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平均寿命
详细内容
篇一:《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人平均寿命》
中国时期人平均寿命夏代秦汉东汉唐代宋代清代民国时期18岁20岁22岁27岁30岁33岁35岁1949年35岁1957年57岁1981年68岁2005年71.8岁2050年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
篇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中国人的平均寿命
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1.8岁。这是从正在上海举行的2002年全国老年体育工作会议上获得的信息。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和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多年来一直在稳步增长之中。据统计,1981年中国人均寿命为67.77岁,20年间增加了4岁。而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
人均预期寿命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并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它的计算方法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的寿命结束。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即为平均预期寿命。由于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整个完整生命过程有很大困难,所以在实际计算时,是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来替代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
来自全国老年体育工作会议的消息说,“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提高中国人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悉,基层体育活动中,老年人健身活动占70%;68%的社区和46%的乡镇成立了各类老年体育组织。去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已达到5500万人,创历史新高。
中国老年人体协主席张彩珍表示,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将老年体育纳入“雪炭工程”,5年内拿出500万元专款用于资助贫困省市区修建活动场地。计划头两年先支援西部,今年100万元划拨给贵州、甘肃、青海、陕西4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的国家为长寿国家。据联合国人口处公布的题为《世界人口前景:2000年修订版》的报告,目前,发{中国的平均寿命}.
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5岁,而发展中国家则为63岁。(来源:新华网记者肖春飞)
篇三:《2014年01月25日中国人社部: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选择》中国人社部: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选择于泽远
2014年01月25日{中国的平均寿命}.
|更多
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的数量预料将以年均800万以上的规模激增,并于2050年达到4.83亿。中国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就表示,延迟退休年龄将有助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抚养压力,是适应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需要。据统计,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中国养老基金就可减支160亿元人民币。
于泽远北京报道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昨天在记者会上说,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02亿人,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2033年突破4亿,2050年达到4.83亿。延迟退休年龄是适应人口预期寿命增长的需要,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延迟退休问题近年来在中国引发诸多争议。从事体力劳动的企业职工一般希望早些退休拿退休金,而许多官员和知识分子则希望延迟退休,延续较好的福利待遇。一些学者质疑官方延迟退休年龄主要是为了应付巨大的养老金缺口。
数据统计显示,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中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8亿新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
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5岁
李忠昨天解释说,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显著增加,现在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5岁,而中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的人口年龄结构来确定的。当时规定的职工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0周岁,女干部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延用至今。中国需要通过改革退休年龄来适应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
同时,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的数量将以年均800万以上的规模激增。“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时候社会总抚养比将大大提升。我们也许现在是两个多一点的人养一个人,将来也许会到一个人养一个人。”李忠说,延迟退休年龄,客观上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抚养的压力。
部分行业招工难
另外,虽然中国也存在就业压力的问题,但是局部的劳动力不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开始出现下降,这也预示着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将要结束。李忠说:“许多专业技术岗位,50岁、60岁也正是经验丰富、技艺纯熟的阶段,这种高端人力资源替代弹性是比较低,如果这部分人过早退休,是对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
李忠指出,这几年,一方面部分劳动者存在就业难,另外一方面又存在一些企业招工难的问题,目前这种“两难”的现象正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并且出现了技能人才和一线普工的双短缺现象。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传统制造类和一些服务类的企业里。同时,从时间上看,缺工问题基本覆盖了全年,元旦、春节这种时候更加突出。{中国的平均寿命}.
对于外界质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之间的养老保险“双轨制”,李忠说,今年官方将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多层次养老保险,实施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接续政策。
同时,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实施以养老、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
人社部昨天也公布了2013年中国城镇就业统计数据。
篇四:《我国11.2亿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调查》对我国11.12亿居民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初步研究
应子勇
人们通常所谓“岁数”就是年龄,比如我今年50岁,50岁就是我的年龄。有很多人时,常常可以用“平均年龄”来表达。“平均年龄”是代表人们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比如讲某市有100万人口,他们的年龄从0——102岁,平均38岁,这0——102岁似乎没有说明它的健康水平,但是这38岁就很有意义,是代表这100万人的健康水。但又不是这100万人的寿命,更不是他们的“平均寿命”。那么,“寿命”是什么呢?寿命就是人死亡时的年龄,比如某某人80岁那年死了,80岁就是某某人的寿命,“平均寿命”就是某群人的“平均死亡年龄”,比如某市某年死了2000人,他们的死亡年龄从0——101岁不等,平均是75岁,这0——101岁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那75岁就很有意义,这是某市人口的“平均死亡年龄”,也就是某市人口的“平均寿命”,或“实际寿命”,是代表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代表某市人民的健康水平的。但是这里的“平均寿命”或“实际寿命”又不是报刊,媒体,医疗卫生,人口普查等等工作中的“人均寿命”,后者的所谓“人均寿命”多是“期望寿命”,或“预期寿命”,是指“刚出生嬰儿”预期将生存的年龄。期望寿命往往是高于实际寿命的,比如媒体报道1982年我国的人均寿命是67.9岁,就不是平均寿命(实际寿命),而是“期望寿命”,它也是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我国居民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到底怎么样呢?現以部分人口普查资料为据,试分析如下。
一我国11.1216亿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根据我国、我省、我市、我县1982——2010年九组人口普查资料11.1216亿人口和691万死亡人口资料计算,我国居民的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见表一:
表一我国九组人口资料人口的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和二者比值
1
表一通过对我国九组人口资料累计111216万人和691万死亡人口资料的统计,可见:(1)关于人口平均年龄人口平均年龄1982年我国是26.21岁、我省是27.98岁,1990年我市是30.94岁、我县是31.22岁,2000年我市是34.06、,我县是35.52岁,2010年我省是37.64岁、我市是36.92岁、我县是38.77岁,说明20多年来居民的平均年龄在不断延长。但是,同一年份平均年龄数差距不太大;(2)关于人口平均寿命人口平均寿命1982年我国是52.10岁、我省是56.10岁,1990年我市是61.88、,我县是61.50岁,2000年我市是67.01岁、我县是65.96岁,2010年我省是72.25、我市是71.47岁、我县是72.89岁。20多年来,人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一年份各地人均寿命差别不是太大。(3)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关系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二件事物,其实它们并不是毫不相干,它们是非常紧密,密不可分的,有互为因果关系的。表一可见,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比值是在1.95±0.10范围内波动,平均年龄越大时平均寿命就越长,平均年龄越小时,平均寿命也越低。.平均年龄如更低一些其比值可能更高一些,二者年龄差距也小一些。平均年龄如更高一些其比值可能更低一些,二者年龄差距也大一些。平均年龄数与平均寿命数的差距是:1982年是25.89——29.42岁;2010年是34.6。掌握了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关系,有时在居住人口与死亡人口资料二者缺一时,也可能对其平均年龄或平均寿命作出比较符合实情的推算,得到比较可信的结果。为了解某时某地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状况提供较为有力,较为可靠的依据。比如已知某市A有200万人口,其平均年龄是27.0岁,那么它的人均寿命应该是多少呢?答:应该在54岁左右(27×2.00=54岁);已知某市B也有200万人口,其平均年龄是38岁,那么他的人均寿命应该是多少?答:应该是71.44岁左右(38×1.88=71.44)。这就可以肯定B市人民的健康水平比A市高得多。反过来,如知道了人口平均寿命,也就大体上可以推算出人口的平均年龄。例如已知某县某年死亡2000人,其平均寿命是75岁,那么其人口平均年龄应该是多少呢?应该是39.9岁(75÷1.88=39.9岁)左右,而20年前,该县死了2500人,其平均寿命是55岁,那么当年该县人口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呢?应该是27.5岁(55÷2.00=27.5岁)左右。说明20年来,该县人口平均年龄增加了12.4岁,平均寿
2
命延长了20岁,健康水平是大大提高了,人均寿命也大大延长了,进而还可以肯定,该县的经济,工农业,科技,卫生,教育等等也一定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了。
二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关系的观察
前面讲到居民平均寿命数是平均年龄数的1.95±0.10倍,平均年龄越小与平均寿命的比值越大,二者年龄数差距也大,平均年龄越大与平均寿命的比值越小,二者年龄数差距越大,是指总人口而言。那么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关系又是什么样呢?现在将表一九组11。1216亿居住人口,691万死亡人口按≥15岁、≥45岁分组,再统计各年龄段不同类别人口的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及二者比值。结果见表二:
表二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别人口的平均年龄(岁)与平均寿命(岁)及二者比值
3
表二可见(1)≥15岁人口平均年龄40±4岁内波动,平均寿命在67±7岁内波动,二者比值在1.70±0.10内上下波动,平均年龄80年代低于90年代、年代越靠后平均年龄越大。而且人均寿命女性明显长于男性。平均寿命与平均年龄的比值一般也女性略微高于男性;(2)≥45岁人口平均年龄在60±2岁波动,平均寿命在72.5±3岁范围波动,二者比值在1.18±0.10范围内波动,平均年龄平均寿命也是80年代低于90年代、年代越靠后年龄越大。平均年龄越大二者比值越小,平均寿命越长,二者年龄差距越小;平均年龄越小,其与平均寿命的比值越大,平均寿命越小,而与平均年龄差距不大。而且二者比值是女性大于男性。总人口平均寿命与平均年龄差距是25.9—34.6岁;≥15岁人口差距是25.2—28.2岁;≥45岁人口差距是11.4—13.6岁,年龄段越大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差距越小,平均年龄、平均寿命之间波动也越小;总之,了解人们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之间的稳定的密切关系,及不同年龄段人口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比值,我们就可以试对过去的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死因调查资料等等继续进行再分析,可能从中找到一些新发现,新东西。所以研究人口平均年龄、平均寿命、研究它们之间的紧密关系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4
篇五:《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算算你的预期寿命》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算算你的预期寿命
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2岁,以此为基数,回答下列问题,进行加减,最后就可得出您可能的寿命。
1.如果您是男性,减3岁;女性则加1岁。
2.居住在100万人以上的城市市区,减2岁;居住在人口少于1万人的小镇或农村,加2岁。
3.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中有1位活到85岁,加2岁;4位祖辈都活到80岁,加6岁。{中国的平均寿命}.
4.父母有1人在50岁明医以前死于中风或心脏病,减4岁;父母、兄弟姐妹中任何一位50岁前得癌症或心脏不正常,或自幼就有糖尿病,减3岁。
5.如果您是一位富翁,减2岁。
6.如果您大学毕业,加1岁;65岁仍在工作,加3岁。
7.如果您有配偶并住在一起,加5岁;如果没有,从25岁起每独居10年,减1岁。
8.如果您常伏案工作,减3岁;如果您常从事体力劳动,加3岁。
9.如果您每星期进行球类、游泳、跑步等运动5次,加4岁;每星期2次,加2岁。
10.如果您每晚睡眠超过10小时,减4岁。
11.经常紧张、易怒、性急,减3岁;感到生活很轻松,工作应付自如,加3岁。
12.如果您常常感到快乐,加1岁;经常感到不快,减2岁。
13.如果您去年因一次交通违章受罚,减1岁。{中国的平均寿命}.
14.如果您抽烟,每天2包,减8岁;每天1-2包,减6岁;1包以下,减3岁。
15.如果您每天喝白酒50—100毫升,减1岁。
16.体重超过标准5公斤以上,减2岁;超过15公斤以上,减4岁;超过25公斤,减8岁。
17.如果您已40多岁,每年体检1次,加2岁;40岁以上女性,每年看妇科5次,加2岁。
18.如果您今年30—40岁,加3岁;40—50岁,加5岁;超过70岁,加6岁。您计算出您的大致寿命了吗?
篇六:《中国人均寿命15年增长8》{中国的平均寿命}.中国人均寿命15年增长8.5岁
东方网10月29日消息:外媒称,想要更好地了解中国?看看中国人的寿命以及他们去世的原因就可以了。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7日报道,《柳叶刀》杂志刊登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说中国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比1990年时平均延长了8年半。传染病、痢疾、婴儿死亡率的减少与下降是过早死亡推迟的原因。
报道称,不过,研究报告说,就各地而言寿命延长并不均衡,这篇报告以1990年到2013年的死亡率为研究重点。报告说,新疆、青海和广西等不发达地区的传染病、交通事故受伤、胃癌和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了一倍。
天津和北京两地的大城市居民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2013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最高的地方是上海,男人的平均寿命为80.2岁,女人为85.2岁,比1990年提高了约6年时间,与日本、法国这两个当今世界平均寿命最高的国家不相上下。
报告说,寿命的地区差异体现了中国经济增长乃至收入与卫生水平的不平等。报告说,许多人的医疗条件都得到了改善,但是应当根据各地情况制定卫生政策,应对不同省份差异悬殊的挑战。
研究报告一位主要作者、中国疾控中心的副主任周脉耕在一份说明中说:“卫生政策地方化有可能是在全国层面上取得整体成功的关键。”
目前,中国领导人正在研究下一个五年规划。许多人主张出台政策,加拨资金改善社会条件,比如加强医疗系统的建设。
报道称,中国政府十年来大力扩大全国的医疗覆盖面积,但整个系统仍然存在明显的问题。公立医院人满为患,个人支付费用居高不下,农村医疗服务匮乏。(编译/于晓华)
篇七:《古代平均寿命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古代平均寿命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我国历代人的平均寿命:夏、商时期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新中国成立后,据调查1957年我国人民平均寿命已提高到57岁,到1981年为68岁,1985年为68.97岁,其中,男性为66.96,女性为70.98岁。
以上数据来自1996年第5期《生命与灾祸》中林万孝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这篇文章因为加密一般网上看不到全文,因此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使人迷惑。愈到近代数据的可靠性愈高,无需置疑,关键是古代。古代人均寿命大致来自两个方面:史料记载和考古。分别以例说明。古人类学家对北京猿人遗址中发掘出的40个个体骨骼化石进行研究,以科学方法测定出其中22人(其余18人无法测出)寿命是:14岁以下的15人,30岁以下的3人,40至50岁的3人,50至60岁的1人。估算其平均值(10×15+23×3+45×3+55)/22=18.6(岁)。这个结果应该是高估了,因为远古婴儿死亡率无疑很高,婴儿尸体相对不容易保存,因此化石更少。无论如何,这样估算那个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最可靠的了。
有文字记载后,自然多了统计的方法,愈往近代数据愈可靠。有人统计历代皇帝209人,平均只有39岁。有人说,皇帝们纵欲啊、被谋杀非正常死亡啊等等因素,不足以代表。据清史稿,清历代皇帝一共生有103皇子(不包括皇帝),82个皇女,平均寿命皇子32岁、皇女26岁,大量死于5岁之前。其中康熙爷共有35个皇子、20个皇女,五岁前死亡的皇子12人、皇女10人;活到18岁以上的皇子只有20人、皇女8人。其余的皇子、皇女中,又大部分死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享受最好的医疗条件,尤其是最好的营养和生活水平,清皇族的寿命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