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健词:马充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
论文摘要:江泽民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以马充忍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当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对马充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做出了新的阐释。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紧迫课题,人的全面发展是解决人的内在精神雷求的必然,因此,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祈社会的本质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它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以唯物史观作为标志,而唯物史观在创立之初,就包含着两个价值的尺度:一个是社会发展的尺度―客观尺度,另一个是人的发展尺度―主观尺度。马克思在论述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时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人手,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并进一步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t,正是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才导致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过渡;另一方面,马克思还从人的发展角度,将社会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人与人的依赖关系占主导地位的阶段、物的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相对独立性阶段和建立“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在第一阶段个人没有任何独立性,而是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在第二阶段大t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同他人的普遥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能力和个人关系的普遍性;在第三阶段,人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长期以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以往我们在研究和宜传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往往突出了其唯物性、社会价值尺度、社会有机体方面,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人价值尺度和对于主体的人文关怀。改革开放后这一问题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重申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出了关于社会与人的发展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的思想,突出了两种价值哲学尺度的统一,把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实践层面上全面地推向现代形态。
二、江泽民同志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紧迫课题。人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作为主体,人只有实现全面发展,才能建成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没有主体的现代化,即使社会实现了现代化,“即使经济已经开始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政府就提出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在我国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进而开始向小康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在当代,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既要解决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之后如何进一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又要解决在人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如何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因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休,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人的发展创造和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当人得到全面发展后又会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可见,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的。仅仅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解决人的内在精神要求的必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从而对每个个休人的精神、思想、心理和信仰等精神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现代化的后发性及其所受到的内外部压力和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主要定位在经济发展上,人们对于现代化的理解更多地侧重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而对社会全面发展缺乏认识,尤其对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认识更加淡薄。将人作为经济现代化的手段,这样对人自身的关心,就自然而然地侧重于物质利益和需要的满足。此种情况的出现虽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却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有些人道德沦落,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有些人缺乏理想信念、人文精神;当有些人的自身利益在改革中受到冲击后,心理上出现失落、焦虑和烦恼;有些人对异常激烈的各种思想文化竞争和文化渗透无所替惕;还有些人对社会多样化和价值多样化的现实感到无所适从,认识上出现棍乱和偏差,等等。这些消极的心理休验和精神感受给人们带来心灵的痛苦、精神的空虚和人性的失落,必然会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鉴此,跨人21世纪之后,我们必须全面、深人、细致、准确地了解和研究社会变革所引起的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人的内在精神需求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些影响的心理休验和精神感受。只有这样,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是实现党的纲领的必然。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的、精神的、生存的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鉴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远大理想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理想和目标,必须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未来。既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现实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从而实现人的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人的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既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现实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兽,从而实现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关心人民群众的个性发展,针对依附性人格,强调人的平等发展,自主发展,以及创造性发展。唯有如此,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进行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