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疗(一)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疗(一)

详细内容

【摘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是心源性昏厥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窦房结器质性病变和功能障碍,造成窦房结起搏和传导功能失常,以致产生一系列的心律紊乱、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征或猝死,在临床上颇为常见。1963年,Ferrer描述了窦房结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1967年由Loun首次提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术语,1968年,由Ferrer正式命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大多于40岁以上出现症状,据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资料,有明确症状患者的年龄40~50岁和60~70岁最多见。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源性昏厥治疗
一、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病史常规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窦房结功能和药物实验。由于病窦综合征的病程较长,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故诊断必须全面综合分析。
(一)诊断依据
根据心脏传导系统解剖生理学特点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发生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涌常可分为4种。
1.单纯窦房结病变(A型)病变范围局限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常常没有心房,房内及房室传导组织的损害,窦房结起搏功能和传导异常低下是其主要电生理指征。心电图主要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尤其是400(/min;频发的窦房传导阻滞;较长的窦性静止,长间歇一般>2s;慢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电复律>2s后出现窦性心律。此型常有发作性晕厥,严重时需要起搏治疗。
2.慢-快综合征(B型)基本特征除了窦房结的损害外,病变还累及心房肌和房内传导系统,而次级起搏点的代偿功能尚存。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在上述各种过缓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之一;当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停止到恢复窦性心律之前,出现长间歇;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有明确的窦性心动过缓史。此型药物治疗极为棘手,预后差,常需起搏治疗。
3.双结病变(C型)病变范围广泛,同时累及房室结。心电图主要表现为:交界性逸搏发生长间歇2S以上;房室交界性心律35次/min,或窦性静止持久存在;交界性心律伴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时心室率40~50次/min(药物影响除外)。
4.全传导系统病变(D型)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特殊类型,由于存在广泛的退行型病变,其病变涉及整个传导系统,累及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可出现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此型少见,仅见于危重及临终者,需依赖起搏治疗。
近年郭继鸿等提出慢-快综合征可见于多数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预激综合征伴有阵发性室上速终止时发生极慢心律,可致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经射频消融可以根治,一般不要植入起搏器,需注意鉴别。
二、治疗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急性心梗的血管重建,积极改善心肌血供;积极纠正高血钾症,处理洋地黄中毒和停用抑制窦房结功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