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马克思主义>关于抗战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一)

关于抗战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成熟阶段。在对理论教育内容的评价、理论教育的必要性、理论教育的重点对象和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等,毛泽东进行了多方面的展开和系统的总结。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关键词:毛泽东;抗日;马克思主义;教育
  以1920年12月1日《致蔡和森等》等为标志,毛泽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中国具体实践和思想建构的历程。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已初步形成的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经过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了多方面的展开和系统的总结而达到成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专注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做一论述。
  一、关于理论教育内容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教育、研究、宣传、普及和自学“五位一体”式的教育实践活动,理论教育的内容决定着理论教育活动的开展,决定着理论教育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着理论教育活动的意义。
  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总结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旗帜作用”、“指南作用”、“精神支柱作用”、“预见作用”、“工具作用”、“武器作用”和“科学作用”等,从而给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很高的评价。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再次指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回顾历史,毛泽东谈到:“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赴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也证明,中国共产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是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目”。
  更深一层意义在于,已经和正在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的马克思主义,而必须是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仗百胜的武器。“因为只有这种理论,才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
  二、关于理论教育的必要性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政治斗争和完成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抗日战争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人民的战争,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才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本。毛泽东指出,中共七大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在抗战即将胜利前夕,毛泽东强调指出:“除了我们的觉悟,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问题以外,还有一个人民群众的觉悟问题。中国人民中有这样一部分人还不觉悟,就是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还做得很不够。人民的觉悟不是容易的,要去掉人民脑子中的错误思想,需要我们做很多切切实实的工作。
  在红军时期,毛泽东曾批评了“单纯军事”的观点即认为军事政治二者是对立的、红军的存在就是为了单纯打仗等。在抗战期间,毛泽东指出:“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抗日军人中,如有轻视政治的倾向,把战争孤立起来,变为战争绝对主义者,那是错误的,应加纠正。”要取得抗战的胜利,必须进行政治动员。“这一着实在是头等重要,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同时,要取得抗战的胜利,还少不了文化的军队。“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这个文化的军队就是人民大众,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占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大众。
  从党员队伍的现状来看,党员人数已由1937年以前的几万人,发展到抗战时期的120多万,其中大多数是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他们有很可爱的革命积极性,并且愿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训练,但他们是带了他们原来的不符合或不大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入党的。这种情形,就是在1937年以前入党的党员中也是存在着的。毛泽东称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矛盾,也是一个绝大的困难。因此,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决定:全党必须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并着重联系中国革命的实践,以达到进一步地养成正确的党风,彻底地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等倾向的目的。毛泽东强调:“我们的理论水平是比较过去高了一些。但是按照中国革命运动的丰富内容来说,理论战线就非常之不相称,二者比较起来,理论方面就显得非常之落后。”为此,必须进行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使党内思想完全统一到马克思主义上来,以便更好地掌握将来的发展。毛泽东在比较我军和日军后还特别指出:“日本军队的长处,不但在其武器,还在其官兵的教养――其组织性,其因过去没有打过败仗而形成的自信心,其对天皇和对鬼神的迷信,其骄慢自尊,其对中国人的轻视等等特点;这是日本军阀多年的武断教育和日本的民族习惯造成的。”
  三、关于理论教育的重点对象
  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紧密。“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毛泽东历来注重干部队伍的建设,强调干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在一个四亿五千万人的中国里面,进行历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如果领导者是一个狭隘的小团体是不行的,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见、没有领导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因此,必须“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要把这作为党的战斗任务。
  党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实践一再表明,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党在思想、政治和军事路线上出现的错误,都直接源于高级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许多同志不懂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持教条主义态度,这不能不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指出犯思想病最顽固的就是高级干部中的人,只要将他们的思想打通,全党的思想认识问题就好解决了。据此,党中央首先紧紧抓住高级干部这一关键环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他们,并以此推动全党的理论武装。毛泽东强调指出:“一般地说,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特殊地说,干部应当着重地研究这些,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加紧研究。。。。。。。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两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