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法国人法棍

法国人法棍

详细内容

第一篇法国人法棍
《2016法国国庆日介绍》

法国国庆节为什么是7月14日?

大家都知道7月14号是法国的国庆日,为了纪念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法国的国庆日到了,大家又对法国国庆节和庆祝方式了解多少呢?

Fêtenationalefrançaise

法国国庆节

法国国庆节,是法国的国家纪念日,也叫“巴士底日”,意指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众攻占巴士底监狱,这一天象征专制,社会等级和特权的结束,并且于1790年7月14日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节日。这一天是法国的法定假日。

DéterminerlaFrancefêtenationale

法国国庆日确定的历程

人们通常认为,法国国庆日的正式确定是在1789年,其实不然。虽然为纪念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这一光辉的日子,曾一度将1789年的7月14日作为国庆日。但1814年封建王朝复辟后,宣布7月14日为“国耻日”和“杀人犯的节日”。

1870年,共和国恢复,1879年,共和党人成立了政府,议会由凡尔赛迁到了巴黎。翌年6月,法国议会正式通过法令,将1880年7月14日定为法国的国庆节,直至今日。

Françaisedemémorationnationaleofficielledujour:

法国国庆日官方纪念活动:

-Feuxd'artifice

焰火表演

法国官方每年都要隆重纪念这个象征自由和革命的日子。这一天的夜晚成为欢乐的海洋,法国的标志埃菲尔铁塔为火树银花所映衬。

-LaFrancelaparadegrandiose

法国盛大的阅兵仪式

为了庆祝国庆节,每年都要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仪式。7月14日上午,大街戒严。空军机群飞抵凯旋门上空,阅兵开始。编成队列的飞机掠过香榭丽舍大街,机尾喷出红、白、蓝三色烟幕,宛如一面巨大的法国国旗在空中舒展开来。当飞机通过协和广场的总统阅兵台上空后,陆海军分列式开始向总统敬礼。

入夜,凯旋门上空,明亮的红、白、蓝三色探照灯光柱交叉摇曳,映照着门洞的巨大国旗;地面上节日的灯火与天空中缤纷的焰火交相辉映;爆竹声与狂欢的乐曲声、欢呼声响成一片,使节日庆祝达到最高潮。

法国每年为国庆节的庆祝活动要用去50吨火药,10亿支爆竹。从费用来看,半个小时的焰火要花费2000万法郎,由此见知,整个庆祝活动所耗费用相当可观。

-Lacélébrationfrançaises

法国民间的庆祝方式

在民间,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也很有特色。

首先是穿袋赛跑,参加这种比赛的主要是孩子们,参赛者每人套在一只装土豆的大袋子里,从脚一直套到胸,比赛开始后,参赛者只能一蹦一跳地前进,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跌倒。比赛始终包围在欢笑与助威呐喊声中,充满了节日的喜悦。

身边如果有法国朋友,在国庆节这天对朋友说“国庆节快乐”,相信法国友人会很开心。

第二篇法国人法棍
《法国棍形面包的基本制作过程》

法国棍形面包的基本制作过程

录入:中国烘焙网你是第2797位阅读者加入时间:2005-11-1815:05:00

法国棍形面包由最简单的原料配制而成,其被作为主食面包的特点就是低糖量、低脂肪、而且表皮香脆,内里松软,弹性佳,咬劲十足,渐渐被人们接受和喜爱。法国面包可切片加上起土,或涂上奶油及果酱来食用,也可单独食用,品尝天然麦香,营养健康又均衡。

一、配方

高筋粉80%8000(g)

低筋粉202000

酵母1-1.2100-125

盐2200

改良剂1100

水62-646200-6400

二、搅拌

1、将所有材料放入搅拌。

2、水温公式参考:68-室温-粉温-搅拌用水温度。搅拌好的面团温度在26摄氏度-27摄氏度。

3、法式面团要控制搅拌时间,面筋不必完全扩展。

三、醒发

面团基本发酵30分钟,温度设定28摄氏度,湿度40%。

(1)面团在28摄氏度-30摄氏度范围内醒发,如室内温度高,可直接放在外面,为避免表面干燥,上盖塑料袋。

(2)由于法国面包面团中不含糖、蛋、油脂等柔性材料,为了使面团更为柔软,整形时容易延展,所以基本醒发要进行的柔和,在28摄氏度环境内醒发60分钟。

(3)过度的搅拌会使面团过度伸展,以致使烤制好的面包味道过于清淡。延长醒发以求保持面团的最低膨胀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原有的风味,使法国面包具有独特的麦香味。

四、分割滚圆

1、分割每个面团重量为350克,共可分割48个面团。

2、滚圆时面团不要滚太紧,避免成型时面团难以延伸。

3、分割滚圆后面团松弛30

分钟,根据面团的收缩伸展状况以及面团筋性的强弱可适度延长松弛时

间。

五、成型

棍状面包的长度一般为55CM左右,接缝处下放入法国浪形烤盘。

六、发酵

面团最后醒发60分钟左右。

七、烤焙

(1)发酵好的面团需割刀后再烘烤,所划刀数没有规定,但要从面团的一端到另一端均匀分布。割刀时刀片45度角,第一刀刀尾的前1/3,是第二刀的刀头,二刀之间的间隔不超过1CM。

(2)进炉喷蒸气使法国面包皮脆内软,表面光亮。

喷入180-200摄氏度的蒸气,法国面包急速膨大,表皮由于蒸气喷入,形成一层薄薄的焦皮,面包烤至成熟时焦皮就会变得很脆,出炉后表面会有龟裂现象,面包进炉如果不是喷入蒸气,而是采用喷水,会使烤炉内热能减少温度降低,面包的炉膨胀性变差,表面坚硬而非酥脆,也不会有龟裂。

参考设定温度:

1、焙烤温度:上火190摄氏度,下火210摄氏度,喷蒸气3-5秒,约25-30分钟。

2、焙烤温度:上火190摄氏度,下火220摄氏度,喷蒸气3-5秒,约25-30分钟。

3、焙烤温度:上火190摄氏度,下火210摄氏度,喷蒸气6-10秒,约25-30分钟。

4、焙烤温度:上火190摄氏度,下火210摄氏度,喷蒸气6-10秒,约25-30分钟。

5、焙烤温度:预热230摄氏度,喷蒸气6-10秒喷完蒸气后调至200摄氏度,约25-30分钟。

●相关文章

面包师傅求职〈女〉面包,西点深圳宝安金点西饼新店急招面包师/裱花师面包师面包师求职2006-12-160:53:002006-12-1520:23:002006-12-1518:52:002006-12-1517:09:002006-12-1516:59:00

第三篇法国人法棍
《法国长棍面包的做法》

法国长棍面包的做法

法国长棍一直是我们家很钟爱的面包,只需要简单的面粉,盐和糖,就可以烘焙出最醇厚的小麦粉香。不过,应了那句俗话,越是简单的东西,越不容易做好。看似简单不得了,其实也成为很多烘焙新手的难题。如何才能适当地揉出拉粗膜的面坯,如何设定烤箱的高温使面包在烘烤时可以爆裂出漂亮的花纹,如何做出有蒸气环境的烘焙空间。

材料:法棍专用面粉200G(可以用150G高筋粉与50G低筋粉代替)盐6G糖4G发酵粉4G水130ML左右柠檬汁3ML

烘焙时所用橄榄油少量。

做法:

1、所有材料混合,揉成可以拉粗膜的面团.注意千万不要和普通含奶油面包一样把面团揉出拉细膜的程度.如果那样就失败啦。法棍的一大特点就是内部大小不一的气孔哦。有了这样大小不一的漂亮气空,才是成功的一个标志。

2、进行第一次发酵。

3、第一次发酵好以后,将面团取出,注意不要故意压出内部空气,这也是为了能使面包内部产生大气孔.将面团用手压成方形片.如图在1/3处折起.

4、再进行三折.放置20分钟左右。

5、中间发酵好的面团,再次用手压成方形。

6、从一端卷起.卷成长棍形.

7、放入厚布中进行第二次发酵。大概40分钟。

8、第二次发酵好后,用锋利刀片杂面包上斜竖划开切口.并喷上清水。

9、烤箱预热250度.预热好以后将面包坯放入烤箱。注意不要马上启动烘烤程序,让面包坯杂烤箱内放置2分钟后在启动烘烤程序。

10、烤好后的面包,切开后横断面应该是这样大小不一的多气孔状态。

11、吃的时候,可以抹上橄榄蒜油,略微烤脆.也可以直接抹上奶油奶酪。

12、小麦粉的醇香,几乎被发挥到了极致。喜欢面食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哦。法国人法棍

第四篇法国人法棍
《法棍与夏巴塔》法国人法棍

法棍与夏巴塔

注:

#1-原文采用美制单位,比如“盎司”,这里都换算成最近似的公制单位。

#2-酵母先要用5ml的温水活化。

面包师的梦想~

在漫长的探索道路上,初出茅庐的面包师要经历很多,而他们的第一个梦想就是制作出具有香脆外皮的法棍面包。这里介绍的制作方法只是一个起点,完美的法棍面包对于这些新上路的面包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请记住~要享受旅途中的快乐,而不是仅仅追求目的地。也许你从未听说过上面的一些术语,这并没有关系~Poolish酵头就是把一部分面粉和水预先混合起来,添加少量酵母,发酵12-16小时,这期间,酵母产生的有机酸和酒精对面包的质地和风味都有改善。然后,再把其余的原料与酵头混合。Poolish酵头在法语中就是指“波兰的”,法国人认为这种酵头起源于波兰。最后,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值得注意,就是配方的“对称性”。在Poolish

酵头中,是同等重量的一份面粉与一份水,而在面团中,再添加同等重量的一份水,以及两份面粉。这就是最经典的法棍配方!好啦,让我们开始旅途吧~

·Poolish酵头

把制作Poolish酵头所需要的原料(见配方)混合在一个碗里,搅拌均匀。让酵头发酵12小时,通常一夜的时间就刚刚好。发酵好以后,酵头应该中部微微隆起,略呈球面,看起来充满气体,并且有些发粘。最好是在酵头膨胀到最高点时,来使用酵头,因为这时酵头的风味和活力都处于最佳状态~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你也完全不必为了这个而紧张兮兮的,酵头发酵的差一点或者过一点,都没有问题,一样可以使用的很好,太过于追求这个精确的时间是没有意义的,反而会让你精神衰弱…刚刚搅拌好的酵头看起来就像一快稀面团,而经过12-16小时的发酵以后,酵头明显的膨胀,表面布满了气泡。(见下图)

·搅拌面团法国人法棍

把面粉、酵母和食盐放入一个大碗中,如果你使用机械来搅拌面团,那么就把这些原料放入搅拌机的面缸里。然后加入Poolish酵头和水,开始搅拌,大约30秒,会形成粘粘的面团。这这时如果大碗底部还有少量面粉也不要紧,让面团静置20分钟,并覆盖。这个静置过程让面粉充分的吸收水分,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接下来的揉面过程更加轻松。

·揉面团

用如何你习惯的方法来揉面,直到面团具有弹性,但是略微发粘,不要把面团揉得太光滑,面团表面应该略显粗糙。这是因为,法棍面包(此配方中)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在发酵过程中,面筋依然会缓慢的发展,所以如果揉面时让面筋发展的太多,那么最后面筋就过于僵硬,而使面包质地不理想。也可以用面包机或者食品加工机来揉面。如果使用面包机,揉面过程大约需要7分钟,搅面机大约5分钟,而食品加工机则只需1分钟。(见下图)

·面团发酵

把面团转移到一个刷了油的大碗里,覆盖,发酵约2个小时。在发酵1小时后,把面团折叠一次(详情见下图),如果面团比较稀,那么可以多折叠几次,折叠过程有助于面筋的形成。折叠的方法就是把面团从大碗里提起来,轻轻按压,排除一些气体,把面团从中间折叠一下,然后再放回大碗里。这样做排除了多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且能够重新分布酵母发酵的食物。

·面团整形

经过2个小时的发酵,就把面团放到刷了油的工作台上。将面团分成三份,先粗略的把每份面团揉成长条形,静置20分钟后,再揉成长约35cm的细条状,具体步骤如下(见下图)。每次给一份面团整形,把面团沿长度方向对折,然后用大拇指或者手掌根部把借口处按压结实。然后,稍微把面团压扁一些,再次折叠,封口。把封口的一面朝下放置,用手掌把面团继续搓长。如果搓面团的时候感觉面团太硬,那么就让面团静置5-10分钟,这个过程可以使面筋松弛,便于整形。长条形面团的两端要逐渐的变细收口。一份整形好以后,再去给另外两份面团整形。(译注: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在上一块面团松弛的时候,就给下一块面团整形。)这样反复折叠、封口、揉搓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面包内部的质地均匀。避免出现面包中一部分质地细密,而另一部分粗糙的现象~

·面团的醒发

最好是将面团放置在亚麻帆布或者棉帆布的皱褶中进行醒发,并且用聚丙烯塑料罩覆盖(见下图)。醒发大约30-40分钟,直到面团膨大85%左右。如果你没有帆布,也可以用其它物品代替,比如带有孔眼的法棍专用烤盘,或者是刷了油的烤盘,烤盘上铺上烤纸也可以。如果没有聚丙烯塑料罩,一块刷了油的塑料布也是行得通的。其中,亚麻帆布和聚丙烯塑料罩是最理想的醒发环境!

·划刀口

把烤炉和烘焙石板预热到260℃,如果你没有烘焙石板也没关系~使用烘焙石板可以让面包外皮更脆,不过使用普通烤盘也能够烤出美味的法棍,就是不如那么脆。就在面团马上要放入烤炉之前,使用一块薄金属刀片或者带有锯齿的小刀,来给面团划刀口,每份面团轻轻的划三或四道口子。刀口应当呈45°斜角划入面团中,至少要划到0.6mm深。划刀口要轻柔一些,不过动作要稳,如果很犹豫,那么刀片会被面团粘住。每条刀口应当从上一条刀口结束处的上方一些开始划,即在面团的长度方向上会有一些重合。(见下图)

·烘烤法棍面包

用温水喷洒面团的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模拟专业烤炉的特性。把烤炉温度调低到245℃,烘烤大约20分钟,直到面包呈现深黄棕色的外皮,这时就把面包取出,放到钢丝架上冷却。面包刚出炉时,如果你凑近仔细的听,可以惊奇的发现面包在发出美妙的歌声~那是因为面包外皮遇到炉外的冷空气便收缩,发现咔咔的爆裂声~让面包成分冷却,才可以开始切片,刚出炉的面包中还含有一些水分,如果着急的切开,会发现面包瓤有些粘,经过充分冷却以后,面包中的水汽也慢慢散发掉了。注意:给烤炉添加蒸汽有许多方法,各自尤其优缺点„KingArthur公司出售一种专门设计的加蒸汽工具,适合家庭烤炉使用。

·享用法棍~

烤好的法棍面包应当具有深棕黄色的香脆外皮,最好在烘烤的当天食用法棍面包。如果你实在无法一天吃完,那么可以把法棍装在专门的纸袋里,外面再套上一个有空的塑料袋,在室温下保存。当需要食用时,把法棍取出,用锡箔包裹,放入烤炉,用175℃烘烤10-12分钟,直到把面包热透,这时法棍面包又会变得香脆起来~

第五篇法国人法棍
《CultureDifferencesbetweenBritishandFrench》

DifferencesbetweenBritishandFrench

-----ReferencetoUnit4法国人法棍

EditedbySophia

前言:以下文章均摘自网页,作者都是不同的人,他们都在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英国人和法国人,看完之后会发现他们说的之中有很多的相同点。有较多的切身经历因而也觉得较为靠谱,但也难免是一家之言,虽然避免不了一些主观的色彩,但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助于我们的理解。至于真正的情况是怎么样,还是有待于我们自身的体验。另,由于这些文章都是当时直接复制粘贴下来的,没有保存原网页,所以有些篇章的作者和出处我没有提供,这里感到抱歉!文章只做了格式上的修改,原文没有变化。在最后面我附上了一些网页,是关于欧洲国家间彼此的关系的,还蛮有意思大家可以看看~

Passage1

英国和法国,对立、战争和同盟,海岛与大陆,海盗与三个火枪手,征服者威廉与圣女贞德,惠灵顿公爵与拿破仑,莎士比亚与雨果、巴尔扎克„„近邻之间最复杂最丰富的关系,莫过于这两个国家。当战争不再是英法关系主题,当敦刻尔克成为两个敌对千年民族的同盟纪念碑,体育,成为了英法对抗的主战场。

2005年夏天在新加坡,国际奥委会大会,决定201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巴黎势在必得,伦敦却暗渡陈仓。当时英国媒体极尽所能,放大着其时法国总统希拉克对英国饮食的评价:“英国饮食是欧洲最差的饮食„„”伦敦最终胜出,小报头条都在讥嘲着“傲慢的法国人”。在世人以傲慢冠名的英国人心目中,最傲慢的外国人,就是一水之隔的法国人。

橄榄球赛场上,英国法国也是一对天敌。橄榄球在法国同样流行,很多法国孩子从小就知道,橄榄球赛场上最大的胜利,不是夺取世界杯,而是打败英格兰。1998年法国在本土夺取世界杯,法国足球兴起。2000年法国队连战告捷,夺取欧洲杯,《解放报》的文章标题包括“足球鼻祖在干什么?”那一届欧洲杯,基冈带领的英格兰队,小组赛都未能出线。

另外在莎士比亞時代,莎翁有「法國是狗洞,不配人舉足一踩」的句子;十九世紀法國文豪斯當達爾說「英國人是世上最野蠻的民族」,彼此互貶,歷世不斷。英國智者傑瑞德又說,「就我所知,英法兩國間最好的事就是隔了一道海峽。」這句話道盡了許多英法國民的心態,即使如今英吉利海峽已暢行無阻。英國廣播節目主持人派克斯曼在他的著作「英國人,一個民族的畫像」中,暗示雖然英國人對所有的「外國人」都心懷敵意,但英國人對「他們最近的歐陸鄰居」,敵意尤深。他說,「我們都需要敵人,而拿法國人當敵人,可真是太方便了。」英

國里丁大學法國研究系的教授納普說,「幾世紀來,我們是彼此的世仇,這是一種深種在骨子裡的天性。」

Passage2

为啥子英国人和法国人彼此讨厌咧?

就英国人而言,除了“世仇”,懒惰、没礼貌(随便、不排队)、纳粹进军时法国人没有反抗所以觉得他们很懦弱。而且法国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喜欢开玩笑喜欢讲话喜欢社交。。。而且法国男女都太随便,男人喜欢勾引调戏女人,觉得他们只知道做爱。。他们觉得法国人很臭,随地小便,因为在巴黎公厕稀缺,地铁和地下通道都很臭。。香水都掩盖不了臭气。。法国人办事效率低下。。法国人不捡狗屎,屎在人行道上。。法国人不讲英语,而且不讲其他外语。。一则笑话:

„会讲三种语言的人是什么人?'

„三语者(trilingual)。'

„会讲两种语言的人呢?'

„双语者(bilingual)。'

„只讲一种语言的人呢?'

„法国人(French)。'

在法国讨生活的帅气迷人的男主人公说着一口英国方言(我无法判断是威尔士口音还是苏格兰口音),说自己要去飞机场接人。对方问:"你是去接朋友吗?"他说:"Notfriend.He'sFrench.(不是朋友,是法国人。)"我忍不住放声大笑,英国人与法国人的彼此嫌恶,永远是电影不会忘记的嘲弄对象。

而且法国人很傲慢。。。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就法国人而言,觉得英国是美国的小狗,势力,听美国的话和欧洲作对。。觉得他们傲慢,没什么好吃的。而且冷得要死一年到晚没有太阳。。而且严肃。

法国女人,爱惜自己的身材如同一生的事业。当英国女人放弃了节制、用牛排薯条与甜点将自己养成和蔼可亲的粉脸蓝眼邻家胖大妈时,每天饮一杯葡萄酒的法国女人坚信自己到了八十岁一样会美丽迷人,并且堪为法国男人与世界男人无处不在的调情对手。

Passage3

法國美食世界聞名,法國人很懂的美食,吃一餐從餐具,擺設到,開胃菜,主菜甜點,美酒等的重視,餐桌禮儀等等,都不隨便的,還有就是沒有麵包絕對不行,餐餐吃麵包,就連吃米飯都要麵包...

旅遊,法國人熱愛旅遊,工作賺錢都是其次,假期可不能少放,暑假,幾乎公司行號都停擺,只剩值班人員,聯友生意要給他們做,還是度假優先,法國人一年有約四十天的假,平日加班累積出來的!

法國男女都很重視穿著,第一印象就是以你的穿著打扮評價你的身分,要穿的得體,要穿的有品味,要穿的有自己的特色,盲目崇尚名牌,沒有自己特色,背個LV包,隨便穿著,反而不如一個穿著得宜合適來的好看,所以你穿名牌但是不合身或是不搭掉,法國人反而會覺得很俗氣!自己特色也很重要,在亞洲女性風靡LV的盲目裡,在巴黎街上倒是少看到巴黎人背LV,因為要有特色,眼光好的法國人懂得用同樣錢買到更精緻的好話,而不盲目跟隨流行,法國人為LV等名牌感到驕傲,但那些對他們而言只是一種自戀的名聲,是給觀光客的,與觀光客相同迷這些東西就表示你不是法國人,法國人購物眼光很好,以好價錢買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擁有內行人的門到購物哲學!會以同價位或低價位買到更友質感有特色的東西!

法国人一向以善于吃并精于吃而闻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法式菜肴的特点是:选料广泛(如蜗牛鹅肝都是法式菜肴中的美味),加工精细,烹调考究,滋味有浓有淡,花色品种多;法式菜还比较讲究吃半熟或生食,如牛排羊腿以半熟鲜嫩为特点,海味的蚝也可生吃,烧野鸭一般以六成熟即可食用等;法式菜肴重视调味,调味品种类多样。用酒来调味,什么样的菜选用什么酒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清汤用葡萄酒,海味品用白兰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兰地等;法国菜和奶酪,品种多样。法国人十分喜爱吃奶酪水果和各种新鲜蔬菜

Passage4

不可消弭的人与人的矛盾

2008年4月12日发表评论阅读评论

在这个大帽子标题下,要讲的是普通英法人民之间刻骨铭心的嫌恶(dislike)。最初是在本科的英语课上,老师在阐述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一“真理”的时候顺便告诉我们,讲着最美丽语言的法国人因此不喜欢世上最通行的语言——英语,即使法国是英国的邻国,在这里讲英语也是行不通的。

果然如此。传言并不谬误。当我们在巴黎游玩时,操起英语问路或者买东西,对方常常用法语进行回答。通常情况下,我们根据对方的语气来猜测他的回答,再重复一遍英语,或者在纸上画画,猜个八九不离十。而最热情的一位法国人,在凡尔赛旁边的小侬宫,听懂我的英语问题后,用法语跟我解释一座雕像的希腊传说由来,绘声绘色讲了五分钟,他的全家都在旁边饶有兴致地看着我们鸡同鸭讲。

但是,我们的房东杰姬去法国时连这样的待遇都没有。她说,巴黎人一听她是英国口音,理都懒得理,假装听不懂英语;即使听懂了,会说英语,也绝对不跟她说英语。“哦啦啦!”杰姬皱着眉头说,“法国人很不友好,很不友好!”杰姬必须用一些破碎的不标准的法语去跟法国人沟通,才能获得较好的回馈。

然而英国姑娘詹妮弗得到的待遇更差。她愤愤地说:“即使我试着讲一些法语也不行,她们能听出我是英国人!像你们去法国,即使不讲法语,得到的待遇也要比我强,因为她们知道你不是英国人,对你没有要求。”她进而补充道:“法国人太欠揍了。”又想一想,想一个论据出来:“当时伦敦和巴黎争夺2012年的奥运申办权,你知道法国总统怎么反对的吗?他说,伦敦没有道理可以获得奥运举办权,因为英国人的食物太难吃了!Whatthefxxx!一个国家的总统怎么能说出这么没有水准的话来!”

詹妮弗的男朋友,则是平白无故也要拖上法国人作为假想敌。当我跟他讨论完zd与奥运的问题后,他说,游行有理,赶明儿我也上街去游行,做onemanprotest。反对啥呢?我问。他说,我会叫嚷“杀死法国人”,这是我的权利。我摇摇头:“不行,那是非法的,游行前你要事先在警察局注册。”

为什么英国人与法国人彼此厌恶?我拿这个问题去问很多英国人,包括理应理性、正确、中立的知识分子们。

-英国人都讨厌法国人,这是真的么?

-啊,基本上说,是真的。

-为什么呢?历史原因?(我总觉得英法百年战争是一个原因。)

-也说不上,就是觉得法国人很讨厌。

……

甚至连世界公认的真理——英国食物很难吃,法国食物甲天下——也要遭到Seaton教授的驳斥。

她说英国人很喜欢看饮食节目但很少动手做,之所以在外面吃不到好吃的英国菜是因为好食物都是家庭制作的,当然如果花大钱也可在外面吃到好吃的饭菜;再说真正好吃的英国菜在于原材料之特别与丰富并不依仗烹饪、完全不像法国人所谓的美食主要靠复杂的烹调手段……

英法之间的彼此嫌恶也许因为六百年前的百年战争,争夺权力与国土,也许因为在当下的欧洲事务上利益冲突,虽然并不激烈,也许只是因为对方是不同种类的人,看不上对方的文化与行事方式。这与写满鲜血与屠杀的中日仇恨史并不类似。这种嫌恶,是世界上不同种类的人彼此不理解、不宽容,不愿意去理解与宽容的现实的缩影。

Passage5(我最喜欢的一篇~)

斯堡与伦敦相距仅1300里,这放在国内算不上多远的距离,但是在欧洲,这个距离却代表着两个国家、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在过去的半年里,我曾多次往返巴黎,也拜访过图卢兹、里昂等几个大城市,深感法国美食的丰盛、语言的优美和文化的绚丽。这期间,我常常不自觉地拿法国与英国对比,也会乐在其中地与法国朋友们热烈讨论这个问题。现在,我就将自己的心得与你们分享。

美食数不胜数

在英国,超市里的蔬菜和水果基本上体现不出季节变换。因为食物基本都靠进口,所以一年四季总是那么不变的几样,比如黄瓜都是从西班牙运来的,樱桃基本都是从美国进口的,苹果经常是来自南非的。所以,吃点“时令”蔬果的诉求在英国基本上行不通。

可是一到法国,马上就有了一种从岛上到了大陆的感觉。大陆的物产真是丰富,不光本国产的蔬果琳琅满目,好多竟然都是本省出产的,这对于刚从英国来的我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随着季节的变化,蔬果柜台简直像在进行阅兵式:从我刚到法国时七、八月份的各种桃和杏,到九、十月份的各种葡萄,再到年末的苹果和橘子,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众所周知,法国是面包、奶酪和葡萄酒的天堂。在法国,面包店里永远都有新鲜出炉的各式面包。法国人的早、中、晚三餐几乎都要用面包来配食。法国的面包店可以说是十步一岗、五步一哨,不管住在哪里,购买面包都很方便。而英国就没有这样的奢侈了。在英国,只有市中心才会有少得可怜的几家面包专营店,而且种类和新鲜程度远不如法国。身居英国的法国人最怀念的就是他们的面包店了。在国内时,我经常纳闷:法国人怎么会喜欢吃硬得像石头一样的法棍?其实,新鲜的法棍外脆里嫩,干吃都会觉得很美味,若是再配上奶油、熏肉和奶酪,那简直是舌尖上的一大享受。只是法棍最好在烘烤完成后的一个小时内吃完,否则就会变得越来越硬。

虽然法国美食数不胜数,但是胖子却不多。就斯堡来看,街头上的女性大多身材苗条、衣着时尚。这可能是因为法国人对于食物更注重“质”,而不是“量”。法式餐厅的饭菜分量都较少,力图达到一种少而精的效果,而且法国人在两餐之间似乎很少吃零食。英国就不一样了。英国人的肥胖率虽然比不上美国,但肯定比法国要高。英式早餐就是一例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典型代表。一份标准的英式早餐包括两片培根、两根香肠、一个鸡蛋、一片黄油吐司、一勺番茄焗豆、一勺炒蛋和一勺炒蘑菇——光是早餐的油脂量就已经超过营养学家建议的一个成人全天摄取的油脂量总和了。虽然英国人也不是天天吃如此丰盛的英式早餐,但英法饮食习惯之不同从两国人民的“裤腰”上便可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