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行政管理论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详细内容

摘 要:文章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主要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这部分资产虽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却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必备的物质基础,它对于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大量增加,相应地这些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量也在快速增长。目前,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比重已占全部国有资产的 40%左右,但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却十分薄弱。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来源于上级拨款购置和配发,资产形成后由单位和部门无偿占有使用。至于使用效果如何,是否发挥其最大效益,保管效果如何,则缺乏有效考核手续,部分单位和部门受自身利益的驱动,不顾本单位客观需求,拼命争经费,盲目购置,结果造成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闲置,资产利用率低。同时,由于缺乏统一与合理的资源配置标准或标准并未被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部门与单位之间配置不当、低效使用的问题十分严重。有的行政部门经费支出超过同期财政支出与GDP增长速度,而与此同时许多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却常因拨款不足而难以提供足够的优质的服务。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造成资产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加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没有实行责任制,无人对这些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相当一部分单位所购置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甚至连竣工的基建工程都没有登记入账,或领用无手续,或变卖出售、转让不按规定作账务处理,造成国有资产家底不清。 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化后,其资产的使用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

随着这一行为的发生,应明确其产权关系,理顺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与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占有、使用者以及资产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转移审批手续,也没有进行资产评估,无人对资产经营者监管,无人向经营者追索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经营性资产的价值补偿主要通过在营运中计提折旧来实现,但绝大部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未提或少提折旧而出现严重的补偿不足。另外,在资产处置过程中,许多单位不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随意处置,或私自作价处理,将非法所得转入单位“小金库”,甚至装入个人腰包,形成了国有资产名义上是国家所有, 实际上是部门的小金库,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