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精读法在中学生英语阅读中的应用(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从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以及中学英语阅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着手,说明在中学生英语阅读中实施合作教学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详细阐述中学生合作精读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资借鉴。
关键词:英语阅读;合作精读法
没有过硬的英语阅读能力,学生就不会考取好的英语成绩,进而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没有成功的英语阅读教学就没有成功的英语教学,因为英语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用合作精读训练来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1问题分析
在教学实际中可以发现很多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够,在解答阅读题时正确率难以提高,在考试中阅读失分过多而导致成绩难以提高,逐渐对英语失去兴趣,最终形成不愿多读,不爱阅读,同时惧怕英语考试的怪圈。根据目前研究可以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教学方法欠缺
有些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仍以教师自己为中心,形成了教师最能讲,学生最不爱说的局面。教师有时只是将阅读材料逐句翻译,不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这种重传授知识、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通过用合作教学法来打破学生被动,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1.2学生阅读训练方法不足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停留在“等、靠、要”上,处于“要我学”而非“我要学”的态势。如何善于创设生动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英语学习中来,是摆在作为主导者的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也只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
在实际的阅读训练过程中,中学生在英语阅读时通常只注意阅读数量,轻视阅读质量。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能力的培养,学生就是被动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大量阅读任务,最后上课时教师对一下答案。这就造成了学生在阅读上费时多,效果差,最终形成不愿多读,不爱阅读的结果。因此,注重阅读的质量必须要通过精读文章来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2合作精读法的设计
2.1对合作学习的理解
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各有不同,当代合作学习理论开创者、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教授约翰逊等人最初曾经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而美国另一位学者杰克布斯等人则认为,“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最有效地协同努力的原理和方法。”显然,这一定义已把合作学习的功能拓展到小组以外。
笔者认为,把合作学习仅归纳为学生之间的小组学习未免有些偏狭。课堂中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应包括讨论、会话、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合作学习促进了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激活了课堂气氛。此外,合作学习也可理解为学生课后根据教师布置的要求运用词典、光盘、网络等工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学习过程,这就是说学生课后也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索知识。
2.2合作精读材料的选择
在合作精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适度、适量的原则。
“适度”是指难易程度要适中,中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只有难度适中的英文材料才能让学生完成阅读成为可能。在这一过程,教师在材料的推荐上可以发挥一些引导作用,结合课堂教学进程,推荐内容和难度都比较合适的材料,避免学生盲目阅读,弱化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