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一)
详细内容
[摘要]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一直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开发、全体参与、全员实施、全程推进。在实践中,学校通过贴近生活实践的学习,激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领、示范、训练、拓展,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成长,完成从自由、自主到自觉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在行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活动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八年课程改革,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川大附小”)一直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开发、全体参与、全员实施、全程推进。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真正转变,更是让百年老校的教育焕发了青春,走向理想。
一、在生活体验中学习――激活全体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要求学习不能脱离实践,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发展不能脱离情趣爱好,于是我们开放了校园。“七十二行”活动名称来自于民间俗语“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对社会角色的感知和兴趣,全校以城市行政机构、餐饮食服务业、休闲制作娱乐业、医疗保健业、文化艺术演艺业、广告传播业、诚信文明监督业等领域的业务作为活动主要内容,并模拟由行业体系具体形成行政机关办公区的税务、工商、民政、卫生、环保等部门。
餐饮食服务业与休闲制作娱乐业有美食服务一条街的好吃点开心食品屋、开心水果点商店、韵律鲜榨果汁店、开心邵鸭子、数码宝贝粮果店、史努比咖啡陶艺馆等;医疗保健业系列有健康生活馆的红星医院、健康按摩院、开心健身房、环卫保洁小公司、环保产品制作坊、废品回收环保公司等;文化艺术娱乐业有书画拍卖行、文化用品超市、知识书店、欢乐小报亭、苗苗文具店、缤纷演艺公司、未来号观光车、数码宝贝动画影城、小精灵照像馆、集体生日PARTY、环保游戏、毛毛虫礼品屋、卖书、换书小市场等;给学生们金融业体验的有便民银行和满意旧货市场小能手、皮鞋美容中心等。学校首创性地将一座仿真型的城市搬进校园,将几十个行业、上千个岗位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全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行业,进行角色体验。
为了扮演好一个角色,孩子们会不断到社会中去观察、询问、走访、调查、交流。他们把家长带进来,将亲戚卷进来,社会也随之跟了进来。我们见证了孩子们从未有过的参与热情和体验社会生活的主动性。他们在主动积极甚至忘我的社会角色体验中感受了生活的公平和正义、爱心和责任、劳动和光荣。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社会实践活动对孩子们自觉主动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社会实践活动有如此大的魅力,那么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又会如何呢?社会可以模拟,而大自然是不可以复制和模拟的。孩子们需要走出课堂、校园、城市,到自然中去,到乡村去进行体验活动,但如何规避风险又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难题,学校组织的大自然生活体验与家庭组织的游山玩水有何不同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我们根据对国家新课改精神的理解,认为经过组织改造的大自然活动是可以规避安全风险的,经过教育意义渗透后的自然活动是可以获得价值体验的。于是,我们主动与社会团体联系建设自然实践基地(成都市阳光素质教育基地)。每年有3-5天的时间,我们组织孩子们到自然和乡村去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农村生活的情趣。在那里,孩子们畅游花鸟世界,认识山川河流,与农民交谈,与农村孩子交朋友、做游戏。学生对自然非常着迷。孩子们在农村的生活体验,既能了解农村生活和农作物,又能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孩子们回到校园后提出把学校空闲绿地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建议。学校为了保护孩子们劳动学习的热情,把校园的绿化地开辟成“劳动种植基地”,采用“包产到户”的方式分给每个班一块自留地。各班可以根据一年季节自己确定种什么,班级学生轮流担任“小农夫”,教师指导流程,学生负责翻土、下种、施肥、浇水等一系列田间管理,收获的花卉或蔬菜由“小农夫”进行分配,可以一家一株带回家,也可以卖给学校食堂做班费。因参与自然、社会和社区服务的生活体验所带来的学习情感变化成为家长和孩子自然永恒的记忆。
二、在实践探究中成长――走上学生能力培养的理性之路
新课改强调实践和探究能力要在亲历实践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孩子们真正经历了实践探究的过程,能力就一定会有提高。根据我们的观察,少年儿童的探究性学习是从自由、自主开始,然后到自觉的。学生从自由、自主到自觉不能完全由自己完成,他们需要教师引领、示范、训练、拓展。
从2002年开始,我们将新课改的“探究性学习”作为课题进行了立项研究,首先在科学课中进行实验,经过几年的研究,形成了探究性学习课堂的六大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营造,创设探究的生活情境。教师将教学内容外化为每位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把握,有丰富的情境可感受。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力之源。
第二,边做边悟,动手又动脑。我们注意到人的学习具有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不同模式,儿童的学习大量依赖的是无意识、不能自我觉察的内隐学习。我们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动手动脑的材料和机会,让孩子动手去做,动脑去想,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和亲身经历中去领悟。
第三,积极评价,唤醒热情。探究的每一个细节变化,都能让孩子感受和体验到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都会促使他们积极喻悦地继续学习。我们通过语言、表情、手势、过程积分和过程呈现等方式,极大地调动和唤醒了孩子们的探究激情。
第四,以探究为中心,及时鼓励发现。探究式教学,如果不以探究为中心、为目的,容易重回传统课堂模式。于是在探究式教学中,我们不仅关注了探究的目的,还关注探究过程中的新发现,也就是开放教学目标。
第五,小组协调,促进交流。我们先在课堂上提出要求,角色划定,学生自己对号入座,过程体验。教师提醒强化,学生分享角色认知,整体呈现成果,逐步形成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六,走出课堂,实践调查。探究的能力只有自觉地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做到能力生根。于是,我们提倡将学生身边、校园、家庭、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探究,以此开放探究的内容,逐渐形成意识后,让学生的视角扩大到生活,学会在实践调查中探究问题。