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民主制度>提高执政能力:党建的关键(一)

提高执政能力:党建的关键(一)

详细内容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的建党思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13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执政能力建设是全局性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一全局性重大课题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逾81年,党历经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大转变可以说既是我们党81年全部经验和成就、进步的集中概括,又是我们党今天所面临的全部问题的根由之所在。当前我们党遇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如怎样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依法办事三者的关系,实现科学、民主、高效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怎样处理好党群关系、党际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怎样搞好党内、党际和党外监督,有效遏制权力对党的侵蚀;怎样准确判断国际国内局势变化,科学决策,有效抵御各种风险和敌对势力的颠覆破坏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同我们党的两个转变紧密相联的。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成为从根本上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

我们党在今天提出这一全局性的重大课题,强调要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情况决定的:

世界政治发生的剧烈变动对执政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世纪之交,世界政治发生了剧烈变动,变动中出现了一个令人关注的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各种类型的政党,尤其是长期执政的一批大党、老党相继丢掉了政权,丧失了执政地位。如:苏联、东欧一批国家的共产党;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尼专业集团等民主主义党派;日本自民党等资产阶级政党;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等社会民主党派。可以说,执政党如何巩固执政地位是21世纪政党政治面临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已有80多年的历史,在全国执政已有50多年,是执政时间比较长的大党、老党,面临的考验和挑战是极为严峻的。

中国社会的大转折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提出新问题

中国社会的大转折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问题。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折,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后,长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及其规律的重大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必须回答为什么在中国只能由共产党执政、而且是长期执政的重要问题。党在现阶段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科学地阐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理论的、历史的、道义的和法律的根据,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地位、环境、任务的重大变化对党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状况的两大转变,使党面对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面临权力对党的侵蚀和西方敌对势力的颠覆破坏这来自内外的两种威胁。进入新世纪,我们党肩负着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使命。面对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和肩负任务的重大变化,党怎样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怎样有效防止权力对党的侵蚀,怎样通过制度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工作部署,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成为今天党的建设要解决的根本性课题。新时代、新任务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执政党竞争力决定国际竞争力王培林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凸显了执政党竞争力问题

从世情看,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凸显了执政党竞争力问题。以信息化、市场化为基础的全球化趋势导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种竞争不仅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而且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甚至发生在社会主义各国之间。因此,提升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各国执政者首先考虑的问题。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两大权威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指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它包含八大要素,分解为200多个评价指标,是一个全新的量化指标,用于反映一国的经济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八大要素中,以执政者能力为基础的政府管理在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传统的苏联模式解体表明原执政党的竞争力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社会文化失去昔日的强大凝聚力,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难以得到充分实现与保证。从历史发展来看,执政党竞争力恰恰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导因素。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执政党相继丢失政权,从反面证明了提升执政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社会的转型要求党提升执政能力即执政党竞争力

从国情看,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升执政能力即执政党竞争力。一方面,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面临双重的压力:其一是苏东剧变造成的政治压力,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其二是国际市场竞争造成的经济压力,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双重压力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动力:十年动乱的苦果、苏东剧变的教训,从反面激起亿万中国人民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汇合成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执政能力即执政党竞争力。

“三个代表”的实质是提升党作为执政党的竞争力

“三个代表”思想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根本要求:先进生产力是执政党竞争力得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先进文化是执政党竞争力得以发挥的精神文化基础;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则是执政党竞争力得以实现的群众社会基础。只有夯实这三个基础,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竞争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能力。(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五种能力建设是重点刘绍春

执政党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各国政党政治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是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我国政党制度的特殊性更加凸显了加强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正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使得我们党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困难与风险的考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