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湟源县鼠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工作思路(一)

湟源县鼠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工作思路(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从湟源县林业鼠害、畜牧鼠害、农业鼠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了鼠害防治各部门应协调一致,统一部署,联防联治的工作思路,以期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鼠害现状;发生原因;防治工作;指导思想;青海湟源
  
  1湟源县鼠害发生情况
  1.1林业鼠害发生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新造林地和退耕还林地工作的不断开展,湟源县退耕地鼠害危害程度日益加剧,各种鼠害种类群密度大幅度增加,使退耕还林地、新造林地的林木遭到严重啃食,有的甚至造成造林不见林。因此,防治鼠害成为当前湟源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刻不容缓的大事[1]。湟源县危害林木的鼠种主要有高原鼢鼠(Myospalax Balleyi)、达吾尔鼠兔(Ochotona Dallrica)。这些鼠害已经成为影响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2008年项目区鼠害发生面积达1.07万hm2。其中高原鼢鼠发生面积0.91万hm2,达吾尔鼠兔发生面积0.16万hm2,重灾区林木受害率达38%。2008年春季鼠口密度调查:退耕地最高达32只/hm2,最低11只/hm2;周边鼠口密度最高可达42只/hm2,最低22只/hm2。
  1.2农地鼠害发生情况
  近年来,农田鼠害发生日趋猖獗,鼠患突出,鼠害已成为影响湟源县农业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因此,县农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地制定湟源县鼠害联防规划,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结合草地封育恢复及合理开发利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收到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1.3草地鼠害发生情况
  湟源县天然草场38.4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场32.8万hm2,围栏草场5.1万hm2,湟源县草地鼠害面积5 887 hm2,平均新土丘达206个/hm2,最严重的湟源县日月乡大石头村达560个/hm2。据标准地调查,湟源县退耕地周边草地鼠口密度平均为20只/hm2左右。危害特点是农业耕地区与草山草坡区相互连接交替危害,退耕还林地与草山草坡并行危害,农区退耕还林或退草还林地根田鼠与地下鼠并存危害,农牧交错地带高原鼠兔与地下鼠混生危害。鼠害已成为湟源县发展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维持生态良性循环的重大隐患之一。近年来,为有效遏制草地鼠害日趋猖獗之势,湟源县畜牧主管部门积极配合其他农林部门,因地制宜制定湟源县鼠害联防规划,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结合草地封育恢复及其合理开发利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有力地保护了湟源县草地生态环境,有效地提高了湟源县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2发生原因分析
  2.1耕作制度发生的变化导致鼠害发生严重
  农耕地除了每年要进行施肥、灌溉、除草等农业措施阻止鼠害外,特别是1年实施的2次全面深翻,能够破坏鼠类的活动场所,进而有效减缓鼠、兔的危害。而退耕还林后,除了造林前的整地外,基本没有深翻等其他不利于鼠危害活动的林业措施,而造成鼠害泛滥成灾[2]。
  2.2鼠类天敌减少
  过去几十年来,农、林、牧等部门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鼠害防治方针,乙酰胺、磷化锌等剧毒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致使鼠类的天敌大量中毒死亡,种群数量减少,鼠、兔害失去了天然的控制措施[3]。
  2.3退耕户没有退耕地鼠害防治的意识
  退耕还林后,大多数退耕户只知道领取退耕还林补助款,但从来不对退耕还林地进行有效的管护,认为退耕地鼠害的防治是国家和林业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虽然近2年来森防部门对退耕地鼠害防治实行一定的补助,但是补助力度不大,不能有效刺激和调动广大退耕户的防治热情,特别是城县近郊农民由于打工条件便利,打工收入远远高于捕捉害鼠的收益,因而不愿投身于鼠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