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丝绸之路的美文
详细内容
篇一:《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故事一: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那件绚丽夺目的长袍使所有的观众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帝的新装赞不绝口,连看戏都没有心思了。一打听,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长袍是用中国丝绸制作的。
从那以后,华丽的中国丝绸在欧洲各国出了名;用中国丝绸制作的衣服,成了最时髦、最讲究的服装;华丽的丝绸被誉为最珍贵的衣料,甚至和黄金等价。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
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那么,中国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
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故事二: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笼统地称为“西域”。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
于到过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当初出发时的随从只剩下了一个人。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哉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等情况。听了他的陈述,人们才知道,西域并不是王母娘娘和众神居住的琼瑶仙境,也不是传闻中的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那里有许多希望和汉朝友好通商的国家。于是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等国共同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故事三: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绮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
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
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
故事四: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
故事五:清代的丝绸之路:公元17—18世纪,天山南路、北路处于准噶尔贵族控制之下。这对建国于中訽的清朝来说是一片难以控制的地区,但是,在乾隆年间,即公元1755—1758年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叛乱,称此地为“新疆”,并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府。此时,为清朝立下功绩的吐鲁番郡主被特许建立了苏公塔,以记其功。清朝还在各绿洲驻有少量军队,并允许其自治,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发生伊斯兰教教徒叛乱,同时勾结俄罗斯军队南下。为了对付这种情况,清朝在新疆设省,并大量移民。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原混乱,新疆也处于内乱之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10月1日建立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故事六: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塔缤斯、塔什干、撒马尔汗等地抵达印度。唐三藏还留下了西行记录《大唐西域记》一书共12卷。(后人根据他的行记写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故事七:造纸术的传播:在唐代有一件不能忘却的事情就是造纸术的传播。公元751年唐与波斯在塔缤斯河展开了一场会战。唐军大败,只好后退。在被送往撒马尔汗和巴布缤的战俘中有一名造纸工匠。这名造纸工传播了了造纸术。唐朝对西方文化十分宽容,在长安建有罗亚斯德教寺院、伊斯兰教寺院,宫廷中也使用被叫做色国人的西方人才。据说倍受唐玄宗、杨贵妃宠爱的安禄山就是伊朗血统的混血儿。
故事八:维吾尔族的兴起:代替突厥而取得蒙古高訽支配权的维吾尔族,公元840年被(土耳其血统的)柯尔柯孜追至蒙古高訽的维吾尔人在征服了东土耳其斯坦之后,控制了许多城邦国家。此后逐渐地放弃了游牧生活,在绿洲定居下来。现在生活在绿洲上的维吾尔族人便是他们的后裔,但是,有的学者指出:古
代维吾尔族与现代维吾尔族没有直接关系。唐朝在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在维吾尔人的支持下,此乱才得以平息。由此看来,唐朝与维吾尔保持着和睦的关系,保证了西域的安全。
但是,自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以后,直到元朝建立,此期间大约三个半世纪中,中国通往西方的这条丝路几乎被废弃。
2013.2.27WJSY_XMR
篇二:《我眼中的丝绸之路》我眼中的丝绸之路
吉鸿昌说过:“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是的,我们的前人用双脚踏出了一条路,更书写了一段光辉的历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眼中的丝绸之路”
这条前人双脚踏出来的丝绸之路,在我眼中是一条勇气与智慧并存的探寻之路,是一条沟通中西的商贸之路,是一条文明碰撞的文化之路,也是一条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说到丝绸之路,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物,那就是张骞。公元前138年,肩负着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的使命,张骞踏上了西行之路,这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高山峻岭、戈壁沙漠,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张骞没有退缩,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因为他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在这条探寻之路上,张骞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勇气,什么是智慧,什么是信念,什么是使命。
张骞通西域后,在他开辟的这条道路上,东西方的商人络绎不绝。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珍奇异宝输入中国内地。因为在这条商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货物就是中国的丝绸,因此这条道路便被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经由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而佛教等宗教也经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这条沟通中西的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明碰撞的文化之路。
今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申遗项目通过审议,丝绸之路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离不开三个国家密切地合作和长久的努力。丝绸之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更见证了睦邻友好、精诚合作的和平时代。
鲁迅曾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让我们沿着前人踏出的这条友好对话、合作交流的道路,继续前行,相信
这条路,我们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篇三:《丝绸之路征文》书香一缕
书的影子究竟是什么时候飘进我的世界里的,我也不大清楚,小时候?顶小顶小的时候?依稀记得那时,夕阳的余晖还未退去,外婆抱着我坐在夕阳的影子里,读诗给我听,她拿着一本页边都发黄了的小书,那诗的调子,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时间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书的影子也就在我斑驳的记忆中继续游移。闭起眼睛,总会有那么几片色彩斑谰的书角从记忆的角落中浮起,记不得是从那本书上扯下了。幼年的我被一本一本的童话故事充实的满满的,书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玩伴,白雪公主,睡美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我的好朋友,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把这些书上看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做个故事大王。
一缕书香,就这样在我的生命里,飘散开来。
阅读似乎是我最想做也最喜欢做的事情。我本是不安于平静的人,绝对外向的性格至使我耐不住一点寂寞,但若是给我一本书,我就会静静的坐上一天,因为对于我来说,书中的世界,就是我最热闹的暄嚣。
我喜欢诗词格律,喜欢古人的文言情调,喜欢柳永的深幽和苏轼的豪放。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那些古诗文无不精妙。荡气回肠,遐想万千,乐作者之喜,哀作者之悲。他们的那种气势,那种深厚的底韵,即使在我这千载之后的人看来也颇为感慨,感慨精神,感慨文彩,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也喜欢名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为它透过故事情节,展现给世人思想的精魂。我喜欢笑谈兴亡成败的《三国》,喜欢内涵深邃的《红楼》。钱钟书在《围城》里对人性洞察与调侃;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展示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感受《童年》里高尔基的成长之路,赞叹乔纳森,斯威夫特层层深入的绝妙讽刺。他们不断为我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我开始思考:思考真理,思考生命。一本本的书籍带我进入了我从未涉足的圣地:人类思想和文明的金壁辉煌的殿堂。
一缕书香,就如此在我的生命里延续、扩散,踩着书的阶梯,我走过了欢乐,走过了风雨。我感到了成长的责任,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对书,我有太多太多的感想,太多太多的话语。书籍,是我成长中最最重要的部分。
于是,我试着拿起笔,学着释放自己的情感,高兴或悲哀,快乐或忧伤,试着把从每本书中撷取来的精华,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每一个人。当思想的精魂从笔尖蹦出的时候,当优美的文字在白纸奔涌的流淌的时候,我总是意犹未尽的想起某书中的某个段落,某些感触,总是隐约的看到,书本上我成长的足迹。我模仿鲁迅的犀利;琼瑶的柔婉。试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
人物,在文章中透视自己的生活。
我感谢书,我爱书,爱那一缕清幽的书香。
后来我接触了另类的文学,另类的书。痞子蔡的书,郭敬明的书,韩寒的书,他们无不渗透着青春背后一点忧郁的影子。平时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泡在书店里,一本一本看,一遍一遍的想,一次一次在书的天空里放声喊叫。它这样高,我无法触及却早已深溺于这片没有一丝破绽的蓝,那么一缕书香,晃啊晃的,变的漂渺了。读书的目的不再是满足好奇心或是感受一些什么。透过书本,仿佛更深一层看到了社会和人性的本质。因而拼命的在书中汲取自己的所需。每读一本书,我都会在深夜握着一支笔没命的写。我常觉得自己是一位带着钢盔的铁甲武士。藉由外物来厚实自己的胸膛,提高获胜的机率,可脆弱的骨子里还是有些许怀疑,眼前胜利的战袍不是凭自己的力量获得的,所以,宁愿穿着单薄的白布衣手持一把剑,击溃我的敌人,哪怕是赔上自己的性命也不要紧,那才是我要的真实感。所以读书,所以写,所以要厚积而薄发。我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是那一缕袅娜的书香,书的精魂,要让自己不断的强大,只有读书,养气。去书写一篇又一篇的文字。为自己打造一片天地,即使血随时会染红我的白布衣,也是骄傲的腥味。
一切都归于平静的时候,我依然坐在灯旁,凝视那经久不曾翻动过的书页。
一缕书香,就这么在我的魂梦之中飘舞荡漾,而且越发的浓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精魂.
沐浴书香
两三片绿叶漂浮于微黄的水中,清香怡人,融入于口鼻之间,这是绿茶的香气。奔腾的气泡跳跃于棕色的水中,甘甜大方,恰入于唇舌之间,这是可乐的味道。书的墨香呢?清清淡淡,却能令人心神明亮,眼明心净。书的味道呢?人生百味均有之,美妙无比。
在我“呀呀”学语时,我就已经与书邂逅了,最先读的是一本童话书,故事里的公主王子总是我最先遐想的对象,曲折的故事情节,美好的故事结局,都令我心醉不已。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一部诗集,这部诗集让我与唐宋八大家进行对话,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品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情,想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念……每一次品读都像与李白“对饮成三人”,与李清照划舟小饮,那淡淡的离愁是李清照心中解不开的结……与诗人同喜同悲,在诗境中,我总能找到自我,进行一次完美的诠释。
我想,在我的生命中,要是失去了书,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书,是我干涸的心灵中唯一的甘泉;书,是我贫瘠的土地中唯一的绿色;书,是我重重的枷锁中唯一的钥匙;书,是我黑夜中唯一的火柴;书,是我心灵的河流中唯一的游鱼……对,只是我心中的唯一。
我小时候的心愿是拥有一间红木格子门窗,青砖木瓦的房间,里面放满了书,古色古香,这样,便会有书香了。可是,我知事之后才发现,书香是从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是温文尔雅的
气质,是丝丝离愁,又或是袅袅清新……说不清,道不明,也许是一种感觉吧!每次翻开书,闻到那特有的书香,总让我心定神明。如果说书是咖啡,书香定是少不了的白糖;如果说书是红花,书香必是衬其的绿叶;如果说书是黑夜空中的皓月,书香就是闪烁发光的明星……书啊!我想你能陪我走完这一生。
如果说生命犹如一条长河,那奋斗就是河里千千万万的水滴;如果说生命犹如一棵大树,那奋斗就是树上茂盛的树叶;如果说生命犹如一座高山,那奋斗就是山上一块块的岩石……保尔在老布尔什维克党人朱赫来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的正确道路,他渐渐成长起来,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他决定要彻底推翻旧社会,他也决定为此而努力奋斗。在那个年代里,社会黑暗,战火连连,保尔曾遭遇多次战争之创,他瘫痪时曾几度想到放弃,但最后他始终抱着一个信念:坚持!我必须活下去!因为我的生命并未结束。带着这样一份执着,一份信念,一份坚持,他成功了,用拼搏为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最令我难忘的是保尔因为受了伤,积劳成疾,不得不离开了他视之为生命的工作岗位,去了疗养院,一次次的接受医生的询问,并开始接受令他痛苦的手术,“他的生活悲剧的第一幕由此揭开”。保尔并不是不能忍受病痛,而是因为害怕掉队,对保尔来说,没有什么比不能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作贡献更痛苦了。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年轻时就被医生“判了死刑”,可他并没有就此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与其坐着等待,不如拼搏起来。于是,他成功了;作家张海迪,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但她用乐观的心态,坚持与病魔作斗争,于是,她也成功了!生命并没有停下脚步,奋斗怎么能终止?我看完书后,掩卷沉思: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一些小事或挫折就去自杀,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保尔,一步步走向全身瘫痪,然后双目失明,我也不禁为他感到惋惜。或许他每天起床就能感受到病情的恶化,但保尔,坚强的他,却乐观的承受了一切,用努力和奋斗换回最后人生的成功!{有关丝绸之路的美文}.
生命在于努力,在于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们也许过于年少,过于幸福,无法体会到失去生命的伤痛,无法体会到病痛带给人的无望。但你一定要牢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希望永远与你同在!让我们尽情享受生活的战斗的乐趣吧!不会有真正绝望的境地
篇四:《丝绸之路--作文》丝绸之路
如果有一天,我穿越时空来到了汉代的鼎盛时期,这里到处都是硝烟弥漫的,匈奴人民多次骚扰汉武帝,汉武帝下令让张骞去西域和西域人讨论国家的友好发展关系,讨论对抗匈奴。可不幸的是张骞没有完成任务,而汉武帝却没有责怪他。今天汉武帝下令让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并且建立出口经济,而我也是和张骞一起出使队伍中的一员。
我们通过了阳关和玉门关,来到了大沙漠里,这里荒无人烟,十分寂静,就连大家的呼吸声都可以听到,风里掺杂着沙子,热极了,队伍里没有一个人不是满头大汗、不热的脸红的,我问张骞:“什么时候到达西域啊?”张骞说:孩子,这么快就没有毅力了,路还远着呢,坚持就是胜利啊。”我没有再说什么了。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了一群人,迷迷糊糊地感觉比人要强壮,看着更像是一只只老虎。队伍里面有一个人喊道:“喂喂喂,前面的人是谁,干嘛去的?”他们没有理我们接着往前走,我们队伍里的那个人恼了,说:“喂,老子让你们停下来!!!!”我一把把他拦住了,说:“我说你不要命啦他们不回答就不回答呗,别把他们惹恼了,你知道他们是什么身份吗?咱们这次可没带卫兵,要是他们恼了,要打我们怎么办,你负责啊!”那个人往后退,就没有再说话了。他不说话是不说话了,可是那群人来了,他们牵着骆驼,手持大刀,每个人的骆驼上都有一袋包裹。我一看,来者不善,叫道:”大家快跑,这群人不是普通人,来者不善啊!!“可是来不及了他们骑上骆驼飞快的跑了过来,还用雄厚的声音说:”你们是跑不掉的,看你们这个样子应该是汉人,汉人杀了我们所用的家人,你们不许跑,我们要复
仇!!!!复仇!!!“他们想猛虎扑食一样扑了过来,我的后背一阵的冰冷。我一想后边的一定是勾践人,完了!听说勾践人十分的强壮,现在看来不光强壮还很野蛮,于是我下令让所有的成员跑到大仙人掌后面。而我引诱他们接着向前走。我跑着,他们后面追着,我拼命的飞奔,在寻找一个超大的仙人掌,足以让这群人撞到上面就算不会死亡也会被扎个半身不遂的仙人掌。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疯狂的飞奔下,我终于感动了上帝,前面就是我想要的超级大的仙人掌,我来到仙人掌面前,飞快的跑到仙人掌后边,勾践人没有让骆驼停下来一下子,撞到仙人掌面前,撞的真是惨不忍睹啊......我回到队伍大家都为我欢呼。
我们最后终于来到了西域,拜见了国王,和他建立了友好关系,发展了出口贸易,国王很喜欢我们的丝绸,大量的购买我们的商品。回到汉国,周武王听说了这件事以后,给我们准备了许多的珠宝作为奖赏……
339班黄振宇
篇五:《读《丝绸之路》有感》读《丝绸之路》有感
读《丝绸之路》有感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名为《丝绸之路》。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两个内容,略写了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和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栩栩如生,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详写了在公元前115年的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张骞的副使带着中国的产品和文化来到了安息国,从此与其它地区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和技术,吸收了其它的文化,促进了亚欧各国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让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听同学说,通往西域的一路上艰难险阻纷纷向他们袭来,路途中还要经过世界上最热的沙漠,交通工具就只有骆驼,还要带上充足的水和食物,一旦没有,就要以血止渴,以肉充饥,十分困难。我很佩服张骞,虽然他曾被大汉皇帝贬为庶民,流浪四地,但他依然不怕众人反对,走上了这条漫漫长路,从此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进行着贸易活动,由张骞带领的一队队骆驼商队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文化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产品、动物、文化带到我国。虽然一路上风吹雨打,极有牺牲的可能,甚至行走的道路只有10厘{有关丝绸之路的美文}.
米至2米宽。但他们仍不怕风吹雨打,从这条大路上带来了文化,带来了动物,带来了贸易,带来了产品,但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友谊!
篇六:《丝绸之路的英语翻译文章》丝绸之路是历史上连接中国和地中海的一条重要贸易路线。因为这条路上的丝绸贸易占多数,故而在1877年被德国的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命名为“丝绸之路”。同时,丝绸之路也是其他许多商品进行交易的主干线,也是传播技术的一条主要通道。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事物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当属佛教。中国的养蚕技术、生铁锻造技术和灌溉技术曾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南亚和欧洲。
TheSilkRouteisanimportantinternationaltraderoutebetweenChinaandtheMediterraneaninhistory.Sincesilkaountedforalargeproportionoftradealongthisroute,in1877,itwasnamedtheSilkRoutebyaneminentGermangeographer.Inthemeantime,thisrouteservedasanarteryofexchangeformanyotherproducts,andmoreimportantly,theirtechnology.OneofthemostsignificantobjectsintroducedtoChinaviatheSilkRouteisBuddhism.Chinesetechniquesofsilkwormbreeding,ironsmeltingandirrigationspreadtoCentralandSouthernAsiaandtoEurope.
丝绸之路theSilkRoute
地中海theMediterranean
杰出的eminent
地理学家geographer
交易exchange
主干线artery
养蚕silkwormbreeding
生铁锻造ironsmelting
灌溉irrigation
篇七:《丝绸之路流浪之旅》丝绸之路流浪之旅!兰州-敦煌-嘉峪关-西安!
门关-汉长城遗址-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宿:敦煌国际青年旅社
第一墩-悬臂长城-嘉峪关关城-市区镜铁市场宿:嘉峪关青年宾馆
1,订机票,这个自不必说。我们三月的时候就定下了七月的机票,在去哪儿上定的打折票,有三趟飞机,上海-兰州,嘉峪关-西安,西安-上海。定完前两个之后,最后一趟居然涨价了。在当我们都已经准备干脆买火车票回来的时候,搜到搜到了西安到上海的机票有打折,虽然不多,但是还是算便宜了!就当即买了。。买便宜机票真的是要随时关注啊。2,带足够的钱,其实西北的银行也挺多。不过银行的种类不多,手续费大家懂的。。我们还是带足够了在甘肃的钱,到了西安之后又取了一次钱。西安取钱是真的不用愁,走几部都有个银行。招行也特别多。{有关丝绸之路的美文}.
3,做足目的地功课。在去西北之前,我一共买了四本书,一本是偏向于攻略性质的《丝路诱惑》另外三本是偏向于文化性质的,分别是《敦煌印象》、《敦煌之旅》、《人类的敦煌》。因为此行是把敦煌当做最主要的目的地的。
4,防晒。去之前很久就屯了四五瓶防晒霜,一是爱美不想晒黑,二是西北的太阳是很烈的,尤其是到了嘉峪关之后,海拔很高,很容易晒伤。
5,衣物。长袖必须带,一是防晒,二是那边温差很大,三是一旦下雨,那边就会变得很冷很冷,虽然下雨下得很少,但事实上,真的被我们碰到了。去西北换洗的衣服不要带太多,同是,不是去海边,不用穿花花绿绿的小裙子,以粗犷为主,适应当地的环境。6,洗漱用品。我们基本上是以便宜为主,所以住的青旅以及七天都是没有洗漱用品的,这个得自己带好。可以选择小瓶的没那么重。
7,护肤用品。西北很干燥的啊!女生一定要带好了补水的,面膜什么的。我几乎是一天一片,还是干得起皮了。
8,基本药品。消暑的清火的拉肚子的感冒的都得备一点儿,有些地方买虽然也很方便。9,拍照设备。D90加两个镜头,一个旅游头,一个定焦头,事实上,定焦头没用上。美能达X700,拍胶卷,也用得很少。三脚架,俩人出行,没人帮拍合影啊。三脚架是必需品。
10,手机、ipad之类。主要用来上网,搜索吃的,还要每天记录开销,以及行程。
9号早上4点起床,5点出发,坐5点半最早的一班2号线从广兰路到虹桥二号航站楼。早上的飞机比较好的就是,没有晚点。准时到达兰州中川机场,兰州在下雨,有点儿冷。我们坐机场大巴到兰州大学下车,高宗华已经等在那里了。带我们吃了此行的第一餐——兰州牛肉拉面。真是名不虚传,相当好吃。以至于后来炯哥在敦煌还一直回味无穷。
在兰州我强烈要求去看传说中的黄河铁桥,曾在许多照片里看过它,算是我眼中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了。
在兰州只待了一个下午,下午的主要活动就是吃,不停地吃。
从兰州到敦煌的火车坐得我们十分开心,虽然期间包含了各种调位置,下铺被换成上铺之类的事情。但是总之,整个过程都是开心的。窗外的景色太美了,一路向西走,怎么都走不到天黑的感觉。荒漠、戈壁、日落,都是我们未曾见过的景观,虽然疲惫,却依然兴奋不已。河西走廊多是高山大漠,戈壁荒滩,山峰大多是光秃秃的,树木很少,与南方的青山绿水迥异。但是在广袤的河西走廊,到处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绿洲,生长着树木和庄家,簇拥城镇和聚集区。
我们在火车上吃吃喝喝,拍照聊天,到夜里很晚才沉沉睡去。醒来的时候,火车到达瓜州站,离敦煌已经很近很近了。有些兴奋,躺在卧铺车上,直到有些戏剧化的,乘务员大喊一声,敦煌到了!(感觉这个时候应该放一点儿激动人心的音乐=。=)我立马坐了起来,把包都收拾了一下,下车。
从敦煌火车站坐车到市区大概一二十分钟的样子,坐公交,每人3块钱。坐在公交上,我们忐忑又开心,敦煌,我们终于来了!
下公交的地方在沙洲市场附近,离我们预定的敦煌国际青年旅社不远。青旅真的在一个比较不容易找到的地方,一个白色的房子,一楼旁边是种子公司,青旅的一楼有很多温室植物,刚进去的时候,感觉真好,我们都没有真正住过青旅,觉得特别够意思。但是到房间后太过失望,房间没有收拾,一个阿姨来收拾了房间,完了走后我们仔细观察了一下房间,整个叫简陋,我们预定的是大床房,墙上有破损,下水道堵住了,洗澡不是没有冷水就是没有热水,房间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很破的电扇,窗户外面很吵很吵。差劲极了。最关键的是我们房间还140一晚上,性价比极低。但我们交了两晚的房费,就还是住了下来。
放下行李,洗了个澡,我们就奔沙洲市场去了,吃了一碗不怎么好吃的驴肉黄面,喝了两扎非常好喝的杏皮水。甘肃的杏皮水十分十分推荐,绝对好喝。从沙洲市场出来,就直接上了去莫高窟的公交车,一个人8块钱车票。(其实原来应该是5块,但是那天集体收8块)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是敦煌最有名的地方,也是敦煌人十分自豪的地方。对莫高窟这个地方,再多的言辞都是赘述,它无需描述,也无法形容。千佛洞有400多个,几乎每个洞子里都画着千佛的像,我们在洞窟里听讲解,仿佛也到了一个远去的世界,故事讲释迦摩尼的修行过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涅槃的洞窟,释迦摩尼涅槃的身躯躺在地上,身后站有各种弟子,有的弟子已经领悟到释迦摩尼涅槃的真谛,为师父的涅槃感到开心,有的弟子则面露苦色,为师父的死感到难过,确是因并未理解师父涅槃之事的真谛。
莫高窟的tips:
1,从市区到莫高窟坐公交的位置,在丝路宾馆的门口,也就是从火车站到市区的时候,下车的地方。
2,莫高窟的门票价格是旺季160,淡季80。旺季是指5月1号到10月31号之间的时
间。学生证是半票。
3,莫高窟参观有两个入口,一个是散客的一个是团队的。每个入口处都有寄存东西的地方,相机书包什么的都可以寄存在这儿。
4,会有专门的人来讲解,大概20个人左右安排一个。讲解都讲得很好。每个人有固定的线路,如果你觉得听不够的话,可以完了之后再跟别的导游。
5,到市区的公交车下午5点半最后一班。其实包车的话,也差不多40块钱。他会说一人十块,然后载满四人走。
从莫高窟回市区之后,就直奔鸣沙山月牙泉了。我看过很多名家写鸣沙山,无不是赞叹之音。我确实觉得鸣沙山很美,山下的月牙泉更是十分有特点。但是就整个景区来说,实在是太过商业化了。在沙漠里行走是很困难的,进门就劝说你租用鞋套,10块钱一双,然后又有骆驼、卡丁车、越野车、滑沙等游乐项目。我真想爬到很高的地方去从上面滑下来,但是但凡不是滑沙的地方,你都不能上去,而滑沙的地方,你必须另外买票才能进去。这就是现在的鸣沙山。
说到去月牙泉有一个小插曲,在月牙泉比较远的地方,有一个水库,刚开始我们俩居然以为这就是月牙泉,满心失落和失望,传说中的月牙泉怎么是这样呢。后来我看到旁边的路牌说,月牙泉由此去,我们顺着这条路走,走到一片荒漠,爬上去,眼前顿时开阔,这才是月牙泉啊!
月牙泉的上面有一个亭子,我们在亭子上休息,喝了两扎杏皮水,还吃了我觉得相当好吃的凉皮,是当地人自己做的。
其实要在敦煌等日落还是挺难的,经过一天的蒸烤实在是太累了,我们在日落前最后一刻放弃了,坐在回市区的公交车上,看到了日落。
鸣沙山月牙泉tips:
1,3路公交可以到,1块钱。打车也挺便宜,反正很近。不过晚了就不好说。有人在鸣沙山月牙泉附近露营,据说也挺好玩。
2,门票是120,学生证半价。
3,租鞋套是10块一双,完了要还到原地。
4,骑骆驼真的很有意思,但是比较贵,80块钱一个人。
5,骑骆驼的过程中会有人拍照,拍得好你就拿走,一份是20。
6,还有滑翔、滑沙、骑卡丁车、越野车等项目,收费各不同。
去雅丹!我们应该算拼车,下午两点出发,要说的是,如果坐公交早上发车的话中午才能到雅丹,那个时候正热,挺晒得,而下午两点走的话,傍晚到雅丹,刚好可以看日落,这样的走法就只好拼车或者打车了。
一路上会经过西千佛洞、玉门关、汉长城遗址。去雅丹必须得买玉门关的门票,西千佛洞倒是随意。
西千佛洞门票才20,学生价10块。西千佛洞其实就是小型的千佛洞,管理比较松散,游客也很少,讲解并不专业,但是正式因为其原生态,所以我们更加喜欢,总觉得在莫高窟的时候,离历史离宗教文化很远很远,但是在这里,你在亲密接触。人很少,你可以跟讲解的人随便提问,讲解员也不是专业培训的那种穿着统一服装的,看起来更像一个村民,然后在这个地方管理西千佛洞已经很多年了,他懂得历史但不是背诵导游词,他也对艺术有所质疑,他只是一个质朴的人。
从西千佛洞出来一路向西开,路上我们见到了祁连山,也见识了“大漠孤烟直”,我们一路兴奋一路疲惫。西北的天真的很蓝很美,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虽然可能会比较清苦,但是心情会很舒畅,心会变得很大很大。
真正到达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