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理论联系实际 方法途径
论文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包含一定的理论观点和理论知识,又与我国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有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近几年高考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都是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而答案却离不开教材的理论知识,此即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这一原则,指导学生既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理论观点,又要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理论,必须使微观教学和宏观教学相结合
1.在微观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具体说,要做到五点。
(1)明确课前预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听课的主动性,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3)及时巩固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指导复习,引导学生掌握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及时复习巩固当天学过的内容。
(4)搞好复习检测工作:采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5)搞好阶段复习:帮助学生把知识编成简明扼要、具体直观的图表,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2.在宏观教学上,要坚持整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课的每个框题、每一节、每一课乃至全书都有其叙述线索。在微观教学中,已经掌握了零散的理论和观点,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总结、概括,坚持整体性原则,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树”,使所学的知识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把“厚书”变成“薄书”,这样既培养了概括整理能力,又培养了学习、记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高一思想政治课过程中,《经济常识》的框架体系设计如下:
基本理论
第一课、第二课:生产
第三课、第四课:分配
第五课、第六课:交换、消费
第七课:对外经济关系
第八课通过总结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结构图表
第八节课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头到尾地把知识复习一遍,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还能帮助学生宏观把握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形成宏观体系,使他们做到心中有线、脑中有点、笔中有答案,从整体上、大局上把握和认识这一知识板块的基本状况。
二、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出“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的要求。现在的政治高考试题,立足于典型的背景材料,使考生借以感知具体情境,形成表象,经过思考,发现其中蕴含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我们要联系的“实际”主要有历史的实际、和时代同步的实际、生活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如思想实际和心理健康实际)等。怎样联系实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