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中等教育论文>中学思想品德课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思考(一)

中学思想品德课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思想品德课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更好的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中学 思想政治课 社会实践
  
  过去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比较少,教师往往强调理论观点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理解、体验和实践的感悟。这种脱离生活的理论教学,淡化了思想品德课固有的科学内涵,很难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实践表明,只有思想品德课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练,都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一、让课堂活起来,再不是呆板的说教
  
  《课程标准》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要提高中学生觉悟、规范和训练其行为,做到“知行合一”,“信”无疑是首要前提。所谓“信”,是指信念,它是人们对某种政治主张、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由衷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否内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去比较、去检验,并强烈地感受到“内化”与“外化”的必要性。社会实践是促使学生形成坚定信念的“催化剂”、“知行合一”的中介和关键。
  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就能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感悟本节课的内容。如在导入“珍爱生命”时,可列举四川地震事例,以鲜明的反差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引导学生进行了热烈讨论,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的情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在教学“学会与父母沟通”在导入时,可先让学生谈自己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各种烦恼,把家长请进课堂讲述家长的烦恼,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寻找造成他们与父母沟通困难的原因,并在家长和学生互动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样思想品德课就活了起来,再不是呆板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