将学生的头部隐藏起来。)学生们都义愤填膺的指责:‚好好地水倒掉真可惜,他们太过分了!‛‚居然打水仗,不知道西南旱区的人连水也喝不上吗?‛那几位始作俑者在同学们的谴责声中羞愧的低下了头。我趁机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行为呢?‛有的同学悄悄地低下了头;有的在用手挠头皮,满脸的不好意思;还有的同学在小声地议论着。
‚老师,我们这里真的会出现西南地区那样的旱灾吗?‛一个上课从不主动发言的女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会这样吗?‛‚那可怎么办呀?‛……教室里又出现了刚才那种喧哗的场面。我用具体的数字向学生进行说明:‚我国在世界上属于贫水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有8%,人均淡水拥有量只为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一。我们国家一些地区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水荒。‛说着便把幻灯片切换到西南地区的旱灾资料图片,在学生看图片的过程中,我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再像平常那样毫无节制地使用水,西南地区那样的旱灾迟早会降临在我们这里。通过‘一天一瓶水’的体验,相信同学们都已经认识到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作为新世纪的少年,你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又一次陷入沉默。
在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的状态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水‛字,引出了这节作文课的任务:‚下面请大家以‘水’为主题写作文,题目自拟,体裁、字数不限,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没有了以往作文课上茫然四顾、抓耳挠腮、咬烂笔头无从下手的表现,几分钟后都进入写作状态。
案例结果:
‚真情实感出佳作。‛学生这次的作文印证了这句话。路雪在《节水光荣,浪费可耻》中写道:‚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旱区儿童没有清水喝,我觉得很同情他们。现在通过‘一天一瓶水’这个活动,我也尝到了口渴的滋味。作文课上再次看到西南旱区儿童那渴望喝水的眼神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你说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节约用水呢?我为以前浪费水源的行为感到羞愧。‛郑磊的作文更让人深省:‚上次写作文时我班很多同学都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人类如果再不保护水源,他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清水将是自己的眼泪。我当时觉得这句话有点夸大其词、骇人听闻,可当同学们把饮用水哗哗的倒进水池和旱区土地干裂的画面在我的眼前交替出现时,我才领悟到那句话是在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如果继续浪费、污染水源,早晚有一天水源会被耗尽,我们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学生的作文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他们不仅写出了自己‚一天一瓶水‛的真实体验,而且抒发了保护水资源的真挚情感,一个个真实的‚我‛鲜活的跳动在字里行间,‚自我‛的回归,让他们的作文‚活‛力无限……
案例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应试而形成的模式化作文教学中,一般都由教师命题,学生缺乏与作文主题相关的实践与体验,导致了人和文的分离,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作文中丢失了自我。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东拼西凑或无病呻吟,根本就没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让学生写了一篇保护水资源的作文,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作文内容雷同,毫无新意可言。直到看见学生刚捐过款又在肆意浪费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后,我才意识到‚没有亲身的体验,任何形式的说教都收效甚微的。‛即使在直观的看到西南旱区的灾情后,他们仍然把保护水资源的作文当作任务去机械完成,表达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完全把‚自我‛摒弃在作文之外。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同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也告诉我们:亲身的体验、实践是写作的源泉。所以我们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践体验来进行作文
教学,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从而进行联想思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事实证明,学生在进行‚一天一瓶水‛的活动体验后,写出的作文具有独特的自我感受,鲜活生动,颇具感染力。
所以,作文教学必须遵循人文合一的规律,呼唤学生‚自我‛的回归,为他们营造自然的习作氛围,使学生感觉不到是在写作文,为的只是写自己的经历,抒自己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呼唤自我的作文}.
作文课呼唤“自我”的回归
——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作文课堂教学反思
商河县郑路镇明德小学
孙学红
作文课呼唤“自我”的回归
篇四:《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唤山
文/八(1)班杨燕华
一天,穆罕默德正给学生讲学。他说道:“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一学生问:“您有足够的信心,那您能把对面的山唤过来吗?”穆罕默德对着山大声呼喊:“山,你过来!”回声在山峰间转了几个来回,那山一动不动。“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吧!”说着,他带着学生一步一步爬上了山顶。此刻山就在他的脚下。
——题记
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强烈的期盼未必会有满意的答复,心中的梦想又怎会总是如期而至。渴望,人们往往会选择呼唤。
每个人都有个人的思想,别人的想法往往不会被你所认同,他人的做法也许总会令人感到反感。失落,人们往往会选择呼唤。
也许,有时候,呼唤就像唤山一样,渴望的依旧不会到,希望改变的往往保持原状。因为是山是如此根深蒂固。唤山,是你之力所不能及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山岳又怎是你所能够改变。山不会过来,站在原地呼唤是无济于事的。外物的好坏往往不随人愿,而人能改变自己。“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吧!”通过自身的行动,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若不是努力攀登。又岂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若只是满怀期待地呼唤,怕只能在原地抱着一颗心怀大志的心,怕只有唤山山不来的失落。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呼唤无法改变困境,也不会唤来希望。在呼唤无用的时候,请满怀着希望,改变自己,向山走去吧!
淋雨中
文/等待号·吕姝俐
“咖啡麻醉不了孤单,只是让心更疼„„”笨重的巴士上回荡着这两句映照自己心境的歌词,似催眠曲一样令人昏昏欲睡,五脏六腑翻腾着,恶心着,其实心中更是恶心。
上车的不久,刚刚结束一段长久的友谊,在那一瞬间,几句话刚结束就碎了。之前为了联络感情,打她电话,没人接,疑心她不在家。于是登门拜访,看见她家的门虚掩着,轻轻地走了进去,她家昼夜都笼罩在黑暗之中。我的心因此而压抑着。头上的灯摇晃着,这里似那古老的客栈。一步一步走上木梯,没有咚咚声。我依稀听见她的说笑声,似乎还有另一个人。“你说她啊,你别以为我跟她那么好,其实她这个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大,浑身都是缺点。我跟木梳在一起只是为了一个赌罢了!„„”然后,听见两人刺耳的讥笑声,心中之火油然而生,愤然出现在她门前,嬉笑着:“其实你也是一个被唾弃的木偶而已!”她的脸煞白,我重重地踩着木梯奔了出去,后面的那盏灯在黑暗的屋子里晃得猛烈,似乎要坠落了,但是没有,而那段自己真心付出且犹为珍惜的友谊已经坠落在地,碎了。„„巴士缓缓地停了下来,灰蒙蒙的天空下起了雨,似乎是蓝色的雨,一种忧郁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