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影视价值表征的现代性审视(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红色影视是红色精神在当代传承的载体,是现代商业机制下的一种经典价值图谋,是现代性语境下的主体建构镜像,亦是文化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中国地标。消费原则对经典的解构使红色叙事由一元走向多元,但这种多元拓展下的现代主体建构却与红色经典隐喻的主流意识形态及其核心精神的延续形成一种文化症候。
关键词 红色影视 现代性 审视 症候
Abstract The red movies are body of red spirits sueeding up to now, the classic value scheme with the modern merce mechanism, the mirror image of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with the context of modernity, are also the needful culture landmark of China with the culture ecology. That the principle of consumption deconstructing classics makes a multi-red narration, but a kind of culture symptom takes shape with the ac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ty subject and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the red classics have and the continuing of its key spirits.
Key words red movies modernitysurveysymptom
在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红色影视热播之前,回首新世纪以降的红色影视系列,编导们无疑已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艺术探索,其现代性价值也初显端倪。然而,作为进行时的类型影视,唯有不断反思才能臻于完美。在此,笔者为其多维的价值表征作现代性审视,以期对红色文化的现代镜像作一次肤浅的学理思考。
“现代性”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概念,这里的“现代性”,指向现代社会突凸显的文化价值、消费观念、生活理念等,包含现代与后现代的综合特征。周宪认为:“现代性是一种延续的尚未终结的规划(哈贝马斯),或者说是一种至今很有活力的思维方式(福柯)。它并不只是存在于通常所说的现代,也存在于所谓的后现代或当代。”①《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恰同学少年》等一系列红色题材影视,在叙事策略上,显然与现代性语境下的大众文化趋同,不再是革命的一元叙事,而是一种多元的文化消费诉求,其价值凸显了现代理念。
一、红色影视的现代性生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度商品化和高度媒介化的社会,中国新世纪的现代性工程尽管处在一个型构的进行中,但潮流文化已然呈现代性或之后的特征。影视作为机械复制时代的重要文化媒介,所展演的文化视界,表征着现代多元的价值诉求。新世纪以降的中国,价值体系亟待建构,红色精神需要传承。在大众文化场域下,唯有将红色经典与影视契合,才能广泛传播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建构中国现代核心价值体系,而红色经典潜在的商业价值也正吻合了影视产业的商业原则。
2000年万科影视公司推出中国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后,迅速引发了红色影视热潮。《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恰同学少年》等在市场与艺术上相继获得成功。尽管批评不断,甚至部分作品不足见长,但红色影视特有的镜像话语所表征的价值不仅丰富了荧屏,也救赎了众多无家可归的灵魂。显然,红色影视的当下镜像,所表征的价值理念是在现代性语境下完成的。在消费与图解一切的价值判断下,红色影视不再回归革命的单一叙事,而是多元的文化取向。新的时代图解所带来的红色景观也就成了大众传媒时代凸显的文化征象。
二、价值表征
红色影视是革命历史与现代传媒对接的技术理性建构,是红色精神在当代传承的载体,是现代商业机制下的一种经典价值图谋,亦表征了现代性语境下的主体建构镜像,为文化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中国地标。
1.红色精神的现代传承
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精髓,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包含共产主义理想、爱国主义激情、英雄主义气概等,其具体表征是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必胜信念、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献身祖国的英雄本色、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如坚贞不屈的刘胡兰,智勇双全的杨子荣,孤胆英雄王成……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与激情,是我们这个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与力量之泉。大众文化场域下的影视传媒,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将红色精神渗透在镜像世界中,通过怀旧、消费、想像的革命历史叙事,使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得以在现代语境下广泛传播。
红色精神虽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而失去生命和意义,但毕竟时过境迁,即使为人们所崇敬,但往往也难免产生与现代人的疏离与隔阂,然而,作为现代大众传媒经典的影视艺术弥合了历史的距离感。红色影视作为红色精神传承的现代范式,充分挖掘红色题材,寻求革命理想与现代思潮的对接,极力制作艺术性与思想性相协调的影视作品。红色影视是现代语境下的图解符码,必然带有当下的解构意识,渗透了现代理性精神,红色影视不是将我们拉回历史的天空,而是理性而批判的吸收革命先烈留下的精神遗产,在尊重核心精神的前提下融入现代价值理念,让红色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体系与价值变迁中传承与发展。这是红色影视应有的品格与责任。如《激情燃烧的岁月》、《恰同学少年》所呈现的奋斗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仍然是民族夺取新的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2.商业利益的经典图谋
红色影视的价值在现代商业语境下表征为一种对红色经典的利益图谋。随着当代中国消费语境的形成,红色题材必然走向市场,成为被消费与读解的文本。“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冠以‘红色经典’并纳入市场消费轨道,本身就隐藏着借这类特殊题材作品内蕴的政治权力资源去实现权力资本的最大利润化。”②红色影视借助“经典”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以及那些脍炙人口的人物与故事所存在的潜在价值,拥有了广乏市场号召力,能使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双赢。像《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多数“红色经典”作品都是思想深刻、影响深广的经典作品,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与社会感召力,与影视媒介联姻,定然受到大众的热烈欢迎,可以确保收视率与票房。作为主流文化和商业文化合谋的红色影视,不仅勾起老一辈怀旧情愫,也激发年青一代的历史想像,更是大众历史消费的红色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