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其它相关>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及治理研究(一)

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及治理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牛鞭效应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水平造成严重影响,多年来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经济学层面对牛鞭效应的成因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缓解对策,有效地弱化牛鞭效应。最后指出由于我国特殊的环境而导致的牛鞭效应产生的几个特殊原因。
  [关键词] 供应链 牛鞭效应 信息共享
  
  一、牛鞭效应
  1.“牛鞭效应”的含义
  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也叫信息曲解(informationdistortion)现象,指的是当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突然放大时,由于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定义为“牛鞭效应”。
  2.牛鞭效应的危害
  牛鞭效应导致需求信息失真,扭曲的信息使供应链中的成员对市场和顾客的预测出现偏差,如果不能缓解牛鞭效应,很可能导致企业领导者决策失误。可以说,牛鞭效应所带来的危害程度要超过一般管理者的预期。牛鞭效应及其引发的失调对供应链的运营业绩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反应能力,而且不利于在供应链内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利润下滑。
  二、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分析
  1.供应链的组织结构
  一般地说,供应链越长,处于同一节的企业越多,供应商离消费者越远,对需求的预测越不准。同时经过各环节的传递及各企业安全库存的多层累加,需求资讯的扭曲程度越大,“牛鞭效应”越明显。“牛鞭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息最终的无限放大,从而产生牛鞭效应。由于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独立的个体,存在各自的利益目标。供应链上参与者的利益目标和供应链最优化决策往往是互相制约和影响的,最终导致代理方在传递信息时按照自己最优而委托方次优的标准进行选择。
  2.需求预测的不准确性
  企业一般都利用过去的市场需求来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这样就很容易导致需求信号被不断放大。供应链每一节点企业都会对其生产日程,生产能力,存货控制,以及物料需求进行计划和预测,预测的基础则是这一企业直接的顾客。因此,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买方发现产品需求量在某个时期增加时,就会认为这是未来需求增加的预兆,从而就会大幅度地增加订货量。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中,上游企业一般依靠下游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和数据做出预测和决策,因此上游企业的库存控制将受到扭曲信息的损害,这样重复下去,就呈现逐步放大的趋势,即多重预测是导致牛鞭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
  3.理性选择和短缺博弈
  一般情况下,零售商只是按需求订货,只要在补货期间不发生断货就可以,但是有时候零售商们不知道下一批货物在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补充。如果需求不断增加而生产能力不足的话,零售商就需要等待很久之后才能得到货源补充。零售商的一个理性反应就是订购足够多的货物,那么即便将来的货源补充不够及时,零售商也有足够的存货来维持经营。
  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潜在的需求时,会根据买方的订货量限额配给,卖方为了得到更多的配额,就会提高订货量,超出实际的需求。当这种问题解决后,订货量就会回到正常的水平。其实,即使供应量充足,只要买方认为可能发生缺货,就可能采取以上的策略。当需求大于供应时,理性的决策是按照订货量比例分配现有供应量,比如,总的供应量只有订货量的40%,合理的配给办法就是按其订货的40%供货。此时,销售商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故意夸大其订货需求是在所难免的,当需求降温时,订货又突然消失,这种由于短缺博弈导致的需求信息的扭曲最终会导致“牛鞭效应”。
  三、弱化牛鞭效应的对策
  1.简化供应链结构,销售渠道下沉
  供应链的水平层次和垂直规模的参与者越多,信息被加工的次数就越多,被扭曲的程度也就越大。在服装行业,由于广泛采取批发的大流通营销模式,导致供应链层级数量加大,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场需求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等,大大降低了服装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运作效率。因此,简化供应链的结构,弱化“牛鞭效应”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销售渠道下沉,发展直销或连锁经营,以及开展网络化销售。
  2.加强信息共享,保障供应链信息畅通。
  减少牛鞭效应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集中顾客需求信息减少整个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即为供应链各阶段提供实际的顾客需求的全部信息。而需求信息的个别占有是信息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信息的共享便为减轻牛鞭效应提供了一条途径。
  这是因为,采用信息技术后,需求信息的传递由原来的线形结构变为网状结构,即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不仅接受其直接下游传来的订单信息,同时还接受来自最终顾客的需求信息,每个成员利用流向自己的各种信息来预测实际需求和向上游企业的订货量,能够有效地避免由多头预测引起的信息失真。同时,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如POS, EDI, ERO, Inter等,也为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更加会计便利提供了可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