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整合(一)
详细内容
信息技术走入课堂,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显示出很大优势。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就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资源、教学素材和思想品德课程能容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开发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创新的课堂模式、新颖有效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构建有效的教与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是当今时代培养自主创新参与合作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变得极为迫切。信息技术把信息资源、教学素材和思想品德课整合,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究,乐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获得新知识,自主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参与合作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习对象的不同,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和教学素材优化教学设计,开发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丰富有效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究,乐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获得新知识,自主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参与合作自主创新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课堂结构,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有力促进课堂改革。
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的意义
1.优化课堂教学。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事件、现象、过程通过动画、声音、视频、课件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再现于课堂,设置情景或创设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记忆、运用知识,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信息技术可以获取、传输、存储、呈现、加工、利用大量的语音、图形、图像、动画、片段、视频等信息,对教材的一些观点理论适当地补充或是引入与教材有关的时政热点、社会焦点问题或把特殊事件过程直观再现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大大节省时间,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2.优化学生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扩充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和内涵。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或引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或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或举办展览写小论文制作网页等,让学生把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观点有机结合统一起来,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而且对他们将知识用于指导行动也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