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方面评价历史人物
详细内容
篇一:《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txt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大要素构成的。其中,人的活动毫无疑义地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既能让我们通过把握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质更深刻和更准确地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使我们从各类历史人物中总结和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继承发扬优秀的历史传统,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评价要求
中学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求不同于专门研究。具体说,必须做到:
第一,能够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和历史作用做出恰当评价;
第二,能够对历史人物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立场、观点、态度做出分析评价;
第三,能够对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评价(可以是同时代人,也可以是不同时代人)或现实中的人物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能说明自己的观点;
第四,具备从所提供的有关某一历史人物或相关历史人物活动的历史材料中,独立地提出适当的观点或假设,并运用基本的演绎或归纳,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方法做出较为完整的论证或阐述的能力。
以上的评价要求是层层递进的,目前高考主要突出的是第一项评价要求,同时,本要求也是评价历史人物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人物
第一,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绝对要求。因为,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舞台,个人的思想和活动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只有考察历史人物个人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现历史规律,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如评价秦始皇就涉及到怎样认识他残暴的原因。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就会发现他的残暴是秦统一六国后经济迅速发展加速了统治阶级腐朽的结果,是权力过分集中于君主一人的结果。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很容易把他的残暴归结为单纯的个人品德问题,这样的认识不仅流于浮浅而且还有很大危害——让人们把由根本制度带来的问题误认为是皇帝个人的品质问题,避重就轻,从而掩盖了历史真像。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第二,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如评价商鞅,就需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他的主要活动,特别是变法措施逐条剖析,从而看到他的主要目的在于削弱和限制奴隶主贵族势力,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经济和掌握政权的愿望,最后得出“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的正确结论。
第三,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对不同类别的历史人物,在确定其历史作用时应有不同侧重。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围绕他的政治主张和措施进行分析,看他对当时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对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对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的影响;对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影响;对加强中外关系和国际交往的影响等。
2、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主要看他所领导的起义:在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方面有何直接作用(推翻或瓦解其统治);有何间接作用(即在多大程度上迫使后来的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从而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使生产力的发展);在斗争中提出的口号或纲领对提高农民革命斗争水平有何作用。
3、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他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行动: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进步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融合进步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4、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措施或行动:对反对封建势力,动摇其统治基础有何作用;对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有何作用;对西学的传播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何作用;对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特别要注意他在上述几个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进步,此点是确定近现代政治人物时应把握的总原则。
5、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第四,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防止以偏概全。在总结归纳历史人物的活动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1、“阶段论”的方法,该法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该法的特点是结论较为科学和符合实际;特别适用于对前后变化较大,差异明显的历史人物的评价;能有效防止评价人物笼统化、简单化的毛病,对历史人物既不因功掩过,也不因过抹煞其功。如评价汪精卫等人即可采用此法。
2、“方面论”的方法。该法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该法的特点是评价人物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特别适合活动范围广泛,活动内容复杂繁多的历史人物。如对唐太宗就可把他的活动分成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关系等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第五,注意把握历史人物的总体特征。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如对唐太宗应看其作为一代明君的一面;对康熙帝既要看到其维护统一的一面,又要从历史转型的角度看待他,这将有助于我们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历史人物,从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来把握和评点历史人物。在具体评定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从决定历史人物历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二是在对政治性人物定性时,一定要指明他的阶级属性。如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第六,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和点评历史人物,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把历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去认识,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如“康乾盛世”作为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如果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处于这一历史转折期的康熙,我们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评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要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同当时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总之,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要恰当评价、不能任意夸大。
第二,要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不能仅依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他所属的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签”。
第三,要正确处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尤其应把客观后果放到评判的首位。这样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效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后果;“坏”的动机
在特定条件下又能带来“好”的结果。如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动机和效果就背道而驰,需用此观点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第四,要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主要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了历史评价,是错误的。
如何评、学历史人物评说
江西余云华
一、学会评价历史人物众所周知,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大要素构成的。其中,人的活动无疑占最重要的地位。因此,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在历史研究和历史学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具体言,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人物。
1、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
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2、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用阶级的观点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方法。“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恩格斯)。如评价商鞅,可以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他的主要活动,特别是其变法措施进行分析,得出措施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经济和掌握政权的愿望,所以说“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代表”。
3、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
如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措施或行动:对反对封建势力,动摇其统治基础有何作用;对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有何作用;对西学的传播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何作用;对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
4、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估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要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考虑其阶级性和时代性。
5、克服英雄史观历史有作为的人是时势造就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即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一观点。
6、注重把握人物的总体特征既要注意对历史人物的细微体察,更要注意对历史人物总体特征的把握。如对秦始皇应看“大一统”的一面;对唐太宗应看其作为一代明君的一面;对康熙帝既要看其维护统治的一面,又要从历史转型的角度看待他。这将有助于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来了解历史人物,从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来把握和评点历史人物。
7、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和点评历史人物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把历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去认识,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如“康乾盛世”作为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如果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处于这一历史转折期间的康熙,我们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篇二:《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中国历史绵延数千年,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造就了不计其数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或大或小都在历史上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起了不同的影响作用。那我们该如何来评价这些历史人物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以客观的、全面的眼光去评价历史人物。下面就结合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简析一下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从哪方面评价历史人物}.
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客观上所起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对人民有利还是有还而予以肯定或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前提
1、严格的历史性
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时代特色、历史条件也会不断变化,评价历史人物就要充分参考这些变化条件,避免犯以下一些错误。1)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去要求历史上的人物。例如,在19世纪末期的情况下,就不能认为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发展资本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当时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是比较先进的,而如果到了20世纪初期康有为、梁启超还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就应当否定他们这种主张了。2)对历史人物不切实际的进行拔高、颂扬,而忽视其局限性。3)把历史人物和今人简单类比,牵强附会。以上这些都是错误的,要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把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评价,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2、科学的阶级性
中国社会发展至今,可以说经历了三种阶级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人物必然相应的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因此,对历史人物还应进行科学的阶级分析。这就要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注意历史人物属于哪个阶级,为哪个阶级服务,同时还应注意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不能一刀切。例如,认为地主阶级在任何时期都是反动的,都阻碍社会的进步,这种绝对化的观点就不对了。要避免犯这种错误,必须认清两点1)地主阶级是不变的,但个人是可以改变的。例如,朱元璋刚开始起义反元时,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但是后来他登基做了皇帝,就发生了转变,开始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对他的评价也应分时期进行。2)相同阶级出身的人可以走完全相反的政治道路。同为地主阶级代表的岳飞和秦会,对金国的态度上,一个主战,一个主和,道路就截然相反。
3、充分的全面性
评价历史人物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的看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例如,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有时是不一致的,不能简单的根据主观动机的好坏对一个人表示肯定或否定,更为重要的是要看客观效果如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隋朝的隋炀帝杨广为了游玩,耗费巨资开凿了大运河,
却促进了南北的交通,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这样,对隋炀帝的评价,就要客观的去分析。{从哪方面评价历史人物}.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分时期评价
人具有可变性,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要实事求是的加以变化。北洋军阀时期有一个人叫杨度,他辛亥革命前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依附袁世凯,鼓吹君主制。晚年时他的政治思想又发生了变化,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曾经设法营救被捕的李大钊,1929年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对这样一个思想立场不断发生变化的人物,就不能完全否定或肯定,而应该实事求是分期评价。
2、分方面评价
对一个人的评价可以包括许多方面,例如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等等,一个人不一定在每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对他们进行评价时也就有必要分方面进行。北宋时期有个皇帝宋徽宗对国家管理这一正业做的一塌糊涂,但他却对书画收藏十分热衷,当皇帝不能算为民造福的好皇帝,但却可以堪称有造诣的艺术家。类似于宋徽宗,明朝又出了一位明熹宗,同样不理政事,却嗜好做一个木匠,乐此不疲。类似这样的人物是应当被基本否定的,因为他们的主要职责没有担负好,但他们一些小的成就也不容忽视。
总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注意的方面有很多,在这里只谈及了一小部分。但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全面、公正、严谨,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变的。历史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更多的历史人物会出现,对他们的评价也会更加的完善
篇三:《从哪些方面评价人物》从哪些方面评价人物?
众所周知,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大要素构成的。其中,人的活动毫无疑义地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既能让我们通过把握历史人物的活动实质更深刻和更准确地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使我们从各类历史人物中总结和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继承发扬优秀的历史传统,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评价历史人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第二,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对不同类别的历史人物,在确定其历史作用时应有不同侧重。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围绕他的政治主张和措施进行分析,看他对当时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对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对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的影响;对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影响;对加强中外关系和国际交往的影响等。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他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行动: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进步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融合进步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措施或行动:对反对封建势力,动摇其统治基础有何作用;对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
家主权独立有何作用;对西学的传播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何作用;对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特别要注意他在上述几个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进步,此点是确定近现代政治人物时应把握的总原则。
5、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第三,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防止以偏概全。
第四,注意把握历史人物的总体特征。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如对唐太宗应看其作为一代明君的一面;对康熙帝既要看到其维护统一的一面,又要从历史转型的角度看待他,这将有助于我们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历史人物,从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来把握和评点历史人物。
篇四:《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评卷标准
关键在于: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同时应当注意:应将历史人物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应抓住历史人物历史活动的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上。(满分10分):第一层次,没有答题或完全离题,得0分;第二层次,有史无论,简单罗列史实,但未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述,得1—4分;有论无史,只谈自己的观点,没有用史实加以证明,得1---4分;第三层次,有史有论,且史论基本准确合理,但在知识和认识上有少量错谬,或条理不够清晰,逻辑上不够严密,语言上不够优美,得4---7分;第四层次,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文辞优美,有自己的观点,并与具体史实相结合,得7---10分。如学生语言富有个性魅力,观点有独到创新之处,可酌情加1---2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
评价秦始皇[正面][史:如何统一中国]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论:统一中国的意义]结束了诸侯长期格局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史:如何巩固统一]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论:巩固统一的意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论:肯定]秦始皇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巨大影响。//[反面][论:否定]但他又是个残暴的皇帝,[史:秦始皇的暴行]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评价汉武帝汉武帝统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大一统格局。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13个州部设刺史。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在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方面: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在对外交往方面:开拓了丝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