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坚拒蒋介石拉拢(一)
详细内容
是谁暗中保护着鲁迅?
1930年2月13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在上海成立。由中共中央负责人授意,然后通过冯雪峰联络,浙江省籍的著名作家鲁迅成为此组织的第一发起人。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指导委员兼宣传部长许绍棣为此事秘密报告国民党中央,经核准以“堕落文人”为名通缉鲁迅。
鲁迅得知这个消息后,为避免牵连别人,于1930年3月19日,只身避居在日本友人开办的内山书店的假三层楼上,至4月19日回家,共避难31天。
1931年1月17日,鲁迅的好友柔石等五位左联作家因参加反对王明左倾路线的集会被捕,后秘密处决。在这一期间,小道消息甚多,如1931年1月20日出版的上海《社会日报》曾发表署名“密探”的《惊人的重要新闻》,称“鲁迅被捕”。次日的天津《大公报》,也刊登过“鲁迅在沪被捕,现押捕房”的消息。又传说鲁迅即将与当局“合作”,更有甚者说鲁迅遇害。在“通讯社员发电全国,小报记者盛造谰言”,或载鲁迅之罪状,或叙鲁迅之住址,“意在讽谕当局,加以搜捕”的险恶形势下,鲁迅于1月20日由内山完造安排来到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后面的黄陆路的花园庄小旅馆避难。
1932年1月,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淞沪战争。全家陷入火线的鲁迅再次在内山完造安排下,迁入内山书店三楼避难,前后共计49天。
1934年8月23日,内山书店的两位年轻店员因参加进步活动被捕。为防这两人说出鲁迅住址,鲁迅又迁入千爱里3号避难,由内山书店的店员中村亨彻夜陪同往宿。直到9月18日,被捕的两位店员保释出狱,鲁迅才结束了这次27天的逃难生活。
浙江省党部发出通缉令一直到鲁迅辞世,鲁迅无论藏在上海什么地方乃至远走北平演讲,均有惊无险。前述那个内山书店,中国各家报纸多次写到它的名字,连电台也不止一次广播过,甚至由报纸发行的上海地图也特别标出了内山书店,报纸还报导过鲁迅在内山书店平安避难的消息。可见这个内山书店并非是什么“秘密据点”,内山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他起的作用毕竟十分有限。那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能量在暗中保护着鲁迅的安全?或浙江省国民党党部的“通缉令”本身就是一纸空文,只起恐吓作用?在鲁迅研究中,这是很少有人探讨或虽有探讨但却浅尝辄止的话题。
一种解释是:历任国民教育总长。北大校长,国民政府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是鲁迅的挚友。鲁迅如有难,蔡元培一定会用各种方法去挽救他。
另一种说法是,鲁迅与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关系密切,这也起了保护作用。
这两种解释均难以服人。蔡元培是位文官,他的能量毕竟有限。宋庆龄与国民党当局关系亦不好。如果这两人能量大到能通天,这怎能解释由蔡元培、宋庆龄出面组织的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铨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要知道:暗杀杨铨其实是对蔡元培和宋庆龄的警告。与此同时,鲁迅在白色恐怖中也上了暗杀名单。
第三种解释是林志浩在《鲁迅传》中讲的:“慑于鲁迅的崇高威望,未敢轻意下毒手”。这种说法也过于笼统。威望再高,国民党当局可以用制造车祸一类手段推卸责任,不一定要大张旗鼓和明目张胆去捕人、杀人。国民党要镇压反抗者,是不管对方威望高不高的。像上海《申报》总经理、总主笔兼上海市参议长史量才,算得上是威望高的社会贤达,可因其“九一八”以后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照样在沪抗公路上被特务刺杀了吗?
第四种说法是:鲁迅躲到外国人统治的租界里,当局的镇压功能无法达到。这亦不符合事实。只要国民党下决心逮捕,他们可与租界当局交涉,用引渡办法将其缉拿。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如柔石就是先由租界当局逮捕,然后再引渡给国民党龙华警备司令部的。
蒋介石曾想会见鲁迅
关于浙江省党部的通缉令下达近7年之久,而鲁迅未曾入狱的原因,这是不少鲁迅研究者长期感到困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