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应立足于高质量服务(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发展高质量服务
论文摘要:图书馆的发展是高校的重要发展项目之一。本文通过对图书馆质量服务重要性的浅析,说明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立足于高质量服务。只有立足于高质量服务,才能给高校图书馆、带来新的生机,注入新的活力。文章分别从加强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加快网络化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三个方面对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做出探究。
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到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时代。计算机的应用、通讯设施的普及、信息便捷的存贮方式和传播方式为新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衡量高校图书馆地位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也不再以馆舍大小及馆藏量为标准,而是更趋向于图书馆的高质量服务。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长、历史教授保罗·柏克(PantBuck)说:“没有高质量的图书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高校图书馆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三项职能行使的好坏,全都取决于它是否以高质量的服务达到读者的满意。
1高校图书馆高质量服务的重要性
1.1高校图书馆高质量服务是读者的需要
高校根植于大学校园的土壤,拥有特殊群体的读者,这些读者由三部分组成。一方面是科研人员,另一方面是学校各科的教师工作者,最后是广大的学生群体。随着世界窗口的打开,科技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性质更加显露,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更高。图书馆服务已不再是简单的借借还还,读者需要的是高质量细致的服务,它将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增加图书馆的利用率;对提高校园的人文气息,文化素养也有着重要的帮助。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和社会的文献信息中心,是读者学习、查阅资料的主要场所,创造宁静,和谐,便利的求知环境,实现知识的储备用以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自我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1.2高校图书馆高质量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世界范围内,现代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正在日益强化。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且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高校实施社会服务职能已是时不我待。市场经济特有的竞争机制、效益原则、时间观念等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渗透,使高校必须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无论是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还是现代化建设的蒸蒸日上,都要依靠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支撑,依靠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高校将以其学科、人才、智能优势,以其高质量服务方式,与社会经济生活在更高层次、更广泛领域联结,越来越频繁地参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建设。社会需要图书馆由知识信息宝库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2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高质量的服务就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服务效益,也难以体现图书馆的社会存在价值。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各大高校始终面临的问题。
2.1加强馆员队伍建设以增强服务能力
2.1.1从馆员观念的转变来增强服务能力。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各种客观条件都对图书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入手,积极实现图书馆馆员新旧观念的转变,将读者服务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单纯注重服务数量到讲求服务质量。完成从对图书资料的借阅管理到对网络信息的加工,要有许多细致工作要做。“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不再是一句口号,它要融入进每一位馆员心灵深处,它要求每位馆员在服务过程中全心全意地满足每一位读者的需求,重要的是换位思考,让读者有“如家”的感觉。
图书馆领导层也要以身作则重视读者服务。使每位馆员牢固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意识,实施优质服务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真挚的关怀感动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读者的素养,传承人类文化。
2.1.2创造馆员的知识更新的机会,鼓励馆员主动学习,提高人员个体素质以增强总体服务能力。
馆员的业务能力的强弱与学识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馆员不再是以往的文献资料的中介者,而是信息资源的导航者。对于大量日益更新的信息资源和网络的运用,用陈旧的知识去应对不免显得捉襟见肘。多创造馆员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丰富馆员的知识,扩大馆员的视野,培养馆员的主动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完善管理体系,从提高个人素质着手,以达到提高整体馆员的服务能力。加之,各馆馆员之间通过相互学习,加强了馆际联系,达到互通有无,启发创新的目的,也有利于增强总体人员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