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行政管理论文>中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中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详细内容

一、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简要回顾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之初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即酝酿、起步阶段。主要特点是通过改革,使行政管理体制适应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逐步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为外商、企业和社会服务,在实践中提出了加强服务的要求。第二个阶段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党的十六大。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这个阶段重点是管理方式创新,主要特点是通过改革,使行政管理体制适应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要求。第三个阶段是党的十六大至今。即大力推进、全面创新阶段。进入新世纪,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更加注重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从转变职能到完善体制,从管理方式创新到制度创新,从“线性”改革到“复合”改革,正在不断深入。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改革和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适应并起到引领助推作用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全面规划,抓住重点,强力推进,逐步实施。一是扎实推进中长期改革规划的实施。《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今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样,就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改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二是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仍然是转变政府职能。要通过改革,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理清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再根据政府职能的需要来确定政府机构的设置、政府机构权力的配置和各个政府机构应该管理的事项。要依据行政环境的发展实际,进一步突出政府服务职能,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三是加快机构改革。加强公共服务部门,探索职能整合的大部门体制,实现政府机构设置向精简统一效能的根本转变。简化行政程序,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高行政效率。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四是建立行政决策、执行、监督三种权力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体制机制。按照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有权就有责、失职要追究、权责边界清晰的要求,逐步使政府及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决策,直属行政机构主要负责执行,监督机构相对独立行使权力,形成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