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难点探究(一)
详细内容
在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误区中:以教师传授为主,轻视学生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不自觉中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几乎等同于"听讲"、"抄写"、"记忆","教"几乎等同于"讲解"、"灌注"、"考试"、"评分".课堂上学生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即使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较好、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也存在运用能力不强,创造精神不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再加上课业负担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状况何谈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呢?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是可以达到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目的的。应当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片面灌输的教学模式,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创造的机会,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英语课的实践性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就更加突出。
英语课强调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都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student-centred)课堂。在课堂上要使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并不容易。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提问方式,转变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中的活动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老师
(2)老师+学生
(3)双人活动:学生+学生
(4)小组活动:学生学生+学生学生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扩大第三、第四种形式的运用,使学生五官并用,可以训练学生发展思维,解决困难,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也会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的活动机率,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如何拓展第三、第四种活动方面,我是这样对一堂课进行设计的:
第一步复习,让学生复述课文,同时引入对关键词语的练习运用。在这一步中,完全用双人活动,学生参与,只需老师发出指令;第二步,帮助学生对关键词语进行运用,并运用于重点的句型中,做替换练习。在这一步中,首先由学生自己找出难点、重点,通过前面的复述,学生很容易找到重、难点。然后老师引导,创设处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语境。再把第二种活动形式中的(老师+学生)中的"老师"改为(学生+学生),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回答,从而扩大学生的活动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