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中等教育论文>浅谈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思考(一)

浅谈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应该尽力避免“空壳化”,切实加强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严重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政治课应有的教学效益,这是对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探索和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问题刻不容缓。
  1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基本内涵
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它不在于教师讲了什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什么、学了多少。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分难易繁简,“知无不言”,每一节课自始至终“勤政爱生”,这样的教学就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行教学后,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从教学对象看,学生通过反复做题、反复练习,甚至是过度练习来获取知识,这种千锤百炼式的学习方式虽然也能产生一定的“有效”性,但这种学习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效学习,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低效学习。真正的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并以所学的知识原理为工具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在向老师“拿来”的过程中自己要有所“生成”。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被无限放大。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教师偏好大包大揽,手总是伸得老长,梦想操弄一把万能的刻刀,将自己一生所学都镌刻到学生的心坎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上,不分难易繁简,一律由教师包办。二是教师一节课从头至尾讲到底,甚至拖堂,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虽然也能产生一定的“有效”性,但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应试教育作祟,师生穷于应付。我国的应试教育滥筋于隋唐的科举考试。从那时起到现在,国家为了选拔人才,应试教育被视为重要法宝,将考核赋予特殊的意义和置于崇高的地位。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仍未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主要就是看学生政治高考成绩的多少。应试教育的压力和高考的总目标迫使高中政治课教师拼命地教,学生拼命地背;教师拼命地考,学生拼命地答。师生焦头烂额,穷于应付,最终必然导致学生能力和情感素养的缺失,形成高分低能、高才低德的痛心局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操作轻探究、重知识轻德育的教、学方式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