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校园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及心理面面观和问题之因应(一)
详细内容
【摘 要】鼓励是让孩子成长和受挫时保持勇气与进去的助力,开放的沟通以及赞美,表达你的爱及关怀,教师教学中因观察帮助青少年克服逆反心理,青少年期,是人生探索与改造的过渡期,调适的良好与否,不但关系着当时的身心健康,更关系着成人以后的人生;当心情低落或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时,学生的笑容往往是最好的药方,这是因为他们的无邪、没有心机。在面对这些的问题时,也许大人们要先包容性地接受,并慎思明辨的将问题厘清,再加以合理的、顾及全面的处置,给学生一种公平也是默许的尊重,对教师和学校以及教育也是好的口碑。人们不时的会注意到学生有些问题,却又多少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学生的问题并不总是开始于学生本身,可能是父母、师长或任一个关心学生问题的人自己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承受 心理面面观 心理问题 学生 教师
青少年学生期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时期,一般人对青少年的形容,经常是反抗心强、令人捉摸不定的;有句话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不然,青少年也是充满着压力与不安的。我们知道现在校园社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以被人们注意到了,出现的各种因学习或着人际关系而引起的学生伤害事件让人心痛。
所谓挫折,通常指付出努力却没有获得适当的回馈而产生失败、失望的情绪感受,或是遇到困难却无法有效解决,青少年的挫折感(压力)通常来自下列几方面:
1.人体肢体方面: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外表、身材感到不满意。甚至讨厌嫉恨。
2.学校学习方面:学生在升学主义挂帅的社会下,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相对的提高许多。
3.校园群体关系:青少年多渴望能与同侪团体打成一片,但难免会因个性、价值观等因素而有争执或觉得不被团体接受的事情发生,而感到挫折、孤单。另外,青少年对异性的好奇,也是压力的另一个来源。
4.学生与师长或亲子互动:此方面的受挫主要是来自青少年开始学习从父母的庇护下,独立并寻求自我,然而,在老师和父母眼中学生仍是孩子,青少年认为老师和父母不能了解他们,而产生了代沟。
教师帮助学生在面临受挫时,需要有效的适应方式,才能维持心理方面的健康,这可由几方面来着手:
1.教师首先帮助学生检讨受挫的本质与成因,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需要与缺失,为改变的参考。
2.教师帮助学生了解问题后若问题在于学生自己,可帮助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行为,找出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的方式来因应挫折。
3.教师在帮助学生透析问题后若受挫是来自客观条件的限制,不易改变,则可以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期望与标准,也能有助学生解决受挫的感受。
4.引导学生寻求他人的协助:可询问父母、师长、朋友的意见,或是寻求专业的咨询服务。
青少年学生时期,是人生探索与改造的过渡期,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此时期调适的良好与否,不但关系着当时的身心健康,更关系着成人以后的人生;但学生的自我调适和平衡能力较不足,在挫折适应方面,除了自我的努力之外,也需要家长及老师们的协助与配合,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忍受暂时的不安与焦虑,加强其挫折忍受力,并有技巧和信心去克服困难。
无论中外,学生永远是欢笑与希望的泉源。然而,也由于青少年的脆弱,更值得我们教师多花心思去照顾,尤其在子女数普遍减少的独生子女现代社会,如何去提供给学生恰当的成长学习环境,更应是每位教师和父母所最关心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