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装饰艺术的审美取向(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社旗山陕会馆石雕艺术具有精湛典雅的民族美感,它们所表述的崇尚尊儒的商贾思想也体现了中国文化、艺术、宗教的因循性和传统性。石雕艺术风貌造型生动、寓意深涵、神韵跌宕、气势磅礴,使得社旗山陕会馆的石雕艺术达到当时登峰造极的状态。精湛的技巧与平和的心态所体现的理念与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借鉴。
关 键 词:山陕会馆 石雕艺术 审美取向
河南南阳社旗山陕会馆以其宏伟的建筑,精湛的装饰,丰厚的商业文化而闻名全国。它与河南的开封、漯河、淅川、洛阳、山东聊城、四川自贡的会馆相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馆”,它以建筑、石雕著称于世,成为国内现存80余座商业会馆中的杰出代表。特别是它的石雕装饰艺术,圆雕与透雕相结合,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今天仍有借鉴与研究的价值。
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历时136年,是晋秦巨商议商事、谈戒律、论忠义的地方。南阳社旗当时水路四通八达,可直达丹江和长江。为联络通商和树立本籍商业形象,他们“运巨材于楚北,访明匠于天下”,集各地能工巧匠以展“绝活”,其石雕、木雕、琉璃雕、匾额、楹联、刺绣等装饰艺术无不造型生动、寓意深涵、神韵跌宕、气势磅礴,使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达到了当时登峰造极的状态。它的石雕艺术特色与古建筑融为一体,特别是人物故事雕图尽得我国历史绘画与雕刻艺术之神韵,使其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石雕艺术之最”。
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刻艺术作为一种装饰,它体现的是一种“忠义”“诚信”的主体文化心理。它们多以历史故事、演义小说、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为主体,并以吉祥动物作为秉忠、仗义、祈福、聚财的经商理念,使石雕本身透出一种尊儒崇文的意识,并透出一种商业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清末资本萌芽的商业繁盛、山陕富商的强大经济实力,为山陕会馆石雕“错采”纷呈的风格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现用“错采”来形容山陕会馆的皇宫般的布局,极尽堂皇富丽的装饰风格。其会馆建筑中无木不雕,无石不刻,并且多以圆雕、透雕为主。显示出了玲珑剔透、神采奕奕的感受。比如,琉璃壁照后和悬鉴楼前的石狮与其基座通高2.6米,和悬鉴楼下24个上圆下方的复式础座之束腰以装饰为重点,分别为浮雕奔虎、麒麟、云龙、天马、神牛等瑞兽。座上石狮威仪壮观,雄狮玩绣球,雌狮背负,怀抱幼狮,含笑欠体而立,颇具人情味。大拜殿的柱础、麒麟、月台围栏、石竹、及石牌坊上的狮子、猿猴、人面兽、石榴、仙桃等更是采用圆雕和深浮雕的艺术手法,造型夸张、饱满匀称。其中石牌坊下面的抱鼓石上蹲着的人面兽(也称应召,参见附图),人面、兽身、脊长飞翼、身披龙纹、脚有马蹄、目光迥异、恭谨沉着。粗壮的四肢雄劲有力,加上展翅欲飞、似收豹臀往前冲。其神韵在悍霸中欲显“秉忠”,在狰狞中欲显“仗义”。呼之欲出的气势彰显强烈的精神内涵和挥之不去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