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的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先根据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与传统图书馆进行了比较分析。而我院图书馆管理体系主要依托本部,所以本文是以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一、基于信息化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提出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新时代。知识管理理论即是这一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知识管理的实践最早诞生于企业,目前也正在企业界得以最广泛的应用。而图书馆知识管理是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并且随着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和关注,人们逐步开始了对图书馆知识管理新的领域的探讨。就当前看,尽管其理论还很不成熟,但是,基于信息化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必将成为今后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很不平衡,信息化程度总体水平不高,“藏书中心”依然是其职能,以书刊借阅、阅览为特征的管理与服务方式依然是其主要的工作方式。这种信息化程度低、服务范围小、功能少、效益差等诸多与实际需要不适应的状况,对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迅速了解外界科技动态,共享文化科技成果,开展教科研工作是不利的,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高校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对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持作用的发挥。因此,为加快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速信息化建设更是关键环节。
三、与传统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的比较分析
(一)、区别
1、资源不同。传统图书馆以印刷体文献为资源对象,现今图书馆以数字信息为资源对象。即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和馆藏是“印刷载体化”和“固化”的,而现今图书馆的资源是“数字化”和“虚拟化的”,资源可以从以传统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化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网络信息资源和自建的数字信息资源为主的模式。
2、服务模式不同。传统图书馆一般局限于本馆资源,提供固定模式的信息服务,用户也受到地理环境、部门、系统等因素的制约。而现今图书馆可以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求设置服务项目和模式,为具体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条件的制约。
(二)、优势:
1、经济性。无需像传统图书馆投入大量的财力在大量文献的收藏、组织加工和处理。可通过网络资源得到共享,更具时效性。
2、公益性和服务性。在图书馆时代,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构建的信息化图书馆仍然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的显著特征,这保证了其在网络信息服务市场中,相对于各种以赢利为目的的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四、我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存在问题
一、适应七大学科门类教学科研需要的文献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几年来,我校新增学科(专业)较多,新增学科与原有学科跨度很大,而新增学科文献资源体系的建立需要数年才能形成,尽管每年图书馆虽然新增馆藏与往年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仍无法满足读者需求。新增学科的文献资料在种类和数量上均需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采访力度。
二、管理水平、管理方式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尚未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的引进对传统的管理方式也提出了要求,如质量管理、量化管理等,系统的运行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工作的程序化非常强,前—工序会对后—工序产生很大影响。工作量的多寡如果没有奖惩,也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逐步摸索经验,加以完善。
三、信息服务平台存在时间差,更新速度不快。
通过调查发现,已经引进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一般用于编目和流通,即开通了采访、编目和流通子系统,而连续出版物、检索和参考咨询子系统的开通率较低,没有真正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特别是本地网络数据资源,信息交互不够及时,存在时间间隔,资料更新速度相对滞后。
四、特色数据库生产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