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话题
详细内容
家乡的春节话题(一)
家乡春节的习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
2.感受春节亲人团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谐,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二、教学重点:
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家乡有关春节的习俗。有关春节传说的视频、图片,各种与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磁带。
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收集春节的风俗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谈一谈春节是怎么过的,都做了些什么。交流收集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2.导入。
过年时的热闹和快乐,过年时的亲人相聚,过年时的爆竹声声……让我们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年,再一次感受浓浓的节日文化。(课件出示过年的红火场面)板书:春节
二、畅谈春节,感受气氛
1.通过回忆春节时的欢乐情景及课前查阅、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春节的了解。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视频等)
(1)春节简介(见补充材料)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2)过年的由来与传说。(见补充材料)
熬年守岁(观看动画‚年‛的故事)
(3)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掸扬尘、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倒贴福字、点蜡烛、点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等。
(4)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食俗有哪些?
吃年夜饭、吃年糕、包饺子、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生菜、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
(5)过年期间在衣着、言行举止上对人们有什么要求?
2.小组交流:你家里是怎么过年的?如何庆祝的?向同学描述一下过年时的欢乐情景。
3.畅想:现在过年的习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这些新年俗包括大年三十看‚春晚‛、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等。)
三、拓展延伸,交流感受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辞旧迎新。但是不同的地方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春节。你知道哪些地方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不同的习俗?
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可直接让学生交流自己所在家乡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这是学生最熟悉、最乐意交流的话题。
四、实践活动收集描写春节的诗词。
补充材料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习俗、食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
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年‛的来历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又叫‚年‛。那么,你知道‚年‛的来历吗?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尖尖的犄角,样子十分可怕,性情异常凶猛。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为了躲避‚年‛,每年腊月三十那天,人们就扶老携幼,牵着牲口,赶着鸡鸭,躲进深山,等第二天再回来。
有一年除夕,乡亲们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拄拐杖,精神矍烁,气宇不凡。他来到村东头老婆婆家。好心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劝他赶紧和大伙儿一直上山躲避‚年‛。白胡子老头儿摆摆手,说:‚我不怕‘年’。你让我在这儿住一夜,我一定会把它撵走的。‛没有办法,老婆婆只好留下他,自己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耀武扬威地闯进了村子。它走到老婆婆家时,发现门板上贴着大红纸,屋里所有的灯都亮着。它害怕得浑身战栗起来。突然,院子里传来劈劈啪啪的响声,吓得它一连退了好几步。这时,大门开了,白胡子老头儿穿着一身红袍,哈哈大笑着走了出来。‚年‛大惊失色,仓皇逃跑了。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来时,发现村子里安然无恙,感到十分惊奇。他们一起拥进了老婆婆家,七嘴八舌地问老头儿用了什么法术,把‚年‛赶跑了。老头儿笑了笑说:‚我也没用什么法术。我只是知道,‘年’这东西,最怕红色、亮光和响声,所以我在门上贴了大红纸,在屋里点上红蜡烛,身穿大红袍,在它来的时候放鞭炮,这样‘年’就吓跑了。明年你们用同样的办法,就会把它赶跑的。‛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整夜不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最后形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我们家乡每逢到春节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元宵节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
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我的家乡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水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入年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过大年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守岁、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家乡的春节话题(二)走进家乡的春节
一、背景分析: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意识越来越弱,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淡,导致一些学生对自己家乡流传至今的一些春节的风俗习惯不了解。为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过年的快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我们决定开展《走进家乡的春节》的实践研究。
二、活动的目标:
1、通过调查和采访,了解春节的来历和起源、家乡的春节习俗、以及家乡习俗的变化(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相比,春节的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知道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春节知识的探究,培养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
2、了解春节中还存在的不良风气,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过平安祥和的春节,增强社会责任感。
3、让学生学会用多种途径对春节进行研究,并学习用交流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究,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图书和上网等渠道收集有关春节的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的能力。
5、通过小组自主参与活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春节话题,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制作相关课件;
2、预先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评价的方法及框架,设计好活动样表。
学生准备:
1、利用寒假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有关莆田春节的资料;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物品,如相机、录像机、笔记本等。
四、适用年级及活动时间:
实施对象:五年级学生;活动时间:六周
五、预期成果形式:
1、有关压岁钱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报告,条形统计图、采访记录、建议书;
2、资料展示、图片展示、幻灯片展示;
3、活动日记、照片、录像、自编童谣、现场表演。
六、活动评价方式: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第一课时确定主题(第一周)
一、创设情境,确定活动主题。
1、观看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莆田人的春节》片段。
二、提出问题,生成活动小主题。
师导入:提到春节,我想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你能把自己最高兴的事情告诉大家吗?学生畅所欲言。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走进家乡的春节”。
学生活动:
1、六个人一组讨论,生成问题。
2、学生提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莆田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2)为什么在沿海地区,吃年夜饭之前要把门关上,而且除夕晚上要把每个房间的灯都开着?
(3)在莆田吃年夜饭有什么讲究?
(4)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
(5)为什么叫“压岁钱”?
(6)我们应该怎么合理利用压岁钱?
(7)为什么初二这一天不能去拜年?
(8)为什么我们莆田要过两次年?
(9)过年时,为什么要放鞭炮?放鞭炮好吗?
(10)莆田各地的元宵习俗一样吗?
(11)为什么要贴白额春联?
3、梳理问题。
教师指导:
1、到各小组巡视。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归在一起,生成子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
子课题一:春节由来大探秘
子课题二:春节美食大荟萃
子课题三:春节习俗大拼盘
子课题四:春节过法大畅想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课时制定活动方案(第二周)
一、自由组建小组,起别致组名。
1、回顾各子课题名称。
2、自由分组,起别致组名及口号。
学生活动:
1、按小主题重新分组,确定组长、副组长、记录员。
2、起别致组名。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重新分组,(组建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安排)
二、设计活动方案,小组互评修改方案。
1、回忆以前制定活动方案的方法,指名汇报。
2、教师小结后,友情提示:(幻灯片出示)
(1)团结合作,互相配合。
(2)组长做好协调工作。
(3)学会倾听。
(4)方案尽量细致具体。
3、各小组制定活动方案,交流汇报,修改活动方案。
学生活动:
1、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2、小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其他小组先之处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提出建议。
3、各小组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教师指导:
1、到各小组指导。
2、对各小组的活动方案进行点评。
三、教师小结。师:“我的地盘我做主”相信同学们能在下面的调查研究活动中表现得更好!最终会成为我们首批快乐小导游!
第二阶段:分组合作,活动与体验(第三周)
一、学生分组体验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小组各自的活动小主题,在组长的分工下走进生活。继往开来组:
1、设计、分发、收回调查问卷。
2、统计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
3、编写童谣。
4、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
5、设计制作手抄报、幻灯片。
一饱眼福组:
1、查阅书籍。
2、上网查阅、摄影。
3、整理资料。
4、设计制作手抄报、电子报、幻灯片。
刨根问底组:
1、上网查阅。
2、设计制作手抄报、幻灯片。
一饱口福组:
1、学习制作春节美食。
2、上网查阅、摄影、录像。
3、设计制作手抄报、幻灯片。
第三阶段:中段指导
第一课时发现问题,交流探究(第四周)
一、谈话导入,回顾前期活动。
二、学生汇报上一阶段的活动情况。
1、各小组出示拍摄的照片,采访的稿件等,提出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3、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引导其他组的同学从他们的汇报材料中发现他们还可以挖掘和深入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三、教师针对汇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
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有:
1、关于采访的困难:要采访谁,采访的礼仪、技巧,采访问题的设计;
2、关于压岁钱的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与统计:请学生对设计好与不好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教师提供范例供学生参考,病指导学生如何统计;
3、照片、录像的拍摄技巧方法;
4、活动的安全问题等。
四、分组讨论,确定下阶段计划。
学生分组反思前一阶段的研究,讨论下一阶段所要开展的研究活动,完善研究计划。
五、教师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开展活动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新的资料,在活动中采用观察、问卷调查、采访等方法。
2、指导学生及时记录采访内容,写好活动日记。
3、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下一阶段的任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想每个组已经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在活动中,我们或许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我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第二课时资料汇总,准备展示(第五周)
一、各小组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
二、小组代表概述本小组的资料情况。
三、指导汇报方式。
1、请一个小组说说自己的研究过程,并把自己小组的纸质资料贴在黑板上。(如“继往开来”小组的资料有:报纸上关于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等事故的报道、视频、采访记录、问卷调查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