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中等教育论文>构建初中科学生态课堂(一)

构建初中科学生态课堂(一)

详细内容

生态课堂即由教师、学生和教学生态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课堂就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因子的教师、学生和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生态课堂就是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课堂,重构课程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新型课堂。传统课堂的本质是技术,它运用的方法是控制,追求的结果是知识与技能。从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被运用于教育领域,其独到的观点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初中科学课堂,目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依据生态学原理,视为严重的生态失衡。如师生关系异化;科学教师自身主体动力不足;学生学习方法欠缺。针对现状,以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融合现代教育理论,以全新的生态理念构建初中生态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探讨研究构建初中科学生态课堂,尝试改善初中科学生态课堂系统的结构。下面就从师生关系角度如何构建初中科学生态课堂。
一、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应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存在着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和说明问题,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容易养成思维惰性,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态课堂下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探究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地理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因此,首先要改变学习方式,变灌输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其次,探究式学习的设计不仅着眼于知识、能力、过程,而且要具有人文性。
其次,应从教师权威的传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常常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
二、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角色的转变
学生是一个现实完整的生命体,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是不依教师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学习的过程决不是那种教师想让学生怎样学习就怎样学习,教师想怎样灌输就怎样灌输的过程。
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也不能把知识强加给学生,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主动性,从而妨碍教学的效果和产生不良的师生关系。教师需树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观念,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生态课堂下教学策略应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动态的信息交流过程,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在教学中,这种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自身的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