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的轨迹(一)
详细内容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是一条艰辛而又曲折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形成了清晰的思想解放、制度创新的轨迹。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突破姓“资”姓“社”的困惑到执政党角色的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不断超越各种思想和制度的障碍,使改革开放30年顺利推进。
关键词: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轨迹
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沉着应对“5.12”大地震及冰灾中所展示出来的从容不迫的中国执政党的光辉形象,受到国际社会一致肯定和赞扬。我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令人瞩目。然而成就来之不易,改革开放30年所走过的是一条艰辛而又曲折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形成了清晰的思想解放、制度创新的轨迹。
一、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真理标准大讨论打破个人迷信,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使我党回归到正确的道路。1977年,整个中国沉浸在粉碎“四人帮”的喜悦中,但此时的中国远未能走出真正的危机,党内个人崇拜依旧,冤假错案沉积;国民经济低迷徘徊,人民生活温饱难以保障;思想文化领域混乱不堪,“两个凡是”思想出台。中国是继续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还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它关系着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大是大非问题。大是大非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1977年6月邓小平在老帅们极力支持下复出。邓小平复出首先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恢复高考,恢复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二是召开科学技术工作者大会,知识分子得到解放和全面尊重。两大举措孕育了一场思想领域的大讨论。1978年5月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题的理论文章在中央党校校刊发表,随后各大党报纷纷转载,一石激起千重浪,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打开了人们思想解放的闸门,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历史起点。思想解放取得两大成果:一是突破个人迷信的思想牢笼;二是思想枷锁解套,思想解放孕育了改革开放的勃勃生机。农村改革在农民群众求生存现实压力下悄然启动,现实实践与思想解放几乎在同一时段上巧合相遇。中央领导把脉方向支持改革,地方干部推波助澜负重前行,党与人民的愿望在新时点上空前统一。改革借思想解放的燎然之势如火如荼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伟大历史就势启程。
二、“南方谈话”打破姓资姓社的思想枷锁,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怀抱
南方谈话前,中国经济社会险恶多端,起伏动荡,经济滑坡、市场疲软。在社会层面上,因体制改革、利益调整,利各种矛盾凸现,持续三个月的政治风波,使改革一度陷入停滞。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一是自1989年7月美英等七国首脑和欧共体发起对中国的联合经济制裁,中国经济遭遇巨大困难。二是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加剧。其政治势力利用一切手段极尽丑化、恶化中国之能事,图谋实现“不战而胜”的目的。三是更东欧聚变,苏联和东欧9个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改旗易帜,各国共产党丧失执政权。世界格局突变,中国向何方?1992年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以卓越政治家、战略家的气概发表了“南方讲话”。“南方讲话”基于一个基本判断:中国前进方向不能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去,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速度。“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南方谈话”产生了巨大反响,国内迎来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改革开放迈向了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