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

详细内容

摘要: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探索性,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使他们乐于创新。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数学教材的改革和义务教育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一个重点。放眼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思维能力发展的竞争。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愈来愈显得重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数学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往往使学生视如畏途。“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都是要从教学素材中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使之成为创新的动力。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三、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例如:解方程,2x2-7-|x|-4=0如果按常规解法比较麻烦,但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原方程可化为:
  2|x|2-7|x|-4=0
  即:(2|x|+1)(|x|-4)= 0
  ∵2|x|+1>0
  ∴ |x|=4
  即: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