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模式下电力产业的发展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 要:电力工业发展受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要实现电力工业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电力工业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道路。根据循环经济的特征,实施循环经济是电力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关键词:循环经济;电力产业;对策
目前就全球经济发展战略而言,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将贯彻落实的时代。电力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电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十分艰巨的任务之一。根据电力市场需求、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以及环境保护需要,电力发展要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
一 电力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发展循环经济是电力产业综合利用资源的有效方式。电力产业是优质、清洁能源的转换与生产行业,其电力产品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产品,主要特点是生产、输送、消费同时完成,无污染、无法大量存储。电力产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地转换一次能源,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减少自身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及废物的产生,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废物资源化等。二是在输送过程中,如何提高输送效率,减少输送成本及占地,减轻电场、磁场及电磁场的影响等。由于电力发、输、用瞬时完成的特点,电能的合理使用对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电力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
1 电力需求十分强劲,电力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近几年,电力需求十分强劲。2000-2004年,全国GDP分别增长8.0%、7.5%、8.0%、9.1%、9.5%,同期电力增长分别达到10.1%、8.4%、11.5%、15.3%、14.9%。电力不足问题日益突出,除东北地区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局部地区季节性、时段性严重缺电。
今后20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电力需求将有大幅度的增长。据预测,到2020年人均装机预计0.6千瓦左右,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全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9.5亿千瓦左右,发电量将达到4.2万亿千瓦时左右。
2 能源资源严重匮乏,环境承载压力极大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能源与环境问题。到2010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8亿千瓦,火电装机约为5.7亿千瓦,仅电煤需求量就有大约16亿吨左右;2020年电力装机将达到9.5亿千瓦左右,电煤需要大约18亿吨,全社会用煤近40亿吨。从我国煤炭的资源和产能来讲,40亿吨是一个天文数字,不可能实现。同时,即使我们能开采出足够多的煤炭,也只是透支有限资源,严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随着装机容量的增长,我国的火电生产中有害气体大量排放将导致更为严重的生态灾难。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排放到大气的二氧化碳将达到46亿吨,同时,我国二氧化硫环境承载上限是1520万吨,而到2020年排放量将达到3000多万吨,将导致更大范围的酸雨和生态灾难。全球气候变化还会破坏森林、农田、自然湿地等生态系统,进一步加重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而这些损失,最终都将使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控制排放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 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1 强化政策引导,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进一步完善有关能源价格政策、环保与资源节约激励政策,以引导和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政策引导是发展循环经济成败的关键。国内外经验表明,以节能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工作是典型的市场失灵的领域,需要政府政策发挥引导作用,行业、企业制定相应规则,推动工作开展。
2 合理规划,促进产业升级
应按照“加强电网建设,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发展核电,适当发展天然气发电,加快新能源发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方针,合理规划,加大电力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