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对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一)
详细内容
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学会合作,体现社会发展需要人们进行广泛多方面合作的特点。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合作的基础进行的。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里的表现。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
然而,很多学生对“什么是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知之甚少,特别是合作学习。因而在合作学习上往往会走上两个极端:①互不干涉,彼此之间街上行我素,甚至妒忌别人学习比自己出色,或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差而嘲笑、讽刺、挖苦别人,②有如抄袭.代做作业等不正确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如此畸形的心理。做法,要全面发展素质水平,谈何容易!
因此,培养小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呢?
1.挖掘教材中积极合作的因素,利用迁移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许多具有积极合作因素的文章,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才行其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积极的合作因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学习、理解教材中的人物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又是怎样合作的――特别是像《伟大的友谊》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亲密合作成功的光辉典范。要让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懂得: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为了大家能在学习上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团结合作、互助互学的学习活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亲密合作,相互帮助、共同促进,共同创作了《共产党宣言》等巨著,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人类进步作了不朽贡献。相反,那些抄袭、代做作业等不正确的合作思想、方法只能是“为朋友两胁插刀”的哥儿们义气,于人于己都只能是有害而无一益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把文章中正确合作的方法与自己和同学间的学习合作进行对比,学习文章中积极合作精神、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找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努力改善。如此,只要积极通过举一反三,利用迁移规律,开展学习合作的活动。学生一定能够树立起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正确的合作观念。
2.“定向”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始
所谓的“定向”即确定这课的重点―因为目标明确,同学们就可以驾驶自己的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在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教学中,我们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学习的目标,利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学生独自定向,势必缺乏广度、深度,思维必定缺乏广阔性,思维的汽车也定将受阻。只有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合作参与定向,所定的“向”才具广阔性、深刻性,才具有学习、思维的价值。我们说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那么,定向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端,它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