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典故素材>关于家乡文化的散文

关于家乡文化的散文

详细内容

篇一:《赞美家乡的散文诗》

《赞美家乡的散文诗》

乡情是东港的山,风风雨雨中永远微笑着,卓立着。大孤山的千年古刹静穆庄严,佛.儒.道三教,慰藉着祈祷者的虔诚。

乡情是东港的海,浩浩荡荡的鸭绿江注入其中,孕育出鲜美的海中生灵。放眼南望,甲午风云硝烟散尽,在岁月之岸,用历史教诲后人。

乡情是东港的泉,那清澈透明的咸水,用温暖濯洗疲惫的身心,浇灌游子的梦田。

乡情是东港的岛,岛与岛相依,岛与岛相望,似一颗颗撒落在大海里的珍珠,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看云起云飞,潮涨潮落,听海鸟呢喃,鱼虾击水,沐海风,踏海浪,铺陈着海岛之恋的美丽画卷。

乡情是东港的河,纵横交错间收藏着我的童年记忆,当微风由北向南,吹响黄海的涛声,有一支遥远的童谣飘来,唤醒多少无邪的笑靥。

乡情是我们的大东港,潮汐是你的脉搏,天然不冻是你的气节,一望无际的泥滩是你的妆容,百年风雨,世纪沧桑,一部港口演变史就是一个城市发展史的重要组成。

踏着一万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前阳人”的足迹,让我们一同倾听来自远古的音符,奏起奋进的乐章,山.海.泉.岛.河.港汇聚成迷人的交响,萦绕在每个东港人的血脉里。

如果说一滴雨点是一滴相思的泪,我不知受了多少哀婉忧伤的痛;如果说雨滴是希望的音符,我不知心海里装载了多少梦想的歌谣;如果说雨点是一句赞颂的诗句;我不知用什么词语来赞美我的家乡!

我游览过水平如镜的西湖;欣赏过波澜壮阔的黄河。但是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这些平凡再也不能平凡的事物,却让我难以忘怀。她虽没有北京的壮丽;上海的繁华;桂林山水的秀丽;庐山瀑布的磅礴,可她在我的心中占据着神圣的位置,不管怎样,她还是那么的美,美得那样自然,那样淳朴,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我的家乡在食用菌之都“古田”,现在往这里一瞧,几条纵横交错的街道,有25层高的摩天大楼,十字街中心的音乐喷泉,学生街的饰品千变万化,琳琅满目,让人看着这个,又摸着那个。

在食用菌市场里有“银耳”“金针菇”等,银耳的胶质子实体呈纯白色或淡黄色,由众多的平伏片状或浪形叶状瓣片聚生成丛,或由瓣片丛聚脑状或瘤状;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我们古田还是“水果之乡”哩!有白里透红的桃子,还有甜中带酸的油奈,看了让人垂涎三尺。

走进翠屏湖,映入眼帘的是300多个岛屿嵌在湖中,好像一个个美丽的翡翠嵌在一个大玉盘里。翠屏湖其中“鸟岛”“锁岛”“蛇岛”深受外来宾客的赞赏。鸟岛中有会说话的鹦鹉,有可爱的鸽子,还有百鸟之王——孔雀。它五颜六色的羽毛多么美!锁岛有各式各样的锁,心形的,方形的,菱形的,它们紧紧“锁”住了人们的心。蛇岛有让人害怕的眼镜蛇,有保护庄稼的黄风蛇,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蛇。蛇岛里有精彩的演出让游客不由自主地拿出手中的相机,拍下这美好的瞬间。

回望原来的古田,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没有现在这么壮观的大楼,小河里的水又黑又臭,边上堆满了生活垃圾,山上郁郁苍苍的树木被人们砍去,多么让人痛心啊!

咦,是什么,使落后的山村成为今天繁荣的城镇,是什么,使社会的经济发展进步得如此之快呢?是这方土地勇敢勤劳的人们!千百年的实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蕴藏着这伟大的力量,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敢为人先的有力精神,勇敢拼搏的团结精神。古田,的家乡,我永远的梦,如果我是失根的兰花,那家乡就是我重归大地的力量,家乡装载着我的梦,即使树高千丈,叶落也将归根,时间流逝,但家乡留给我的记忆永不会风化,永永远远不会……

我的家乡,为我带来了一片栖息的园地,好让我这只受伤的鸟儿安居乐业,为我带来一

片晴朗的天空,好让我自由地飞翔,我不知如何回报这片大地,但我愿高声呼喊:古田,我爱你,永远永远地爱你!

《魅力迁西》刘华群词王镭曲

山在飘香,水在飘香,

滦河文化在风雨中传扬。

英勇的大刀,大刀进行曲,

灿烂的岩石闪金光,闪金光。

往昔黄花吐艳的战地,

变成流连忘返的天堂。

啊,诗意山水,画境栗乡,

你的美丽令人向往。

啊,诗意山水,画境栗乡,

你的祝福地久天长。

多少意气风发的儿女,{关于家乡文化的散文}.

深情地把你歌唱。{关于家乡文化的散文}.

心在飘香,梦在飘香,

绿色家园在岁月中芬芳。

迷人的黄金,黄金万两县,

多情的板栗生产乡,生产乡。

千年文明富裕的大地,

洋溢欢声笑语的海洋。

啊,诗意山水,画境栗乡,

你的美丽令人向往。

啊,诗意山水,画境栗乡,

你的祝福地久天长。

多少意气风发的儿女,

深情地把你歌唱,深情地把你歌唱。

山居

山泉水甜,小鸟歌甜,昔日荒山尽果园。

退休事闲,建房山前,夫妻山居养天年。

百花齐放,百果争香,蜂蝶飞舞采蜜忙。

树下品茶,园中赏花,外孙绕膝语牙牙。

小犬狂吠,又来宾贵,忙引宅中酒杯对。

我们的家乡在吉林省、在瞻榆镇,这里有纯朴的民风民情,学生们的笔虽然稚嫩,但确饱含深情。请看他

们赞美家乡的诗歌——

我的家乡

赵悦

故乡的杏花

在我心底沁香

故乡的神榆

是我心中榜样

故乡的蓝天

有苍鹰飞翔

故乡的原野

有骏马飞扬

故乡的二中

是知识的殿堂

故乡的孩子

正努力学会坚强

我爱你,我的家乡

韩爽

你是那样的富饶

有满山的大豆高粱

你是那样美丽

有遍地的鲜花绿草

你生机勃勃

白鹤如云榆树成林

你气象万千

杏花如雨鱼狍成群

你是那样和蔼,又是那样慈祥你是那样谦虚,又是那样善良

你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你是我们梦想的天堂{关于家乡文化的散文}.

我爱你,我的家乡!

我爱家乡

巩尊磊

这里的豆子堆满地

这里的葵花笑弯腰

这里的玉米粗又壮

这里的街道齐又整

这里的汽车排成行

这里的电脑家家有

这里的白鹤画中飞

这里的杏花云中飘

这里的古榆沙中立

这里的芦苇水中傲

这里是我的家乡

美丽而多娇

这里是我的家乡

神奇而富饶

瞻榆,我心中的圣土

宋博玉

你是科尔沁草原的一颗明珠你是东北平原的一道风景你的玉米香甜可口

你的打瓜遍地都有

你的杏花芬芳如霞

你的古榆参天独立

你就是瞻榆

你就是我心中的圣土

我美丽的家乡

高瑞桐

走过了千山万水

历经了尘世沧桑

你是我美丽的家乡

你引来成群白鹤

为你舞蹈

为你唱歌

你滋养了千年古榆

为你守候

为你站岗

你培育了万亩杏花

为你欢呼

为你开放

我美丽的家乡

你的勤劳与善良

开辟了丰美而富饶的一方

我美丽的家乡

你的坚强与勇敢

塑就了独特的北疆

神榆

刘明月

黄沙难掩神榆志,

晴天可鉴日月心。

粗枝浓叶经风雨,

莽原独立笑古今。

古榆赞

高净鹤

神树古榆历百年,

笑看家乡沧桑变。

十里黄沙枝犹茂,

恩泽如雨向苍天。

小时候,校园

挂在高高的蓝天上看见她,听到她就好像

拥抱着满天的星星,都是我的向往家乡赞张悦向海鹤乡风景美,瞻榆杏花美如霞。苍天古榆不服老,芦苇荡里是我家。春游所见董航放眼春原景色妍,莺梭织柳碧池边。风吹田野千畴绿,日照山庄几缕烟。牧子骑牛芳草地,村姑播种杏花天。小桥流水农家院,满目春光染青山。瞻榆杏花春朱春梅包拉温都杏花林,绵延十里啜呼伦。五月初来花竞放,风光特致唤游人。遍布芳丛觉识浅,递上层楼感悟深。寻诗觅画君何往?快赏瞻榆杏花春。

篇二:《家乡美文》

(一)四季的色彩{关于家乡文化的散文}.

春天是绿色的世界。草是嫩绿色的,树是新绿色的。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所有的绿色都在颤动,都在含着晶莹的绿光。一切都是那么清新,幽静而有诗情画意。夏天是红色的世界。花儿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小姑娘头上的蝴蝶也是红的。所有的红色都像燃烧的烈火。世界万物都充满了火热和奔放的情感。秋天是金色的世界,金黄的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翩翩的金蝴蝶。田野里,庄稼成熟了,收割机轰隆隆地响着,谱写了一首金色的交响曲。一切都那么灿烂和耀眼。冬天是银色的世界,天是蓝色,地是银色,雪花更是洁白无假,晶莹剔透。银色是世界美丽而祥和。一年四季啊,像一条无边的彩带,春的幽静,夏的火热,秋的灿烂。

(二)日出美景

在一个晴朗无云的日子里,我孤身一人攀山而上。凌晨,我站在山顶上,仰望碧空,等待那惊艳的一刹那。

渐渐地,那原本被夜幕笼罩的天空出现了微明。一颗颗启明星逐渐变得苍白无力,在浅浅的日光的照射下,胆怯的它们终于退却了。随着启明星的消失,害羞的太阳射出了几道耀眼的金光。我聚精会神地看着。只见那火红火红的太阳缓缓的从东方升起,将金色的光辉洒向四面八方。我不禁捂住了眼睛,挡住那刺眼的光芒。可过了一会,我又睁开了双眼,我彻底被日出的魅力迷住了!太阳身旁的白云也渐渐变了颜色。从洁白过渡到桔红,最后变成了片片红的晃眼的朝霞。太阳终于从地平线升上了壮阔无边的天空之中,展现出她最美的一面。让人们来迎接一个全新的清晨。

看完了日出,我走在下山的石板路上,静静地回忆着华美的日出。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三)荷塘四季

在我们小区对面的济阳公园,有一个不大的池塘。

春天,池面刚开始十分安静,只是时而来的一阵风,让水面漾起道道细纹。渐渐地,池塘开始热闹了起来。小鱼儿在池中嬉戏。你瞧!这会儿,它们玩起了“跃龙门”,只见它们越过水中水草,一个比一个跳得高,好不精彩!不知什么时候,荷叶也长得茂盛了,碧绿碧绿的十分惹人喜爱。

夏天,天气十分炎热。一池的荷花开得灿烂各异。远远望去,好像一个个穿着粉色霞衣、亭亭玉立的仙子正坐在一片片荷叶上。池塘是那么的热闹,鱼儿还在不厌其烦地做着同样的游戏,连青蛙和小虾米也加入了其中。

秋天,天气转凉了,荷花枯萎了。池塘昔日的热闹已不复存在,只留下鱼儿还在水中漫游,残荷在风中孤独的摇摆。

冬天,下了一场大雪。热闹了一年的池塘真正地平静了下来,水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把可怜地残叶压在下面,鱼儿却不知了踪影。

我等待着,等待着,明年大地复苏,春暖花开之际。

(三)下雪啦

清晨,我来到窗前,透过玻璃向外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银色的世界,啊!下雪啦!

雪花落在了玻璃上融化了的图案,有的像一朵朵小花,有的像高高的宝塔,有的像栩栩如生的小雪人。我迫不及待地地跑下楼,投入了雪花的怀抱,哇!多美妙的雪的世界呀!

雪花落在了楼顶上,像是给房屋换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雪花落在了小树上,像是给小树穿上了圣洁美丽的裙纱;雪花落在了小路上,像是给小路铺上了一层柔软而洁白的地毯。

小朋友们也来到了户外,在雪地上快乐地游戏着,有的在滚雪球,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推雪人,我最喜爱大家堆朔的小白兔,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胖乎乎的可爱极了,在这雪的家园小朋友们玩的真

快乐啊!

我爱这洁白的雪花,我爱这雪花的世界!

(四)净秋雨

秋天的雨,淅淅沥沥下在大地上摇摆着,风情万种,似柔婉的少女。雨丝似针尖,如牛毛,一丝丝打在秋菊层层的花瓣上。一片片细细的花瓣上挂满了水珠,顺着花瓣流到花蕊中。渐渐形成一个晶莹的小水池。忽然,一阵寒风吹来,把小水池吹皱了,泛起了波纹,有时晃得大一点,会有水珠从花瓣上落下,像一颗珍珠,落在大地上。

秋雨过后,我喜欢看被雨淋湿的芒草。远远望去,芒草被寒冷的秋风吹倒了,但还未倒下。白色的芒草摇曳着,水从上面落下,恰似为秋落下的眼泪。

啊,秋之雨!你是一位少女,洒下露水,你是一个精灵,赋予秋无尽的魅力!

篇三:《家乡文化》

试述我家乡的文化性格及文化特征

在祖国的东北部,有三个美丽迷人的省份——辽宁,吉林,黑龙江,这三个省份被称为东北三省。这片富饶的黑土地上,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们,他们勤劳不屈,他们性格鲜明,他们被称作——东北人。

似乎东北人是一家的,也许是因为有着类似的性格特征吧,普遍性的豪爽,洒脱,真性情,给东北人这个称谓也带来了一些独特的属性。以至于我们每每提起自己是个东北人时,总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自豪与骄傲感,即使我们也许不如南方人会赚钱,不如京沪的繁华,不如江浙一带的富有,但我们却安心并且骄傲的生活着,用自己的活法诠释着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所以,这里才会有那么多的幸福感很高的城市,不仅有全国著名的大城市,如大连,亦有很多不为众所周知的小城,比如说,我的家乡——鞍山。

鞍山,下辖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中部,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地下蕴含着丰富的铁矿和玉石资源。鞍山虽然建置较晚,但他的历史却很久远,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素称“钢都”。鞍钢带给了鞍山人钢铁般的气魄,岫玉带给了鞍山人的灵性与活泼,有刚有柔,就是鞍山人的性格。这群说着满口地道的东北话,表面上看上去硬了吧唧的的人们,心底里却有着如火的热情和与生俱来的善良品质。我一直为这骄傲不已。

说到鞍山,众所周知的是这里的钢铁,但还有一些绕不开的,如饮食文化和旅游文化。作为一个吃货,我就从饮食文化说起吧。在鞍山,吃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固定特点,鞍山人会享受,也爱吃会吃,故饮食文化融汇大江南北的特色美食,又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几乎你所想得到的都可以吃得到。当然特色也是有的。首先,鞍山盛产南国梨,甚至于南国梨树也被命为了市树。不过说实话,我倒是一直没觉得南国梨有什么好吃的,也许是由于再好吃的东西也架不住太随便就可以吃得到吧,于是渐渐的也就不再稀罕了。但是来了北京之后,我还真是见识到了南国梨是个好吃的水果种类,身边的朋友还真的有觉得它特别好吃的,仔细想想也对,对于不能像我们一样随便吃到南国梨的地方的人来说,它酸酸甜甜,清凉解渴的,口味其实还真确实不错。想着我们鞍山的特产这么好,心里还偷偷的自豪了一把。还有一样,是牛庄馅饼,这可是个有点历史的食物了,据说是起源于清末,因其皮薄馅大、外焦里嫩、油而不腻的特点而风靡一时,鞍山火车站前就有一家开了很久的牛庄馅饼店,做得味道也蛮地道,如果有人到鞍山,无论是旅游还是换车,都可以去尝一尝。另外呢,我还想提一下另外一种食物——米线,这个虽然不是鞍山的特产,但前几年米线在进入鞍山时,曾按照我们鞍山人的口味进行了改良,据说是融合了云南过桥米线和川菜的特点,说真的,那时候真的是爱上了米线这种食物。一香,云友两家店是做得最出色的,店铺开得满鞍山都是,生意至今依然很是红火。朋友们若是到了鞍山,一定一定要去这两家店里尝尝不一样的鞍山口味的米线,保证比正宗的云南米线还让你着迷。这就是鞍山饮食文化的鲜明代表,以其博大包容,故能汇聚南北美食,一如北方人不拘小节的性格。

说完了吃,自然要说到旅游文化。鞍山有千山,所谓“千朵莲花山”,号称有山千座。这个自然是夸张了,但千山的景色确实真的不错,我记得它应该还被评为了国家AAA级风景区,里面主要的游览线路要数五佛顶一条,仙人台一条,百鸟园一条最为著名。仙人台是千山最高峰,但其实它

并不算特别难攀,只是势高,有些地方又微陡,让人望而生畏,当然了,当你爬到顶峰站在山巅俯瞰的时候,感觉一定特别豪迈。百鸟园因内鸟类众多而闻名,里面的鸟类悠闲的游走在路边,尤其是孔雀。当你不需要笼子的束缚,可以随时去近距离的喂这些美丽的生物,甚至有时一回头发现旁边的树后就站着一只孔雀,还似乎在看着你的时候,真心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五佛顶则是最为著名的一条游览线路,其以其难攀势险而著名,其中夹扁石,一线天之处最为有趣,不过一般人走个来回总会花费5,6个小时。千山脚下还有一个不可错过的景致是温泉,爬山累了,下来泡个温泉,真乃舒服之极。更具特色的还要说泥疗。鞍山汤岗子泥疗很是著名,现在更是建设的非常丰富,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富特色的理疗康复中心,而特色的龙池凤池绝对是值得一去的对方,别具韵味,让人印象深刻。玉佛苑,也是鞍山一大著名景点之一,世界第一的玉佛,就一直静静地坐落在玉佛山景区之中,看着人来人往,讲述着他的故事。鞍山人爱享受,爱生活,这些旅游景点并不全是为外地旅游者准备的,反而是本地人去的更多,别说鞍山人就是东北汉子没有情调,鞍山人是把休闲和享受融入生活当中的。懂生活,会生活,这才是鞍山人。

作为一个二线城市,鞍山不大,消费水平不高,又因人们舍得花钱,故餐饮娱乐都发展得红红火火。因气候的适宜,温泉、泥疗的便利,培养了鞍山人将休闲融入生活的生活态度。因钢铁的气魄,铸就鞍山人钢硬却似火、兜里没钱也照样敢花、朋友出门吃饭必须争着买单,这般豪爽的性格。鞍山是一座小城里,人们很容易在这座城市的各行各业中都有熟人分布,整座城市的气氛温馨,重要的是很有归属感和安全感。鞍山也不是一座小城,她博大包容,故能融汇各方文化,她经济发展迅速,在市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正向着国际大都市发展。

我也知道这里说的有点多了,但每每提到了鞍山,就忍不住如数家珍般的把想得到了好东西都列出来说一说,毕竟这是我生活了18年的地方,这里的每一点每一滴都包含着我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这里的一草一木,无论是楼房和街道,还是路边的花草都散发着我所熟悉的家乡的味道,我爱这里,非常爱,也许我说不清,但这种感觉,真真实实的就存在我的心里。

我爱鞍山,因为鞍山人的性格如同它的气候,四季分明;我爱鞍山,因为鞍山的的哥特别热情,上车就天南地北的和你聊天;我爱鞍山,因为鞍山人从不歧视外地人,外地人也一口的鞍山味;我爱鞍山,因为鞍山人豪爽仗义爱管闲事;我爱鞍山,因为鞍山的小伙都是哥们,兄弟间都是抱着膀子上街吃饭;我爱鞍山,因为鞍山的姑娘都美貌时尚,全东北公认的好姑娘;我爱鞍山,因为鞍山饭店的盘子都很大,而且量也足;我爱鞍山,因为鞍山人喜欢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我爱鞍山,因为鞍山男人把啤酒当水喝,而女人喝酒也同样不会醉;我爱鞍山,因为鞍山人饭后争着买单,你不让我出钱我就和你急;我爱鞍山,因为鞍山人有时候口袋比脸蛋还干净,但有100就是敢花200;我爱鞍山,因为鞍山晚上的烧烤不畏城管,屡禁不止;我爱鞍山,因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是,城管大哥也爱吃烧烤;我爱鞍山,因为鞍山新上映的电影只要60元,拿个学生票打个对折就剩30;我爱鞍山,因为鞍山豆捞4个人才100多,又好吃又便宜,吃完呢朋友还争着付钱;我爱鞍山,因为鞍山5块钱能买三个球的冰淇淋,2块钱的麻将冰果连包装都没有但就是好吃的不得了;我爱鞍山,因为鞍山人一高兴就

会大着嗓门说“成高兴了”;我爱鞍山,因为鞍山人特有才,连街头的乞丐都是,要钱的理由保准新鲜。我爱鞍山,因为这里空气干燥,夜里洗完的衣服,第二天一早准干;我爱鞍山,因为鞍山冬天有供暖;我爱鞍山,因为鞍山少灾少难,不旱不涝,顶多来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还把我们放假了够呛;我爱鞍山,因为鞍山是我的家乡,是我生长的地方,这里有最好听的乡音和熟悉的乡情。

看,我这就是我的鞍山,这些小事情,让我不可抑制的爱着这里,这些小事情也体现了一个真实的鞍山,一个真性情的鞍山,如其脚下蕴藏的铁矿和玉石的刚柔并济的鞍山。刚的是气魄,是性格,柔的是情调,是生活。所谓文化性格,所谓文化特征,我想不过如此。如今的鞍山正在飞速的发展,各方面都在蒸蒸日上。这几年又有了客机停机的飞机场,鞍山北京直飞的小飞机,和即将建成的动车道都让鞍山人出行更加方便。我对鞍山的未来充满着希望,相信鞍山的明天,定然如她脚下蕴藏着的丰盛的铁矿和玉石资源般潜力无穷。

篇四:《家乡文化的作文》

家乡文化的作文

东营区第三中学五年级二班赵梦冉我的家乡是--德州。那里不仅景色优美,还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我非常爱我的家乡。

德州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北大门。北依北京市,天津市,南接济南市,西邻河北省,东连滨州市,东营市。

春天,家乡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大地一片绿色,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似乎对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小河也解冻了,河水哗啦啦地留着,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曲。河边的柳树随风飘舞,大概在照镜子。小伙伴们也都脱下了厚厚的棉衣,一块出去放风筝了。

夏天,池塘里的荷花开放了,像少女一样朵朵亭亭玉立。荷花有白的,粉的,黄的......好看极了!看到白色的荷花,我不禁感叹:真所谓是‘‘出淤泥而不染”呀!

秋天,大多数花都枯萎了,只有菊花依然开放着。火红的枫叶飘落下来,像一只只红色的蝴蝶,很美丽。

德州的文化遗产也丰富多彩,有德州扒鸡,德州黑陶,保店驴肉,金丝小枣......其中,德州扒鸡,保店驴肉,金丝小枣被称为德州三宝。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历史悠久,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明清时期

是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存、秦汉墓群、东方朔禹王亭画赞碑、苏禄国东王墓、四女寺、文昌阁、定慧寺,董子读书台等众多历史古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射日”英雄后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滑稽之雄”东方朔、大书法家颜真卿、邢侗等都在德州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印迹。

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它美丽的景色,更爱它丰富的文化遗产。

篇五:《家乡文化》

河北工程大学

文之

化武

学院:科信学院班级:城规1122姓名:胡丽阳

学号:11004220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尤许多的传统文化组成,各个领域各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家乡文化绘制成了我们博大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

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的家乡文化:武安文化

武安,既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又是一个文化底蕴浓郁、有着千年文明的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在武安境内的“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粟和鸡的炭化标本,是迄今世界上人类种植、养殖的最早实物证据,距今已有7500多年。战国时期“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的著名纵横家苏秦和战国名将白起、李牧等都曾被封为武安君。

武安还是一个著名的地方戏曲之乡,现留存黄河流域惟一的古傩戏,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拥有平调、落子两个地方剧种,在我国县(市)中极为罕见。

近年来,武安每年勘探5万多平方米,对发掘出的文物进行入帐、上册、照相、绘图整理等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同时,为加强磁山文化遗址的文物保护,武安市还兴建了磁山文化博物

馆。博物馆占地1公顷,展厅南北长45米,东西宽13米,分南北两大部分,南厅主要有石磨盘、石磨棒、砺石、生产和生活用具、陶制计数丸球、陶器、石球、占蓍草器等;北厅主要有骨器、动植物骨器、小叶扑、胡桃、猪狗骨骸以及小陶器、灶盘、祖形器等。展厅内还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制作了模似新石器时代生活场景,再现了7500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状况。

武安的文化遗产有:

武安傩戏----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武安民间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相传这一民间活动始于明代,是武安西南山区一带在元宵节期间开展的一种大型民间艺术活动。初是以歌舞演故事,待到钟馗形象在傩仪中出现,傩戏才应运而生。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俗称“捉黄鬼”。傩戏的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

武安平调——是武安的地方戏曲,武安平调主要流行于邯郸的武安、涉县、磁县、邯郸、永年、曲周、大名、临漳等地。也是我国独有的地方剧种。武安平调的起源不详,主要流传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平调艺人有“平(调)怀(调)不分家”之说,意即平调、怀调两个剧种十分近似,艺人们在一起可互相驻班演戏,吃喝不分。其二,据有些老艺人传说,明朝时武安有两个落魄文人,分别创造了武安平调与开州平调。其三,据嘉靖二

十四年的《武安春秋志》艺文部分记载:“武安平调,地方土戏。”武安县在历史上曾划归河南省,河南省大平调兴起之后,又有大、小平调之说。《两狼山》《天仙配》参加了河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观众掌声经久不息,获得好评。

武安落子——也属于武安地方戏曲的一个剧种,又名“落儿腔”,武安落子是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流行在邯郸漳河以西的称“武安落子”,漳河以东的称“沙东落子”;在河南省内黄县的称“内黄落子”,在山西省黎城县的称“上党落子”。在清代,武安等地民间“花会”中有说唱故事的落子,初为撂地摊演出,晚清逐渐搬上舞台。根据《武安春秋志》卷九记载:“武俗好戏,酬神演唱无日无之,甚至有一日数台者,农民喜平调(,绅商以皮簧梆子为宜,村夫、愚妇最迷落子腔,惟其戏有伤风化,历来禁演。”在清道光、咸丰年间,武安艺人喜顺,流落到山西黎城,适逢此县有个李锁柱,喜编戏文,两人合作,喜顺遂将武安落子传入上党,形成了上党落子;清同治三年武安有位叫“假媳妇”的艺人去河南内黄县唱落子,与当地一位姓赵的艺人共同组班唱戏,后来发展成为内黄落子。

武安快板——武安快板也是武安市一种民间艺术。是当地文艺园地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它语言通俗、诙谐、生动、活泼、形象,具有浓郁的武安地方特色和农民生活气息,为武安乃至邯郸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它诞生于新中国解放初期,主要是在民间劳作之余以“顺口溜”的形式,长的二三十句,短的十来八句,{关于家乡文化的散文}.

配上板鼓、梆子、小锣来伴奏就象武安落子戏的数板,但说起来比数板节奏更加明快干脆,因为演说时用的武安方言,故取名叫武安快板。初创开始时单人演说,后来发展双人对着说,名曰“对口快板”。再后又编成了带故事情节,象小戏一样的多人分角色演说的快板,取名“快板剧”。以后,武安快板、对口快板、多口快板、锣鼓快板、快板剧就在武安大街小巷中每当逢年过节和各种文艺活动时,迅速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演说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河北省邯郸专区曾对武安平调、落子两个剧种进行了重点扶植,先后派遣一批新文艺工作者和戏曲专业干部到邯郸地区平调剧团,对平调落子的剧目和音乐进行挖掘整理。1956年河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上,武安落子《借鱬鱬》获得满堂喝彩,后来,还整理改编了落子《端花》,创作了落子《高山流水》等一批有影响的剧目。

总的来看,武安的文化大多都是戏曲一类,但是能流传到现在也说明了这些戏曲文化的珍贵性。中国有好多的传统文化,我喜欢的是剪纸文化。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

篇六:《赞美家乡的散文》

我和淮安有“三情”

不曾在此仰望到巍峨的群山耸立,也未曾沐浴到满盈的沧海浩然,心灵触及到的是“淮楚的悠悠古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四方之志”。

在淮安,异乡异客,于我而言,是很真实的写照,却有着独特的幸福。黄昏十分,正是下班归家的时候,送走了一批批同事之后,偌大的院落里,小鸟在庭院中央觅着食,偶尔三两只成年猫映入眼帘,显然已经步入了初秋的季节,三伏天过后的余热还在发作着,将落未落的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