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马克思主义>试论“中国红歌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型载体(一)

试论“中国红歌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型载体(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载体的现状,论述了中国红歌会的含义及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功能,指出“中国红歌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型载体。并从要对红歌会进行艺术包装,使其时尚化;要让红歌会走进每个城市,使其全国化;要加强红歌手后期市场开发,使其道路明星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中国红歌会”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型载体建设的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中国红歌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载体很多,它们各有优势,但在传播方式上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中国红歌会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新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的现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我们的国家里最主要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直至今天,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载体形式。目前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的形式有课堂教学、书籍、报刊杂志、电影、电视、戏剧、歌曲等等。课堂教学、书籍、报刊杂志、电影、电视、戏剧、歌曲等等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各自的优缺点:
  1.课堂教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的优缺点。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采取的最主要的形式。每个人进入学校上学,就会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普及性强、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可以使人们有一个集中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把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应用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然而,当他们毕业以后离开学校走上了工作岗位,一些人从事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关的工作,而一些人他们的工作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很少相关,还有一些人的工作甚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相关,再对这些工作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很少相关、甚至不相关的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就很难发挥其长处。即便课堂教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式比较理想,然而在我们目前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堂教学当中,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再加上一些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老师,其传授技巧存在的差异,使得本来就有些枯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很难播撒到每位受教育者的心田。
  2.书籍、报刊杂志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的优缺点。特别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其优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比较集中、专业,对需要学习和查阅的人群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然而对一些被动学习或者不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人群就很少能发挥教育功能。
  3.电影、电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的优缺点。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电影和电视应运而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长征》、《闪闪的红星》等大量优秀的电影电视作品,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受众在愉悦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是这种传播方式受到电影电视制作的市场导向和收视率的制约,尤其是现在电影电视节目类型多样化,观众选择的余地比较大,从而使一些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题材的电影电视作品,难以达到预想的教育目的。
  4.戏剧、歌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的优缺点。戏剧和歌曲由于适合人们休闲娱乐时口头传唱,特别是歌曲,几乎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戏剧和歌曲都是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它们在20世纪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立下了汗马功劳。戏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歌曲《东方红》、《无尽的思念》、《十送红军》等大量的艺术作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戏剧正逐渐萎缩,像戏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仅在春节晚会或其他特殊场合下,才以选段的形式出现,其他的情况下很少会上演。而一些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意义的歌曲也受到现在市场上一些反映“情爱”的流行歌曲的排挤,特别是在90后一代人中,更是很少有人会唱一些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意义的歌曲。

  二、“中国红歌会”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型载体
  (一)红歌的定义和作用
  1.红歌的定义。何谓红歌?红歌会活动的评委阎肃概括说:“首先,它是在漫长历史环境中诞生的、与我们民族一起成长、融化在人们生命血脉里的歌曲;其次,是建国前后反映主旋律、追随着我们发展脚步的歌曲;第三,就是那些健康向上、启人心智、净化心灵的歌曲。”我们认为,红歌主要指红色经典革命歌曲,如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各类健康和进步歌曲,还包括世界各国经典革命歌曲。
  2.红歌的作用。红歌的主体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八十多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沉淀而成的经典歌曲。歌曲的创作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如《十送红军》体现了革命要密切联系群众,《闪闪的红星》体现着阶级斗争的丰富思想,《春天的故事》体现着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体现着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唱着它们,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就能使人沉浸于孕育歌曲的那个时代的情境之中,感受那激荡的风云、浴血的奋战、不屈的精神、奋发的意气,激起人们昂扬的斗志与民族豪情,催人萌生一种对已然岁月的无限怀念和积极向上的情怀。其旋律、其格调,无不给人一种美的熏陶,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对过去岁月的崇敬,一种对未来岁月的憧憬;同时,唱着它们也就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歌声当中融入到每个人的思想当中。
  (二)“中国红歌会”的定义和主旨
  1.“中国红歌会”的定义。《中国红歌会》之所以称为“红歌会”,是因为它是通过歌咏形式,歌唱革命年代的歌曲,颂扬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昭示人们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红歌会》是2006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江西卫视在革命圣地井冈山首次举办的大型音乐活动。后来,在200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秋收起义八十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和迎接十七大,江西电视台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红歌会》。在2008年,“中国红歌会”紧扣时代精神和脉搏,围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抗震救灾中团结大爱的力量、奥运中团结拼搏的力量,用响亮的红歌、和谐的声音在中国大地唱响“红色旋风”。2009年“红歌会”以建国六十周年为主题开展赛事。
  2.“中国红歌会”的主旨。“中国红歌会”以担当主流价值和主流文化为己任,高扬“唱响红色经典、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旗帜,坚持主题的鲜明性、风格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点评的专业性,按照时代要求把握文化导向,依据民众需求把握文化风尚,用经典带动流行,用主流引领多元,以其健康、向上的“红色”基调,激动人心;以其真、善、美的“红色”魅力,感动人心;以其思想性、艺术性的“红色”品质,深人人心。“中国红歌会”现已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景观、亮丽的荧屏风景和丰盛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