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主义>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一)

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他提出以苏联为鉴戒、走自己的建设道路的任务,初步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指明了方向;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总是十分重视并善于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历史前进。1956年,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又是国际上的多事之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课题。毛泽东在深刻总结国内和国际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果断地提出要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的任务,并围绕这一历史性课题回答了历史和现实的、国际和国内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为走自己的建设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是多方面的,它对我们党在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及后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事业中,始终支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提出以苏联为鉴戒、走自己的建设道路的任务,初步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1956年,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及时提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如何鉴戒苏联的经验相联系的。
  在建国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毛泽东指出:“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后来毛泽东还谈到,建国初期照抄苏联的办法,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苏联体制弊端的深入思考,并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报告。他在报告中开宗明义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因此,我们要“引以为戒”,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明确提出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
  毛泽东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说,过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二)开辟了一条与苏联有别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苏联的做法是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农、轻、重发展的不平衡。我们在这方面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毛泽东强调,思考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即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一基本情况出发,不能照搬照抄外国的经验。他特别指出苏联和东欧国家走片面发展重工业的道路是一个严重教训,要以此为戒。他明确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的问题。
  他说:“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在这里,他辩证地论述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关系。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发展农业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一大特色。后来,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明确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到20世纪60年代,他更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并把它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三)提出了是对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某些设想
  毛泽东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借鉴苏联东欧各国的经验,针对社会主义管理体制上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提出要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他认为,“正当的独立性、正当的权利省、市、地、县、区、乡都应当有,都应当争”。同时又要“顾全大局,互助互让”。(庄利益分配方面,他提出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兼顾的原则。对向企业扩权的问题,他提出,“应当有工厂在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性”,要有点“独立王国”,他还曾支持在一些工业、交通运输部门试办托拉斯的倡议,等等。
  (四)提出要实行对外开放,向外国学习,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吸收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毛泽东强调指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每个民族之间都应当取长补短。“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搬,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我们也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去学习。他说:“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朽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坚持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有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但是,毛泽东的这一正确方针,在他生前并没有得到贯彻。正如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是那时候没条件,人家封锁我们。后来‘四人帮’搞得什么都是‘崇洋媚外’、‘卖国主义’,把我们同世界隔绝了。”‘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下,随着国内外条件的变化,才真正彻底贯彻了这一正确方针,对外实现了全方位的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五)提出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这对于解决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指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去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鉴于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我们必须更多地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毛泽东还强调指出。“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同时要求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认真“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论十大关系》提出的许多重要原则和思想,是毛泽东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成为我们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