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历史学论文>中国传统龙舟竞渡从湘西沅陵起航(一)

中国传统龙舟竞渡从湘西沅陵起航(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沅陵龙舟竞渡是为了祭祀苗族先祖盘瓠,它远远早于祭祀屈原的龙舟竞渡。屈原在《湘君》、《东君》等诗中曾对沅陵龙舟进行过激情的描写,说明沅陵龙舟竞渡起初跟屈原毫无关系。让沅陵龙舟竞渡与屈原人事相关联的人是欧回和刘禹锡,他们使得沅陵龙舟竞渡原始巫祭色彩注入了爱国的新思想。沅陵龙舟竞渡拥有四个世界之最。因此,将中国传统龙舟竞渡的故乡定于沅陵是可信的。

  〔关键词〕 沅陵;龙舟;竞渡;盘瓠

  Abstract:The Yuanling dragon boat race was for sacrificial purpose to Pan Hu;the ancestor of Miao minority group. It was far earlier than the sacrificial dragon boat race to Qu Yuan. Qu Yuan intensively described the Yuanling dragon boat race in his works Xiang Jun and Dong Jun and in other poems, which proved that Yuanling dragon boat race didn't not originate from Qu Yuan. It was Ou Hui and Liu Yuxi who related the Yuanling dragon boat race with Qu Yuan. They associated the Yuanling dragon boat race with patriotism of Qu Yuan. The Yuanling dragon boat race boasts four World Bests. Therefore, it is reasonable to regard Yuanling as the hometow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ragon boat race.

  Key words: Yuanling;dragon boat; boat race; Pan Hu
  
  端午龙舟竞渡是南国水乡一带普遍盛行的节庆活动。关于龙舟竞渡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叫得最响的不外以下几种:祭龙图腾说、祛病驱瘟说、祈求丰收说、纪念英雄人物说。而纪念英雄人物说又众说纷纭,譬如屈原说、伍子胥说、勾践说、曹娥说、秋瑾说等等。当然,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说法无疑是纪念屈原说。
  在湘西沅陵,人们亦热衷于龙舟赛事,然而,笔者以为,他们不是为纪念妇孺皆知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是为了纪念他们的苗族先祖——盘瓠。沅陵龙舟赛发祥于远古,远远早于祭祀屈原的龙舟赛,沅陵很可能是中国传统龙舟竞渡的主要发祥地。此说一出,可能会让某些人质疑,因为在许多人意识里,龙舟竞渡是为打捞屈原抛掷粽子以防水族啃啮诗人遗体而演化下来的一个节日活动,画着龙体形状或制成龙形的“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发明并沿袭的。这观念经过历代人民的思想复印,早已沉入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在全国形成默契。
  然而,笔者并不是向祭屈说提出挑战的第一人,敢向祭屈说这一传统观点提出质疑的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他说:“拯救屈原的故事,最早的记载也只在六朝(约公元420年—公元589年)。”而“端午这个节日,远在屈原出世以前已经存在,而它变为屈原的纪念日,又远在屈原出世以后。”他还认为,把端午节的起源说成是为纪念屈原,恐怕“是帮同古人说谎”。
  关于龙舟,民国二十九年商务印书馆《辞源》的解释为:“《穆天子传》:天子乘龙舟鸟舟,浮于大沼。〔注〕舟以龙鸟为形制也。后因谓天子之舟曰龙舟。又端午竞渡之舟,饰为龙形,亦曰龙舟。”这里根本没有提及屈原,也没有实指划龙舟的时间(端午)。闻一多坚持认为端午是纪念龙的节日,“应该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他的观点与湘西沅陵端午龙舟十分相似。《辰州府志》如是记载:“辰,蛮夷所居也,皆盘瓠子孙。”“辰”,在十二生肖中称为“龙”,故“辰州”亦为“龙州”。以龙为沅陵之别称并特设州府,与沈从文故乡“凤凰”之名的由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龙”与辰州有层述说不清的微妙关系。故云“辰州”即“龙州”,实乃龙之故乡。沅陵泸溪段的沅水称为“辰河”,由此还衍生出沅陵的“辰河戏”、“辰河傩”、“辰州符”、“辰砂”、“辰龙关”等特定称谓。
  在湘西,民间流传这么一个故事:五千年前,帝喾征苗,导致国力空虚,北方兴起的犬戎部落乘机入侵中原,直接威胁到帝喾政权。帝喾下旨,谁能擒杀犬戎部落首领吴将军,就将女儿辛女嫁给谁。五溪民族领袖盘瓠征讨犬戎,最后割下了吴将军的首级。盘瓠依旨娶得辛女,俩人落户安家在沅陵半溪石穴,披荆斩棘,创造文明,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盘瓠为蚩尤之后,帝喾为黄帝之后,二人原本水火不容,自娶辛女,帝喾与他签订了免征五溪徭役,永远与五溪少数民族和好的盟约,真正实现了华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水乳交融。因此,盘瓠便被五溪各族奉如始祖。他去世以后,其子孙延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后人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都打造一只饰有龙形图案的木舟,沿水游弋招魂。很显然,那时龙舟活动具有浓郁的巫祭色彩。当年盘瓠居住的洞穴(盘瓠洞)数千年如一日被苗民视为祖先的“根巴”而加以奉祀。这是上古时期苗族的祖先图腾崇拜(如今每年龙舟下水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盘瓠庙烧香祭祖,然后开始游弋)。据说盘瓠南迁,进入沅陵、泸溪一带开疆拓土(泸溪亦存辛女、盘瓠遗迹),可能就是乘独木舟逆沅水而上的。这种细长、瘦弱的木舟,即是龙舟的原始雏形(今天竞渡的龙舟就是这种体型)。又传说盘瓠走出洞穴后,就是驾着独木舟顺沅水而下的,此后沅水两岸便有了人类。这就是“盘古(盘瓠)开天辟地”的由来。沅陵有句俗语叫“五月五,出盘古,端阳前后听锣鼓”,便是对沅陵端午龙舟祭盘瓠的有力佐证。沅陵流传千年的苗族古歌《漫水神歌》这样唱道:“人家划船祭屈原,我划龙舟祭盘瓠”,同样,也是对沅陵龙舟祭祀盘瓠的有力佐证。沅陵人不喜喝“忘魂汤”,盘瓠是其创业先祖,人们便以划龙船的方式缅怀他。划龙船,已成了沅陵人“集体无意识”的象征。
  关于龙舟竞渡,《湖南通志》明确表示:“最早始于武陵(注:沅陵曾属武陵郡)。”《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料手册》也认为:“龙舟节是流行于湘西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而最有说服力的是屈原本人放逐沅澧之际,在沅陵辰河亲眼见过苗人举行的盛大竞渡场面,而且有诗句记载并流传:“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郭沫若译:“驾着龙舟我们往北飞,在洞庭湖中好打来回。”见《湘君》)(你看,当年龙舟竞渡多么壮观,都划到洞庭湖了。)“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郭沫若译:“香花装饰桡片,兰花插作旗徽。”见《湘君》)(今沅陵划龙舟的梁就叫“桡片”,船头也都插旗子。)“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郭沫若译:“龙船任你飞又飞,石滩它只浅又浅” 。见《湘君》)〔1〕对沅陵一带的龙舟,屈原还有过许多精彩的描写。例如他在《湘君》诗中对龙舟进行过赞美和祝愿:“美要渺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他认为,龙舟之所以很美,就是因为它体型修长,又在汹涌的沅水湘江上激流奋进。但是他更希望汹涌的沅湘之水能够少些波浪,安稳流淌,其含义是希望楚王多施惠政,以求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在《东君》一诗中,他更是写出龙舟竞渡时的恢弘场面和气魄:“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意思是说驾在那飞驰的龙船上,就像坐在轰轰的雷声之中,船上的旗子像云一样,又多又厚,舞动开来,好似一条蜿蜒行进的巨龙。歌声舞影真使人欢畅,着迷的观众都忘记回家。那种气势和场面,正是今天沅陵龙舟赛的真实写照。屈原自己做梦都想不到他殉江以后若干年,人们竟然将他曾为之高歌的龙舟赛事活动附丽成一种纪念他的民族节日活动,并且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爱国主义的活动典范而受国人疯狂膜拜!我们没有理由埋怨屈原,这是人们故意撒下的一个谎言。(不过有一点还是让我们感到遗憾,那就是中国独创的世界文化遗产委屈地被削减了三千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