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中等教育论文>浅析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

浅析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

详细内容

在教育阵线上,经过几年新课程的洗礼,各种新的教育理念纷至沓来,各种教育模式、方法、技术不断涌进课堂。新课程不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的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一直贯穿于我们的新课改的过程之中。作为学校思想教育主阵地的品德课更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在提倡有效、高效教学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笔者对如何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一些浅显的尝试和探索。
一、摆脱文本课堂的桎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1.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病,力求开放的教学氛围
目前,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教法陈旧,学法单一的弊病,如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或者“放羊”式教学,一定程度上桎梏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现代教学一般采用的是“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自主探究式”等模式,提倡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探求新知。这就要求品德课堂教学应该构建在平等的基础上,努力营造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使其创新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已经步入课堂,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潜质。例如《爱我中华・台湾篇》,针对台湾的现状,综合历史、地理相关学科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查阅资料或收看央视的《海峡两岸》等节目的方式搜集有关“台湾的风俗习惯”、“台湾的历史”、“台湾问题的产生”及“台湾问题的现状”等资料,让学生针对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漫画、诗歌、歌曲等创作,同时针对台湾时政展开讨论或辩论。如此,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全方位、多视角的认识台湾,关注台湾的发展,增强历史责任感。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提出问题、设置情景,学生利用网络等形式搜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将自己的观点展示出来,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实践课,调动学生主观创造性
加大品德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力度,尤其是思想品德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在调动学生主观创造性方面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涵盖“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了解社会、感悟生活,并适时提出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胜过教师课堂上的“千言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